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體系結構”術語的確定標誌著計算機學科的建立,計算機軟硬體也就此有了界限。編譯語言的誕生則讓 CPU 硬體和作業系統的效能得以同時發揮出來。
經過近七十年的發展,作為基礎軟體三駕馬車之一的作業系統形成如今的生態,和晶片一同被視為雲時代重要的底層技術儲備。故而,CentOS 停服引發熱議。不過,阿里雲技術戰略總監、龍蜥社群運營委員會主席陳緒告訴 InfoQ,由於龍蜥作業系統及時頂上,CentOS 停服其實沒有帶來太大影響。
CentOS 是比較流行的 Linux 發行版之一。從技術的角度來看,底層作業系統需要有新的編譯器支援相關的應用,新的硬體裝置需要使用升級後的作業系統驅動,軟體的 bug 需要得到及時的解決,所有的國密演算法必須有作業系統支援……這些正是龍蜥作業系統的優勢所在。
開源和雲推動了 Linux 興盛
我們可以從開源作業系統 Linux 的發展找到國內開源作業系統發展路線的一些共性。
2000 年前後,很多公司開始基於 Linux 開源版本做自己的作業系統。Linux 開源生態不斷髮展壯大,在 IDC 最受歡迎的伺服器作業系統排行版中位居第二。22 年後的雲時代,幾乎所有云相關的硬體平臺都與 Linux 相關。
作業系統產業也經歷了從“贈品”到“精品”的發展過程,隨著 IT 行業的發展和時代需求的增加走向成熟。在作業系統技術和產業相對成熟的階段,軟硬體適配成為行業關注的主要問題。
對於硬體而言,面向的領域不同,瞄準的研發方向也不一樣。軟體生態千奇百怪,在手機端、伺服器端以及邊緣端的形態不盡相同,軟體對底層技術的共性需求,逐漸演變成作業系統的基本能力。
然而,不少受訪專家曾在《解讀作業系統的 2021:觸到了創新的天花板,卻站在鉅變的前夜》中對 InfoQ 表示,從科技創新的視角來看,作業系統已經觸到了創新的天花板,並且多年未發生本質上的變化。
更多的創新發生在 Linux 生態。如果說,單機時代,是硬體廠商壟斷了作業系統;那麼雲時代,分散式架構幾乎讓 Linux 在伺服器端實現了“一統天下”。
雲、開源是奠定 Linux 作業系統行業地位不可忽視的力量。同時,作業系統在不同領域形成不同的軟硬體生態。如果將視角拉到整個作業系統行業的發展上,軟硬體一直在互相追趕。
開源作業系統的發展也遵循著這樣的發展路線。來自使用者的需求反饋佐證了這一點:作業系統處於底層硬體和上層軟體之間,不同廠商作業系統之間的相容性和遷移成本也是使用者關注的核心問題。穩定性、安全性之外,開源作業系統的生態成為使用者關注的重點。
完全開源、軟硬協同,龍蜥作業系統的開源開放
一個良好的作業系統社群需要源源不斷的優質程式碼貢獻來保證生命力。Linux 社群的繁榮,離不開英特爾、阿里等商業公司的推動,大量的程式碼提交到 Linux 社群 ,多次達到世界第一的程式碼提交量。“先有量,後有質”可以概括 Linux 社群程式碼的發展,也推動了諸多 Linux 發行版的產生。
Linux 在國內的流行為國內作業系統培育了開源的土壤。作為目前國內兩大熱議作業系統之一的龍蜥作業系統,亦是基於 Linux 的發行版。
龍蜥作業系統,一方面遵循著“上游優先(Upstream First)”的開源理念,沿著 Linux 的發展路線往前走,把所有程式碼貢獻給上游;另一方面,從雲的發展角度出發,發現新特點或者新需求,先由龍蜥社群的開發者團隊形成程式碼,然後開源給整個社群使用。
國內雲計算的領頭羊阿里雲是龍蜥社群的主要創始成員之一。龍蜥作業系統在阿里雲內部的應用程度是 100%,經過雲上廣泛應用場景的打磨。阿里雲還將一套能夠廣泛使用的技術實踐貢獻給龍蜥社群。
在陳緒看來,雲計算有兩個基本的特點,一是虛擬化,把一臺機器當作多臺機器使用;二是叢集,把多臺機器當作一臺機器使用。因此,對於系統穩定性的高要求,也是作業系統需要特別關注的一點。
就 IO 而言,虛擬化之後的 IO 吞吐量就不能滿足“雙 11”這類需求,讓作業系統的技術的革新顯得尤為重要。傳統的做法是把虛擬機器的管理交給 CPU,阿里雲則是將 IO 解除安裝到了專用的神龍 DPU 晶片上,並與作業系統及虛擬化軟體緊密結合,目前已經超越通用晶片的效能天花板。
“軟硬協同聽起來可能是個歷史名詞,但是阿里雲把軟硬協同的效能發揮到了極致。尤其在雲計算領域,軟硬結合能夠極大地降低開銷和功耗,並把效能發揮到最大。”陳緒提到,“這個過程中離不開作業系統的支援。所以龍蜥是有一定底蘊的。”
