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0月16日,我國自行研製的首顆原子彈在新疆羅布泊成功爆炸,現場的工作人員看到天空瞬間升起巨大的蘑菇雲後,無不驚喜尖叫,熱烈慶賀。全國人民聽到這個訊息後,也全部都在為祖國的日益強大而感到驕傲與自豪。
這一聲“東方巨響”也是讓世界為之震驚,這一巨大成就直接打破了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核壟斷和核訛詐,直接提升了新中國在世界上的話語權。
1966年10月,我國在《人民日報》公佈了有關新中國核試驗的相關照片。不為世人所知的是,《人民日報》在將這幾張照片刊登到報紙頭版位置前,周總理還親自把關稽核了一番,當週總理看到一張蘑菇雲照片後,神情有點不自然,隨後下了一道密令:“你們把蘑菇雲圖下方的地面部分裁掉再刊登!”
這可是向全世界宣告我國躋身世界核大國俱樂部的重要時刻,為何周總理卻下令將一張不完整的蘑菇雲照刊登在《人民日報》頭版上呢?
“原子彈”對世界人民來說,這是一個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詞語,是那麼的令人感到恐懼和忌憚。有了這件武器,就意味著能對敵人造成毀滅性打擊,讓敵人對自己不敢輕舉妄動。
放眼全世界,也只有日本曾經被原子彈“洗禮過”,讓日本損失慘重,更直接加速了日本投降程序。所以對這件武器,人們對它是又愛又恨,但作為一個大國,沒有它是萬萬不能的,要不想被人欺負,就得有讓敵人不敢碰你的本事。
眾所周知,新中國剛剛成立時,國民黨反動派給我們留下了一個滿目瘡痍、民生凋零的新中國。國民黨反動派長期濫發金圓券,引起通貨膨脹,嚴重破壞了中國的經濟生產秩序,當時一石大米的價格經常要4億多金圓券,中國財政金融瀕臨崩盤,百姓都拒絕使用金圓券。
且國民黨反動派敗退臺灣時,還運走數不盡的黃金白銀和古董文玩,所以可想而知,當時的新中國是一個經歷過長期戰爭而千瘡百孔的國家,不但一窮二白,國內外環境都非常嚴峻。新中國成立後,黨中央就如何恢復生產,穩定當前經濟形勢,進而穩定全國大局想盡辦法。
然而,新中國剛剛成立還未滿一週年,朝鮮戰爭就爆發了。隨後,新中國為了維護國家利益,贏得休養生息的時間,便決定“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之後,志願軍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進行了多場重大戰役,“小米加步槍”的志願軍戰士們用自己頑強的意志,悍不畏死的精神,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美軍。
這讓美國政府高層震驚不已,畢竟美國可是當時世界上綜合實力最強大的國家,要啥有啥,而他們的對手新中國才建國僅僅一年,國內百廢待興,人民都是勒著褲腰帶過日子的,就這樣,還將這個超級大國給“揍得鼻青臉腫”,讓他們在世界上抬不起頭。
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聯合國軍”統帥麥克阿瑟就叫囂要在朝鮮和新中國的土地上投放原子彈。一時間,世界輿論譁然,歐洲多國都擔心“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所以強烈反對美國使用原子彈,但是當時美國總統杜魯門還是秘密下令:將原子彈分解後運送到朝鮮戰場附近的一艘航空母艦上,並在艦上配備大量的核武器研究專家,以待局勢變化能夠隨時組裝原子彈。
面對美國這種赤裸裸的核訛詐,毛主席對此毫不在意,直接指出美軍的軟肋之處,即美國戰線拉得太長,影響整體兵員,美軍遠道而來,隔著個太平洋,還有美軍進行的是一場非正義性戰爭,他們自己計程車氣都非常低。
毛主席認為能夠真正決定戰場上勝負的是人心,是意志,從來都不是武器。
毛主席還從戰略角度指出這個問題的實質:蘇聯在1949年成功研製出核武器,美國要投原子彈之前勢必要考慮一下這場戰爭未來的走向,就算蘇聯沒有掌握核武器,杜魯門也根本不敢冒險發動一場帶有核武器的戰爭,他若真想使用核武器,我們連知道這件事的機會都沒有。
但毛主席一貫都是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他還是做好萬全準備,下令讓志願軍戰士深挖坑道來躲避原子彈爆炸後帶來的衝擊波。最後事情的發展,也證明了毛主席的高瞻遠矚,美國政府的“原子彈轟炸計劃”因為各種原因宣告破產。
朝鮮戰爭期間還有個小插曲,1951年下半年,當時作為世界保衛和平委員會主席的約里奧-居里寫信給毛主席,上面寫道:“你們要想反對核武器,那麼就得首先擁有核武器!”
