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城市,坐不住了。
從鄭州、哈爾濱,到福州、大連,從衢州、秦皇島再到蘭州。
我們正在經歷的,是一場足以比肩2014年的樓市寬鬆大潮。
不管是過去幾年,被捧上神壇的新一線城市,還是籍籍無名,房價直衝雲霄的三四線城市,這一次,他們都低下了高傲的頭顱,用足渾身力氣,聲嘶力竭的呼喊人們去買房。
在3月初,藍白跟大家聊鄭州重啟棚改貨幣化的時候,就說過:
鄭州,作為第一座全面寬鬆的千萬級人口大城,政策沒有撤回,反而大張旗鼓的宣傳,還有央視的背書,將成為今年最典型的風向標。
我們來捋一下,也就一個月時間,有多少城市,按捺不住心中的躁動。
3月1日,鄭州發通知,取消“認房又認貸”,重啟棚改貨幣化,二手房可以選擇核定1%個稅,20%差額稅可以避開。
鄭州呢,因為去年1次洪水+3次疫情,法拍房數量已經攀升到了全國第二(順便說一句,第一名是杭州),大批房企放長假,遍地停工的樓盤,售樓部全靠中介堆人氣。
成片的土地流拍,開發商不報名,城投也不想沒錢託底,以至於後兩次集中供地,鄭州只能把賣不出去的地塊,臨時緊急撤牌。
鄭州樓市之慘淡,在全國同級城市裡都排的上號,也撕下了前幾年熱炒國中城市概念的“遮羞布”。
3月23日,哈爾濱市宣佈廢止2018年出臺的限售政策。
哈爾濱原來限售是3年,從網籤就開始算。
新房從網簽到交房,拿證,沒個三四年下不來,2018年釋出的限售政策,現在不到四年就取消。
所以。。。廢除限售,也是廢了個寂寞。
主要還是訊號意義。
限售,是抑制炒房的最大利器。
剛需自住一套兩套的,限個三年也無所謂,大不了就是改善換房的時間往後推一些。
可炒房不一樣,因為炒房講究的是高槓杆、“快進快出”。
限購,他們可以想辦法透過落戶、積分、社保的手段獲得購房資格。
限貸,他們可以想辦法借短貸,第三方高息籌資,推高首付的槓桿。
唯獨限售,他們破解不了。
不管從網籤開始算,還是從契稅日期、房產證日期開始算,限售時間,誰都改不了。
可以說,限售是凍結房產流動性的關鍵措施。
所以,哈爾濱取消限售的意義,是給其他釋出限售政策的城市,打了個樣,接下來,重點看青島、海南這些限售5年的地方,會不會有樣學樣。
3月30日,福州取消限購。
不管你有沒有福州的戶口,有沒有繳當地的社保個稅,名下有沒有房子和貸款,都可以在市區買房了。
福州這個城市,很奇怪。
要說人口和GDP,體量確實不算大,連個地鐵都不批。
要說房價,排全國TOP10也不過分。
人口和產業規模上不去,一般公共預算的規模肯定也上不去。
房價能排到全國前十,高房價的上游必然是高地價,這就會造成略顯扭曲的財政結構。
用土地出讓收入佔財政四本賬的比例,來觀察地方財政對於土地收入的依賴,可以發現在32個核心城市中,福州位列第一,比值達53.2%,對於土地收入具有相當高的依賴,32城中位數為41.9%,同屬福建的廈門,比值達到了37.9%。
所以,樓市成交和土拍,對福州很重要。
2021年四季度以來,福州商品住宅月均成交量僅有23萬平方米,較二、三季度月均成交量近乎腰斬,受此影響,截止2022年2月底,福州商品住宅去化週期已接近20個月。
這就是福州放開限購的關鍵原因。
4月1日,浙江衢州同時解除了“限購和限售”。
鄭州和福州放開的是限購,哈爾濱放開的是限售。
衢州一步到位,直接把限購和限售都放開了,放得不能再放開的那種。
衢州這個地方,名不見經傳,存在感似乎不強,一個四線地市,GDP在浙江排倒數,房價倒是一點都不虛,柯城區單價1.8萬+,江山市逼近兩萬,開化、龍游也都突破了1.2萬的單價。
這個價格,很不可思議。
要知道,中西部二線省會,大把房價1-1.5萬的房子,浙江雖然是共富示範區,可一個經濟總量、常住人口、建成區面積都非常有限的四線城市,靠啥支撐如此量級的房價體系?
這種現象,正好能跟上面說的福州,還有浙江的溫州、金華聯絡起來看。
我發現,福建和浙江這兩個地方的人,似乎一直都有“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這種,根植在基因裡的鄉土觀念。
與河南、安徽的重土親鄉觀念不同,跟廣東、江蘇目的性極強的投機也不同,福建、浙江的購房者,似乎都有一種樸素的炒房情結,他們把在自己家鄉買房這件事,好像當成自家的生意來做,渾然不覺高房價帶來的反噬。
接著說城市。
還有大連,秦皇島和蘭州。
大連全面放開了落戶,中專學歷以上就能落戶,只要交得有社保就能落戶。
秦皇島呢,廢止了以前的限購政策,檔案裡有一句話,“已不適應當前我市房地產市場發展形勢”。
蘭州,取消“認房又認貸”、放寬限購。
不用過多分析,這些城市,都有不得不這麼做的理由。
我聽一個朋友說,放鬆越晚的城市,買入的價值越大。
這樣的觀點也有道理。
這似乎昭示了,各大城市對房地產的“忍耐度”。
忍耐度越低,叫得越早,底氣就越不足。
忍耐度越高,口子松得越晚,調控的定力越足。
所以,我們很有必要梳理一下,接下來,哪些城市會跟上調控放鬆的腳步,哪些城市依然會作壁上觀,這對我們個人購房選擇,也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我今天讀了一份報告,中泰楊暢寫的。
這份報告,是以福州、廈門作為模板來研究的。
地方救市的動機是什麼?
1,房子賣得好,能拉動一個城市上下游的消費,固定投資、工程機械、傢俱家電、裝飾裝修。
2,房子賣得好不好,直接影響開發商的拿地意願,從而影響地方財政收入。
從這兩個角度,將研究樣板的範圍,擴大到全國31個省市區的核心城市(不含拉薩),剔除掉福州和廈門之後有33個。
在這33個城市裡觀察,是否跟福建省核心心城市,有共性特徵,尤其是放鬆商品房銷售端政策的衝動;
結果顯示,有12座城市值得關注。
其中10個城市,包括合肥、貴陽、成都、太原、南寧、上海、蘭州(4月5日已出現政策調整)、南昌、青島、銀川,存在人口流入的新增需求,而短期拿地積極性走弱,供給與需求無法匹配,主要是政策限制的原因,對於銷售端政策放鬆或許存在“衝動”。
另外,石家莊與昆明兩個城市也值得關注,同樣存在人口流入的新增需求,短期土地市場尚可,但土地收入依賴度較高,從穩預期的角度,也存在調整政策的可能性。
讓我們記住這12個城市的名字,接下來的兩個月,看是否會印證。
至於名單之外的深圳、杭州、寧波、廣州、長沙、北京,這些城市,要麼有人口持續流入,要麼房價沒有出現大起大落,土地成交還在合理水平,進一步放開的空間很有限。
梳理了放鬆調控城市的次序和邏輯,接下來,應該去哪裡買房,大家心裡應該有個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