提起華人首富,我們總是能第一時間想到馬雲、馬化騰等人。再往前幾年,有人會認為李嘉誠才是當之無愧的首富。華人富裕區也總是在香港、中國內地或者新加坡這些地方。
但實際上,印度尼西亞曾經出現過這樣一位華人首富,據傳,在他財產巔峰期的時候,後來幾位首富完全沒法與他相比。他就是被稱為“亞洲洛克菲勒”的印尼華人——林紹良。
戰亂年代中的經商少年
林紹良出生於1916年的中國福建省福州市,家中原本是一戶殷實富裕的小農之家,祖上勤懇地種田勞作,日子過得平穩安靜。
幼時的林紹良和家中的其他7個兄妹,一同被父親送入私塾讀書,但只有林紹良一個人堅持讀完了私塾。他十分好學,加上本身聰慧無比,記憶力也很好,所以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15歲時,他為了幫襯父母減輕家中的經濟負擔,便借錢在村裡面租了一家店面,開始做起了小生意。一開始只是做一些湯麵的買賣,後來在林紹良的經營下,逐漸做大成為飲食店。
林紹良的經商天賦在那時就開始有所體現,小小的飲食店裡,他既是老闆,又是店員。一個人忙忙碌碌的,卻把店面做得十分紅火,那時他的小店在村裡,是生意最好的店面。
可惜,時局註定他不能擁有一個平靜的人生。1931年,日軍發動了“九·一八”侵華戰爭。國內格局動盪,人人自危,不少人選擇出國逃難,村莊中的人一個接一個下了南洋。
村莊中沒人了,林紹良的店裡,生意也自然而然開始日益減少。一家十幾口人日子過得越來越緊張。後來,林紹良的大哥跟著叔父一起去了印尼,家中的勞動力只剩下了林紹良和父親二人。
在艱難地堅持了四年後,林紹良的父親在1935年因病去世了。小店徹底堅持不下來,關門倒閉。屋漏偏逢連夜雨,國民黨開始在各個村莊中抓壯丁充軍,林紹良的母親日夜擔憂兒子被抓走。
1937年,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抓壯丁的風聲越來越緊。不得已之下,林紹良的母親只好讓他下南洋,去投奔他的叔父和大哥。於是21歲的林紹良漂洋過海,來到了印度尼西亞。
初到印度尼西亞時,林紹良由於語言不通,只能在叔父的店裡幹些出體力的雜活。叔父開的是花生油店,平日裡沒有固定的客人上門來,生意一直不鹹不淡。
於是林紹良建議叔父主動出門推銷,可叔父覺得出門推銷很費力氣,又賺不到什麼錢,所以一直不願意。
林紹良只好和叔父商量,自己拿工錢抵押一部分花生油出去賣,賺了錢和叔父平分,虧了錢則自己承擔。
叔父同意後,林紹良便開始自己幹推銷的生意,他每天走街串巷地推銷花生油。別人聽不懂他說的話,他就用手語或者手邊的物品表達自己的意思。
漸漸地,林紹良賣出的花生越來越多,錢也越賺越多。林紹良的叔父看他真是有經商本事的人,也開始把店裡的一些其他的事務交給林紹良做。
林紹良也拿攢的錢買了一部分叔父店裡的股份,慢慢地竟也變成了店裡的小老闆。
1942年,日本出兵擊敗了荷蘭殖民軍,佔領了印度尼西亞。戰亂再一次影響了林紹良和叔父的小店,他們的生意越來越難做,收入一天天減少。不得已,林紹良只能開闢自己的副業。
他觀察到,日軍佔領印度尼西亞後,將一些西方的飲食習慣帶到了這個國家。許多人開始有了喝咖啡的習慣。於是林紹良拿著前兩年積累下的積蓄,開始販賣起了咖啡粉。
那是一段辛苦的日子,林紹良不到四點就要起床磨咖啡豆。天不亮就要出發,騎六七十里山路的腳踏車,到集市上販賣咖啡粉。
在這忙碌艱苦的日子裡,林紹良不僅將印度尼西亞的語言學得精通,還積攢了不少做生意的經驗。
遇貴人開闢商業疆土
1945年後,日本戰敗投降,就在大家以為戰爭已經結束的時候,荷蘭軍隊又開始出兵侵犯印度尼西亞。於是,印度尼西亞抗擊荷蘭獨立戰爭被迫開始。
林紹良幼時在私塾學習時,受儒家文化的薰陶長大,所以對於侵略者持有強烈的反對態度。林紹良十分支援印尼本土軍隊,並且積極支援本地政府。
兩方打仗時,他主動加入了中華總會,積極配合印度尼西亞政府的工作。
就在這期間,他接到了一個任務,幫助印度尼西亞政府藏匿一位高階領導人員,保護他躲過荷蘭軍隊的搜捕。
林紹良憑藉自己做生意積累下的人脈和資源,將這位領導人藏在自己的家裡,對外只說這位領導人是來投奔自己的親戚。白天還帶著這位領導一起去店裡幹活。