這句話深深地刺激到了毛主席、周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自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飽受外國列強侵略蹂躪,國家孱弱落後,人民生活困苦,飽受欺凌。現在,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已經成立,不會,也不能再讓老百姓過上以前那般屈辱的日子。
中國要想受到世界的尊重,必須要自強,美國敢在朝鮮戰爭中這麼囂張,無外乎他們本國富強,而中國貧窮落後,新中國是時候發展自己的核武器以求自保了。
1955年元月,中央召開“研究發展我國原子能事業”會議,毛主席在現場發言說到,我們一定要建設核工業,研製出自己的核武器,只要有足夠的人和資源,就一定可以創造出奇蹟。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當時的新中國並沒有一套完整的科研體系,不知從哪一步開始做起,但好在當時有一大批留學國外的學子衝破重重阻力歸國效力。周總理約見錢三強、鄧稼先等人,詢問我國核研究的裝置,技術和人才情況,並要求做好開展原子能研製的前期準備。
當時的新中國不僅從國內聚集大批人才投入原子彈的研發,還積極爭取處於蜜月期的蘇聯的支援。在1955年至1958年這短短三年的時間裡,蘇聯派出大量的技術專家來華,援助我國建設超大功率重水反應堆、大直徑迴旋加速器等與核研究有關的裝置,這些專案在之後也奠定了我國核工業發展的根基。
蘇聯還幫助我國培養了眾多科研技術人才,在援華專家到來之前,我國的科研所裡只有鄧稼先、錢三強、朱光亞等60餘名核物理專家,到後來蘇聯專家全部撤走以後,新中國相關科研專家隊伍已經擴充至6000餘人,為我國在短時間內建立比較完善的人才隊伍奠定了基礎。
1958年,毛主席在軍委會議上說道:“原子彈說大也不大,但你要是沒那個東西,別的國家就會看不上你,就會覺得你好欺負,那我們現在就好好搞一下,搞原子彈、氫彈甚至是洲際導彈,我看,只要全國人民一起努力,花上二十多年時間,這個願望就能全部實現。”
原子彈研製計劃正式開始後,鄧稼先等一大批科學家主動與家人切斷一切聯絡,深入西北戈壁灘,隱姓埋名開始原子彈研製任務。當時,他們缺少精密儀器,更沒有專業的試驗場所,就憑著滿腔激情和忠誠的信仰駐紮在條件艱苦的戈壁灘,一心一意投入到原子彈研製當中。
戈壁灘惡劣的環境,不用多說,大家心裡也清楚,就先不說當時國家正處於困難時期,沒有充足的食物補充營養,就單說那裡異常惡劣的環境,白天溫度非常高,科研人員熱得快中暑,晚上溫度又會降到冰點,時常會被凍醒。
當我們想讓蘇聯在核心技術上給予我們幫助時,蘇聯方面一直拖拉,最後經不住我們的一再請求才決定教給我們一些皮毛知識,但是拒絕教我們一些核心技術。
對此,蘇聯當時的領導人赫魯曉夫是這樣說的:“中國和蘇聯是好兄弟,是一家人,只要蘇聯有核武器就行了,我們完全可以給你們提供核保護傘!”但毛主席說道:“我們中國是一個主權國家,我們希望有自己的核武器,以便在未來的戰爭中能夠自衛!”
赫魯曉夫接著說:“蘇聯可以分享最核心的技術,但是中國必須要接受蘇聯方面的監督!”
毛主席回答:“中國確實需要幫助,但應該建立在兩個國家平等,互相尊重的前提下,不應受到蘇聯控制和保護!”
