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之十二地支系列 第九講 “申”
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在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當中,“天干”所代表的是天道,“地支”所代表的是地道,天干地支組合而成的,就是“天地大道”,也是古人認為的“宇宙之道”,故而古人曾說:“聖人動效天道,靜法地道,行由人道”。一動一靜,一陽一陰,萬物萬理皆包含其中,而“人”是集“陰陽”於一體的“最靈性”的生命存在,所行之道,當然也就集天地之道於一體了。
在《周易.乾.文言》中也有這麼一句經典名言:“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這裡的“大人”,並非指那些位高權重的人,而是指明“道”理的人。這樣的人物才能與天地合德,做到自強不息,厚載萬物;他們的人格魅力就像日月一樣,普照大地,澤被蒼生;他們佈政行事,會遵從四時執行的規律而井然有序;他們會對鬼神心存敬畏,無論吉凶禍福,都能泰然處之。
這些章句,都能很明確地體現出我們中華民族最頂端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內涵,只有明白了這些,我們才能靜下心來慢慢體會古人給我們留下的無上智慧。
在今天講“申”字之前,廣老師先帶大家來複習一下前面所講過的八個地支所代表的含義,看看他們之間是如何形成關聯的:
1,子:代表草木的種子,吸取泥土中的水氣,準備萌芽生長;代表農曆的十一月,在一天的時辰中代表夜裡的11:00-01:00。
2,醜:古意同“紐”,代表種子發芽後,彎曲的芽兒即將冒出地面;代表農曆的十二月,在一天的時辰中代表夜裡的23:00-03:00。
3,寅:即“引”,芽兒引而向上;也有“演”的意思,種子遇水則“演變”,迎著春天的陽光伸展身體。代表農曆的一月,在一天的時辰中代表凌晨的03:00-05:00。
4,卯:即“茂”,很多漢字同音即同意,表達已經“引”伸到地面上的芽兒茂盛生長。代表農曆的二月,天氣也暖和了,在一天的時辰中代表早晨的05:00-07:00。古人上班要“點卯”,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上班打卡,由此可見,古人上班是要在早上7點以前到崗的,當官也不容易啊,4、5點就得起床準備了。
5,辰:即“震、伸”,此時陽氣已經生髮過半,萬物甦醒,震起而生。代表農曆的三月,在一天的時辰中代表上午的07:00-09:00。(大家可以仔細觀察一下,無論是在一年當中,還是在一天當中,地支所代表的內涵都是和天地大道非常契合的。)
6,巳:即“起”,萬物生長而起,此時陰氣消除殆盡,純陽無陰。“巳”為蛇,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古人在創造這個字的時候畫的就是一條蛇的樣子,它是象形字,請看下圖。
像一條尾部盤起,頭部高昂的眼睛蛇。這或許也是它為什麼表示“起”的意思來源吧!它代表農曆的四月,在一天的時辰中代表上午的09:00-11:00,這個時候黑夜的陰氣已經完全散盡,陽氣充沛。
7,午:即“仵”,有“逆反”之意。此時陽氣充盛到極致,陰氣開始萌生(陽極而陰)。萬物也是豐滿生長,即將結果。它代表農曆的五月,在一天的時辰中代表中午的11:00-13:00,這個時候也是一天當中最熱的時候,同時也是由熱轉涼的時候。
8,未:即“味”,果實即將成熟,有了香味,同時也代表萬物皆成長到有滋味的階段。它代表農曆的六月,在一天的時辰中代表下午的13:00-15:00,品味下午茶的時候到了。
由以上八個地支綜合來看,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無上智慧,將複雜的天地之道用最簡單的字來描述出來。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地支的第九位:“申”
申,即“身”,指果實都已經長成,萬物的身體都已成就。它代表農曆的七月,在一天的時辰中代表下午的15:00-17:00。
《說文解字》中許慎解“申”字說:
申,神也。七月時,天上陰氣形成,它的體態任自伸展、收束。
“申”字有“伸展”之意我們能理解,為何還有“收束”之意呢?這就要從“申”字的甲骨文和篆書演變上來尋找答案了。
我們從“申”字的篆書上尋找到了答案:
篆書“申”字,由左右兩隻“手”加上中間的“丨”組成,左右兩隻“手”組成現代的字就是“臼”,有約束自持之意,而中間的“丨”(讀音同“滾”),之前廣老師也講過,是有貫通之意,可以自下而上(比如“上”字中的“丨”就是自下而上,引而上行,所以表示“向上”的意思),也可以自上而下(比如“下”字中的“丨”就是自上而下,引而下行,所以表示“向下”的意思)。
而“丨”字在“申”字中,是指上下貫通之意,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左右兩隻手想要約束住它,而它又在中間努力的上下貫通,這樣創造出來的“申”字是不是很有內涵呢?
所以“申”字既有約束又有伸展之意。
舉例說明一下:
第一,表示舒展、伸直之意。東漢著名史學家班彪,在《北征賦》中有這麼一個詞:“行止屈申。”這裡的“申”就同我們現在用的“伸”是一個意思。
第二,表示約束、告誡之意。我們現在有個常用詞“三令五申”,這裡的“申”就是指約束、告誡。
接下來,我們再看幾個跟“申”有關的衍生字:
1,伸:加了單人旁,表示伸展更加形象;
2,呻:加了口字旁,本意表示誦讀;在古文《禮記》中有“今之教者,呻其佔畢”,“佔畢”就是指現代的書本。
3,紳:加了絞絲旁,表示紳士的紳。為什麼加了絞絲旁就表示紳士了呢?因為在我們華夏古代,士大夫都系一根大帶子,這個帶子或許就是用絲綢製作的,而“紳”的本意就是指這根大帶子,這下明白了吧?
4,神:加了“示”字旁,我們之前也講過,凡是跟“鬼神”有關的字都是加“示”字旁,比如“社、祀、祖、祝、祈、福、祠”等等等等。
5,審:加了寶蓋頭,宀讀音同“棉”,它的本意是指房屋,引申為覆蓋之意,所有“審”字就是表達在屋子裡弄清楚是非曲直。
在十二生肖中,“申”代表的是猴子,至於為什麼如此安排,大約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下午三至五點時,猴子變得異常的活躍,不斷地伸展它的四肢啼叫;
另一種說法是最初的“申”字字形像猴子的臉,好像也有那麼點道理。
最後再稍帶著普及一個小知識:上海為什麼稱為“申城”?
我們現代人都知道“江浙滬”中的滬是指上海,那麼上海又為什麼稱為“申”呢?其實很簡單,是因為在戰國時期,上海這個地方是春申君的封邑,那時只是個小漁村而已,故而別稱為“申”。後來在晉朝時,因漁民用來捕魚的工具稱為“扈”,後又改成了“滬”,故而現在又簡稱“滬”了。上海著名的黃浦江,又稱“春申江”、“申江”。
最後,希望透過此講,能讓大家更瞭解漢字中蘊藏的奧秘,更喜歡中國漢字。歡迎大家點贊、轉發與收藏。
有興趣的朋友請關注#廣老師講國學#,我會不斷地更新,同時也歡迎大家在文下留言評論,因水平有限,難免訛誤,還望大家不吝賜教,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