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都認為做事要努力才會有收穫,堅信頭懸梁錐刺股的精神可以幫助成就夢想。活了半輩子總結,凡需要使勁痛苦努力才能繼續的事似乎都沒有結果。而那些自我滿意的事似乎也從來都沒感覺到需要使勁努力。雖然同樣忙和累,但那種感覺並不是痛苦的努力。稱為努力似乎也不恰當,應該叫投入。
自從孩子上小學後,我的育兒就告一段落,基本上花了4年時間只培養孩子探索學習看書的樂趣,從沒逼迫讓他努力學習或努力看書,只是經常的聊天,談我最近看過的書,談未來的理想,聊哲學,聊歷史,生物病毒及身邊的一起切,聊我喜歡的,所以我也沒努力陪孩子,只是投入的享受天倫。現在兒子一年級拿起書來看基本2小時起,有一次看書4小時不停,我實在看不過,逼迫把書放下睡覺。這算努力嗎,應該不算,這也應該叫投入。
隨著神經心理科學不斷的探索,瞭解我們大腦的所具備的“毅力”能力是有限的,喊口號“努力”可以迅速把毅力消耗光,所以往往只能維持一時,而投入和堅持,是並不耗費多少毅力的,以這種方式學習做事才有更好的持續性。
努力和投入的區別,努力往往是被動痛苦的,沒有明確目標或辦法,需要自己喊口號“努力”“努力”逼迫自己才能繼續,短期有效。投入是主動的有方向也有辦法,容易堅持並享受過程,長期有效。但凡需要痛苦喊口號用力的事,要麼是沒找到驅動力的方向,要麼是沒找到辦法。同樣一件事只要有了方向和辦法,甩掉努力的口號,做事的感覺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