1959年6月,蘇聯決定暫緩向新中國提供技術支援和派遣專家來華,並在隨後單方面撕毀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撤走了所有在華專家,並順便銷燬了帶來的全部核數據資料,妄圖將新中國逼入到絕境。
赫魯曉夫甚至狂妄地認為沒有蘇聯的幫助,中國單獨弄,就算二十年也造不出核武器!但中國人民從來都是不懼任何困難的,我們往往是遇河架橋,逢山開路,絕不丟了中國人骨子裡的那股熱血拼勁,別人說我們不行,我們就一定要做出成績給他們看。
1961年7月,中央軍委批准國防科委成立了專門部門以便加強對我國原子能工業的指導,並將我國研製的第一顆原子彈代號命名為“596”,顧名思義就是紀念蘇聯單方面撕毀國防新技術協定的日子,中國人開始邁上獨立自主製造原子彈的道路。
蘇聯的相關專家曾經說過:“原子彈的所有資料,要用計算機計算兩年才能得出來!”但我國科研工作者偏不信這個邪,硬是用算盤24小時不間斷的計算資料,我們在資料核對好後還會不停的計算幾次以確認結果的正確性,我們用算盤,筆紙計算得出的資料也僅僅花費了兩年時間,而且得出的資料比蘇聯更加精確。這充分說明了我國科研工作者不怕苦不怕累,作風極其嚴謹,對研製原子彈一事有著十足的決心和毅力。
在研製原子彈期間,新中國不但面臨著研究資金和物資短缺的問題,還要防範以美國為首的境外勢力的干涉。當時,光是美國就在我國周圍的幾個國家建立了幾十個監聽站,測向站,並且還透過偵察機飛入我國領空實施偵察,想盡一切辦法想要獲取我國原子彈的試驗情報。
為了防止洩密,中央不僅讓所有參與核武器研究的專家以及後勤人員簽署保密協議,還建設了高標準的核彈運輸專列,將坦克,大炮等大型武器裝備運往羅布泊等區域,並且為了避免機密外洩,這些重型裝置會先分塊運輸,然後到了沙漠地區再組裝在一起。
核彈專列運輸到目的地之後,由當地公安廳的領導們親自查崗,派人守夜,他們見到專列上下來休息的同志們時,也只會說一句:“你們辛苦了!”絕不會過問專列的任何問題。
1964年10月,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前的一切工作已經準備就緒,黨中央作出最後決定,在10月16日進行首顆原子彈的正式爆炸試驗。為了檢驗這顆原子彈有多大威力,上級將大批破舊廢棄的軍機、坦克、高射炮等推進了試驗場。
當天上午,工作人員提前在預定爆炸的東部劃定了一塊10平方公里的沙漠地帶作為沾染區,需要藉助一陣西北方向的風,將爆炸後產生的輻射物質吹到這一片區域,但是此前的羅布泊一直在刮東北風,如果試爆以後風向不變,將嚴重影響在場所有人員的人身安全。
所以眾人都一直在等待當地氣象站的訊息,這個過程非常煎熬,但好在爆炸前的1個多小時,氣象臺和工作人員確認了風向已變,達到了核試驗所需要的氣象條件,眾人立刻除錯好裝置,做好充足準備。
1964年10月16日15時,這一刻永遠值得銘記,經過千千萬萬個日夜的堅守和奮戰,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終於成功爆炸,蘑菇雲緩緩升起的那一刻,眾多工作人員喜極而泣,有的人鼓掌,有的人脫帽慶祝,還有的人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不停地蹦跳,一不小心摔在了斜坡上,這時候沒有人笑話他,大家心中都明白這是他太開心了,連土地都想沾沾這份喜氣。
原子彈能研究成功,有一部分原因是前期蘇聯的支援,而進入真正的研製階段後,是因為有周總理,聶榮臻等組成的中央15人專委會的領導,這時候的中央專委已經成為我國國防尖端事業的最高決策機構,周總理自從擔任中央專委主任一職以來,就不停地召開大小會議,在全國範圍內挑選頂尖人才,親自把關科研人員的資格認定。
周總理在原子彈研製過程中事必躬親,一個裝置的零部件,他都會親自過問,讓技術人員反覆檢查。在會議上,周總理總是採取果斷措施,當場拍板,絕不拖拉敷衍,保證工作正常開展,並派巡視組隨時督導工作,檢查研製進度,正是因為有周總理的大力支援,才讓我國原子彈的研製過程如此順利,僅僅花費幾年時間就成功爆炸。