龍蜥作業系統搭載了 RHCK 和 ANCK 兩種不同版本的核心,效能和穩定性經過歷年“雙 11”歷練,能為雲上典型使用者場景帶來 40% 的綜合性能提升,故障率降低 50%,相容 CentOS 生態,提供平滑的 CentOS 遷移方案,並提供全棧國密能力。
去年,龍蜥社群將龍蜥作業系統捐贈給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當前已全票透過專案孵化評審中的技術達標評審,即將進行法務合規性稽核。
陳緒告訴 InfoQ,“對於龍蜥社群的未來,我們有充分的信心。”並且,阿里會以中立的姿態持續維護龍蜥作業系統,但話語權應該是來自來自理事單位成員。目前,龍蜥社群已經有 17 家核心理事單位,上百家生態合作伙伴,包括統信軟體、Intel、Arm、普華基礎軟體等等。
以開源為底,舉行業之力,共建國內作業系統生態繁榮
從 2000 年至今,國內企業對於作業系統的關注度持續攀升,逐漸在作業系統領域發出自己的聲音。開源開放的作業系統生態,成為國內作業系統行業企業的重點關注方向。
陳緒告訴 InfoQ,國內作業系統生態的建設需要舉行業之力,從人才、技術、開源等多個維度進行突破。人才缺口是國內作業系統生態建設需要關注的第一個問題。有研究機構預測,到 2024 年,國內作業系統產業有 7 倍的增長空間,達到百億級市場規模。但既懂軟體又懂硬體的作業系統人才在行業內相當稀缺。
以 GitHub 上有效註冊過的開源程式設計師為統計口徑,中國目前的開源程式設計師比例已經超過 9.75%,在全球僅次於美國的 22%。更真實的情況是,不少中國開源程式設計師並未在 GitHub 註冊。
除此之外,國內企業也要正確看待 IT 行業人才的年齡問題。陳緒希望有一天會出現“德高望重的”作業系統研發人員。他也相信,這一天必然出現在國內作業系統生態更加完善的環境下。
從 Linux 三十年繁榮發展的歷程可以預見,堅持雲和開源將是國內作業系統生態建設的必由之路。
陳緒強調:“龍蜥希望成為 CentOS 替代的第一選擇。”在他看來,龍蜥作業系統能夠達成這一目標的關鍵點在於“中立”。“中立的作業系統才不會給國內的使用者帶來太多的顧慮。”目前國內作業系統最大的挑戰不是技術而是生態,“當你晚了一點之後,你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同時增強大家對你的信任。”
龍蜥作業系統團隊為此做了很多努力,比如,整個社群的生態和發展方向由理事單位和合作夥伴共同決定。除此之外,龍蜥社群設有技術委員會和運營委員會,按照開源社群的運作模式,共同推動技術和運營工作,發揮各家所長。
底層研發的硬體適配和核心繫統的開發,阿里雲當仁不讓。除此之外的部分,需要由其他更擅長的合作伙伴來擔當,比如統信捐獻 DDE 環境、Intel 和龍芯等能幫助龍蜥使用者第一時間獲得硬體升級帶來的效能體驗等。這樣做的好處,一是避免了重複造輪子,二則可以實現良性競爭,龍蜥作業系統在每個應用領域都會支援多家廠商。
“我從來沒有想過能夠在中國做這樣一個社群,時代造就了這樣一個很好的機會。”陳緒很感慨。2021 年 11 月工信部印發的《“十四五”軟體和資訊科技服務業發展規劃》中指出,開源重塑軟體發展新生態,開源已覆蓋軟體開發的全域場景,正在構建新的軟體技術創新體系,引領新一代資訊科技創新發展,全球 97% 的軟體開發者和 99% 的企業使用開源軟體。因此,中國開源社群的發展也要充分依靠行業主管部門的力量來推動,集中力量辦大事。
當被問及龍蜥作業系統的核心優勢是什麼?陳緒答:“一人行快,眾人行遠。”更加開源開放的作業系統生態,能為技術創新提供更加肥沃的土壤。
推薦觀看:《頭號雲話題》之《進擊的開源作業系統》
欄目嘉賓:
霍太穩,極客邦科技創始人 CEO
陳緒博士,阿里雲技術戰略總監,龍蜥社群運營委員會主席
程宇,中國移動資訊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雲架構師
劉澎,中國開源軟體推進聯盟副主席兼秘書長,中國科學院軟體所研究員
瞭解更多軟體開發與相關領域知識,點選訪問 InfoQ 官網:https://www.infoq.cn/,獲取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