就這樣,荷蘭軍隊對於林紹良包裝出的“店裡夥計”毫無懷疑。這位領導人就在敵軍眼皮子底下,安穩地度過了一年多的時間。而林紹良和這位領導人朝夕相處,也有了過命的交情。
後來,林紹良被這位領導人引薦給了印尼獨立後的第一任總統——蘇加諾。林紹良這才知道,他保護的這位領導人正是蘇加諾的岳父,哈丁·山。
林紹良在戰火中發現,印尼政府的軍隊十分缺少藥品和軍火等物資。但由於荷蘭軍隊當時實施的是全面封鎖政策,所以印尼政府即便是有資金,也沒辦法買到藥品食物還有武器。
於是林紹良在哈丁·山的擔保下,大膽地承接了採購軍需物品這項危險的工作,一次次穿越封鎖線,尋找可用的地形。他採取了在敵軍身後迴旋的方式,建立起一條運輸軍需的道路。
這大膽的舉動獲得了印度尼西亞政府的感激和信任,並且和林紹良簽訂下了長期的合作條約。
林紹良靠著在戰火中一次次採買運輸軍隊物品的行為,和印尼政府建立了牢靠的合作關係,並且積累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在運輸軍需的這段日子裡,林紹良結識了一位名叫蘇哈托的印尼政府的軍官,兩人在一次次合作中相互扶持,彼此間相互信任,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這位名叫蘇哈托的軍官,正是印度尼西亞獨立後的第二任總統。林紹良傳奇而又跌宕的一生,少不了他的助力,也少不了他的阻礙。
1950年,印尼正式獨立。林紹良在第一任總統蘇加諾的幫扶下,開始開拓自己的商業疆土。
最初,他在印尼首都雅加達開了一家貿易公司,從事民生事業。建造了紡織廠、肥皂廠、輪胎廠等等。
印尼剛剛獨立,這些物資正是百姓們最需要的東西,林紹良憑藉買賣生活必需品,很快就積累下了一大筆的資金。
有了這筆資金後,林紹良開始向出口貿易發展,他和泰國金融的領頭人物陳弼臣一起合資創辦了印尼中央亞細亞銀行,建立了屬於自己的金融機構,林氏商業版圖由此逐漸鋪開。
1965年,蘇哈托接任總統,開啟了自己長達32年的執政生涯。林紹良和蘇哈托在戰亂時建立的關係,使得蘇哈托十分信任這位商業奇才。並且蘇哈托也需要這樣一位經商的人來替自己把持國家的命脈。
當時,丁香是製作高階香菸的主要原材料,由丁香製成的香菸,售價總是格外高,也極其受歡迎。
蘇哈托在1968年賦予了林紹良進口丁香的獨家專項權,很快,林紹良就成了“丁香大王”。
林紹良在各領域都獨佔鰲頭的時代才剛剛開始,1969年,林紹良向蘇哈托提議,要成立現代化的麵粉加工廠。當時的印尼在現代農業加工這方面效率極低,林紹良的提議很快就被批准。
蘇哈托不僅為林紹良撥了一大筆款項,還給了他全國生產麵粉的三分之二專利權。
這使得林紹良在製作麵粉行業再無對手,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林紹良的麵粉廠成為亞太第一,林紹良也成了“麵粉大王”。
林氏商業帝國在政府的幫助下,觸及到了印度尼西亞商業的方方面面。紡織、電子、化工、漁業、林業、航運、水泥、金融、房地產等各方面都被林氏集團一手把控著,林氏成為了各個行業中的領頭羊。
彙總林紹良開闢的商業疆土,不禁讓人覺得震驚無比。他的林氏旗下,房地產總額佔到了印尼私營建築業的20%,林氏的亞細亞銀行是印尼最大的私人銀行,在整個東南亞都有著響亮的名頭。林氏集團經營的範圍眾多,地域也橫跨了亞、非、歐、美四大洲。
1983年,美國《公共機構投資者》雜誌舉行評選活動,林紹良被評為世界最富有的銀行家,位居第六名,成了揚名天下的“金融大王”。
1995年,79歲的林紹良身家達到180億,旗下公司員工有近60萬,雄厚的資金使他當之無愧地成為了華人首富。
與魔鬼共舞終被反噬
林紹良所依靠的蘇哈托,是一位極具爭議的軍事強者。蘇哈托在位期間,給印度尼西亞帶來了高速的經濟發展,但他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力,所採取的暴力手段也令人唏噓。
蘇哈托在剛上任的時候,就發動了“9·30”事件,大肆屠殺左翼人士,這場屠殺讓將近100萬的無辜人士喪命,也令好幾代印度尼西亞人收到了影響。