當中國向外界宣佈首次核試驗成功後,美國總統都不相信這個訊息,隨後他便發表宣告說不應該高估中國首顆原子彈爆炸帶來的軍事意義,因為他們缺乏投送核武器的能力,因此完全無法與美國,英國等擁核國家相提並論。
蘇聯領導人知道這訊息後只是在報紙上一處不起眼的位置簡單報道了此事,畢竟他們將專家全部撤回蘇聯,銷燬全部資料資料時,說中國20年內都不可能研製出來,這下可直接“被打臉”了。新中國在獨立自主的情況下研製原子彈,僅僅只花了不到三年時間就試爆成功,這無疑讓蘇聯很沒面子。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原子彈爆炸成功後表現得最難受和不安的還是日本和海峽對岸的臺灣。
我國在原子彈爆炸第二天,周總理就通知當時的日本首相關於中國原子彈爆炸成功事宜,因此日本首相成為第一個被中方通知的外國領導人,這也無外乎有兩層含義:
其一,中日畢竟是鄰居,中國國防實力上了新臺階,中國人民已經站起來了;不再是過往被日本人欺凌的那個舊中國了,日本人再也無法給中國人民帶來無盡的創傷。
其二,日本當年被美國人用原子彈襲擊,他們有巨大的心理陰影,患上了“恐核症”,現在中國有了核武器,他們勢必會對中國忌憚三分,畢竟他們一向只敬重強者,但我們中國是愛好和平的,不會對無核國家使用原子彈,發展核武器純屬自保罷了。
對於蔣介石來說,他完全不敢相信新中國竟然真的能製造出原子彈這一大殺器,他是又氣又怒。羅布泊蘑菇雲升起的那一刻,蔣介石的“反攻美夢”就此破碎,他生怕大陸會對自己採取一些非常規措施,所以在自己的辦公住宅區域挖了不少防核深洞。
1964年到1966年,我國一共進行過三次核試驗,每次都能圓滿完成任務,在幾大擁核國家中,新中國在研製核彈的過程中出現的事故最少,耗費的成本最低,而且成功率也是屬於拔尖的。這當然也得益於周總理指揮得當,有工作人員後來回憶:“周總理雖然不會技術層面的操作,但他具有極高的戰略眼光,膽識驚人,觀察細緻,而且記憶力很強,專家說的資料,他過幾天都還能記住,讓人不得不佩服!”
而周總理最讓人佩服的一點是,他總能洞察到事態的未來發展方向,例如在三次核試驗的過程中,有一名叫孟昭瑞的駐地軍事記者全程參與原子彈的拍攝過程,他第一次拍攝的照片是在爆炸的10多天後才登報發表,而後來兩次拍攝的照片卻一直沒有登上報紙,直到1966年10月1日那天才重新登上去。
究其原因就是他收到了一封周總理的密令,主要是說周總理沒有不同意發表,只是要進行修改才可以,必須要將蘑菇雲下方的地面部分給裁掉,這也是為何後來的蘑菇雲照片並不完整的原因,那為何周總理要下這道密令呢?
因為當時原子彈是國之重器,西方國家一直想要刺探我國軍情,獲取原子彈的關鍵資料,如果將完整的照片刊登出來,我們普通人自然是看不出有什麼端倪,最多就是覺得場景壯觀!
但對於一些軍事專家來說,他們可以輕而易舉地根據圖片中蘑菇雲的高度推算出中國原子彈的爆炸當量,威力怎樣,還可以預判出中國的研製進度。如果是這樣,就會讓新中國這麼多年以來的保密工作付諸一炬了,多少工作人員與家人突然“失聯”,隱名埋姓做出了無數貢獻,得出的成果就這樣輕而易舉讓別國得知了,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嗎?
原子彈在戈壁灘成功爆炸,承載的是每個中華兒女的大國夢,自強夢,科研工作者們自力更生,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幾十年如一日的工作,這是我們全體中國人之幸。
時間如白駒過隙,如今的中國早已擺脫了貧困,社會繁榮穩定,人民幸福,我們有更多的資金和裝置去鞏固我們的國防,我們依然保持著獨立自主的精神,往前大邁步,我們不需要看任何國家的臉色行事,我們綜合國力已穩居世界前列,21世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世紀,我們會朝著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繼續奮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