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中國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3月闢謠榜釋出。
隨著網際網路的飛速普及,我國網民數量已經突破10億人,構成了全球最大的數字社會,網路社會的參與度、覆蓋率、影響力前所未有之大,網際網路成為了傳播資訊最快的媒介。縱觀釋出的闢謠榜,我們清晰地看到:涉及國內外重大事件的謠言佔據了大部分,其中涉及當下疫情的謠言佔據份量最多,有人竟然為了賺流量、博眼球編造一些諸如確診病例“開房”、核酸檢測打架致人死亡、核酸檢測和抗原檢測的取樣棉籤有毒等涉疫情資訊,藉助人們的恐慌心理,謠言在朋友圈瀰漫開來,不僅擾亂正常的社會秩序,也為疫情防控與社會維穩等工作帶來了諸多阻力,甚至可能引發廣大民眾的恐慌,迷了群眾的眼。
在網際網路時代,謠言乘著網路之翼,飛行傳播速度大大加快。而社交媒體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的現狀,給謠言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戰。究其根本,謠言的產生既有政府公信力弱化,如釋出資訊滯後,資訊披露不準確,隱瞞事實等失當行為,公眾面對突發事件就顯得無所適從,錯誤的將謠言奉為“真理”,而當真相昭示天下卻悔不已。也有鋌而走險的為一己之利,行流量收割之實,或是對官方言論反而持懷疑態度,以臆想之“實”,終而滋生斷章取義的帖文,甚至以煽動、蠱惑之逆反心理引發泛意識形態化攻擊。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謠言,有必要以更凌厲的手段、更硬核的措施、更精準的打擊來遏制其滋生的勢頭。編造“上海封城”謠言,兩名男子被立案偵查;網民張某謠傳“寶雞流調資料中的108號和109號確診病例虛假資訊”被行政拘留;孟某某因散佈“唐山已確診100多例的虛假疫情資訊”被行政拘留……多地傳來依法嚴懲涉“疫”造謠者的訊息,彰顯了國家堅決打擊網路謠言的強烈決心。
遏制謠言,需要共治,需要全民參與。在網信部門重拳出擊的同時,政府、企業、社會、網民都應自覺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各網站平臺要堅持“誰主管誰負責,誰主辦誰負責”,杜絕流量至上、唯利是從,要把推動網路生態專項治理當作應盡之責、分內之事,堅決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監管部門要出真招硬招,杜絕形式主義、走過場,對責任落實不力的加大懲處力度;對於個人而言,要提升自身的媒介素養,樹立法治意識,增強辨別網路謠言的能力,主動拒絕傳播謠言。只有更好的把真相傳播“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才能共同擴大謠言治理“合作圈”。
網際網路不是虛擬的世界,它建立在真實的人、事、社會之中。網際網路不是法外之地,更不應是謠言散佈的溫床,任何人都必須遵守法律法規的底線。總之,我們每個人都要盡己所能壓縮謠言流傳的空間,理性上網,“不信謠,不傳謠”,讓謠言止於智者,才能攻破“朋友圈”這一謠言“大本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