林紹良和這位暴君總統綁定了一生,他的人間富貴由這位總統而來,他的大廈傾頹也由這位總統開始。
1997年,亞洲爆發嚴重的金融危機。印尼只維持了30年的繁華景象一夜之間破碎了。原本就是泡沫經濟,在危機來臨時,更加顯得脆弱不已。
那時的印度尼西亞失業人數暴增,物價飛漲的同時貨幣反而開始貶值。無數人在一夜之間傾家蕩產,走上了乞討和暴動的道路。他們憤怒地要求印度尼西亞政府為自己的生活負責。
在這種舉國暴動的情景下,蘇哈托不得不宣佈辭去總統之位,以這種方法緩和眼前已經失控的局面。1998年,蘇哈托發表辭職演講,結束了他32年的總統生涯。
印度尼西亞曾有這樣一種說法:“3%的華人掌握了印尼80%的財富、印尼四大來源於福建的家族財富多過一億百姓。”這樣的資料有誇張的成分在裡面,但能看出華人在印尼擁有極高的財富地位。
於是就在蘇哈托退位的前幾天中,為了應對民眾對印度尼西亞政府的怒火,他聯合軍方和權利中心的幾個家族,將金融危機的原因歸咎於在印尼的華商和華裔,以達到自己延長統治而轉移矛盾的目的。
這樣的舉動使得在印華商資產嚴重受損,林紹良的產業首先受到了巨大的衝擊。一大群暴徒開展了慘絕人寰的“排華黑色暴動”,他們衝進華人家中大肆燒殺搶掠,還破門進入工廠搶奪錢財和原料。
但華裔和華商們卻是這場政治運動的犧牲品和替罪羊,就在金融危機剛剛爆發的時候,大批華商還對印尼的窮人們發起了救助。眾多華商更是以林紹良為首參與了募捐。
可惜這樣的善舉對於當時的印度尼西亞來說,只能算是杯水車薪。印度尼西亞政府需要一個提供一個宣洩口給憤怒的民眾們。於是在印華裔成為了他們的選擇。
一夜之間,林紹良位於首都雅加達的核心產業損失慘重,並且無法再從印尼開展事業。迫於無奈之下,林紹良只好整理自己損失慘重的企業,帶著家人們連夜逃往新加坡避禍。
重振旗鼓復興產業
逃亡到新加坡時,林紹良的林氏集團已是搖搖欲墜。他的企業一夜之間被政府強行充公,銀行無法正常運營,酒店工廠被搶劫燒燬,家人的安危也受到了威脅。
而林紹良也已到了耄耋之年,疾病纏身,無法像年輕時那樣有事情親力親為。但林紹良作為一位有著大局觀的企業家,毅然決然地開始重振自己的事業。
他首先決定堅決不裁員,保住了手下60萬員工的飯碗。其次他立刻將在印尼的產業和其他地區的產業做了切割。
這樣的決心十分不容易下,因為他的企業重心就在印尼,這樣做無異於斷掉了一隻臂膀。
但林紹良看清了當時的局勢,他堅定地認為短時間內印尼對華商的厭惡和排斥不會輕易消失,華商的產業已經很難在印尼發展下去。所以他立刻做出了這樣的決定。
這之後,他將產業交給了自己的第三子林逢生打理,並告訴他要將發展的重心放在海外市場上。林逢生也沒有辜負林紹良對他的重託,將林氏集團經營打理的很好。
林逢生的出生也是一段傳奇故事。據傳,他出生前的一段時間,林紹良的事業一直停滯不前,林紹良本人也遭遇了一次嚴重的車禍,險些喪命。直到林逢生出生,林紹良遇到的一切困境頓時解除。
林紹良和妻子找人算了命,算命的人說這個孩子可以化解危機,於是林紹良給他取名“逢生”。
他的降生似乎就預示著,林紹良的林氏集團雖然會遭遇變故,但依然可以絕處逢生。
林逢生繼承了父親的經商天賦,深諳經商要依靠資本和商業技巧的道理,並且遵照父親的囑託,開始了謹慎周密的環球發展計劃,帶領著林氏集團逐漸挺過了難關。
2012年6月,林紹良在新加坡萊佛士醫院與世長辭,享年96歲。林紹良一直到病逝後,都沒有再回去過印度尼西亞一次。
林紹良經常說:“創基立業,一半靠運氣,一半靠自己努力”,“勤儉奮發是華人的美德,方向、意志和策略是第一要素,不怕失敗、奮鬥不懈、運籌帷幄、出奇制勝和深思熟慮是成功的必備條件。”
林紹良善於抓住機遇,但更重要的一點,是他有著常人無法匹及的勇氣和膽識,一路走來,勇氣和膽識這一點使他在商業路上一路高歌猛進。
儘管他這一生的經商之路因為和蘇哈托交好而充滿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林紹良本身有著傲人的資本和能力。這也是蘇哈托選擇與他合作的最重要的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