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2月,寒冷的東北地區即將結束它漫長的冬季,面對即將到來的農曆新年以及春暖花開,東北地區的廣大人民都沉浸在歡聲笑語之中,遼寧省東溝縣(今東港)的街道上此時已是張燈結綵,但這並不是為了迎接新年,而是迎接幾位軍區首長。
隨著朝鮮戰爭的結束,志願軍戰士們陸續回國,這個中朝邊境上的小縣城雖然不大,但是蒞臨幾位首長和戰鬥英雄也是常有的事,也談不上稀奇,群眾們交頭接耳的談論著今天要來的是哪些首長,但還沒等探討出個結果幾位首長就已經來到了人群之中。
原來此次造訪的是40軍119師的幾位首長,他們此行的目的便是來慰問那些剛剛歸國的志願軍戰士,首長們又是慰問又是講話,忙忙碌碌的結束了一整天的行程,就當大家準備下榻休息的時候,隨行的當地幹部中有人提了一嘴:我們當地有一個糧倉,那裡有一名守衛老許,他也是當年入朝的志願軍戰士,後來因為負了傷回到了後方,要不要去探望他一下?
首長們聽聞之後當即決定前去探望,只見糧庫門口有一名身材瘦小的哨兵站得筆直,雖然沒有看清他的臉,但大家一看就知道這是一位見過血打過仗的戰士。
首長們立刻湊上前去,可是越走進越覺得不對,此人好是面熟,走到跟前定睛一看,眾人立刻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站在自己面前的“哨兵”,竟然是5年前犧牲在朝鮮的戰鬥英雄!
首長們的眼睛溼潤了,隨即將老許迎進了屋中,沒人知道他們談了多久,只知道首長們當晚就在這糧庫裡下榻了。
很快糧庫守衛老許是戰鬥英雄的事情就在這縣城裡傳開了,認識老許的人絡繹不絕地找到老許詢問他的往事,老許也迫於無奈只得將自己的故事一五一十的講了出來……
老許本名許長友,是一位地道的丹東東溝人,由於他的家鄉遠在祖國的邊陲,也因此常年的軍閥混戰並沒有禍及到他的家鄉,他的童年也相對較為安逸祥和,不過在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偏安一隅並不會持續太久。
隨著張作霖被炸身亡張學良東北易幟,再到九一八事變後30萬東北軍一夜撤入關內,短短几年時間,許長友的家鄉便經歷了數次的政府更迭的混亂,以及那源源不斷闖入我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所帶來的動盪。
無論是日軍還是偽滿軍隊都是一樣的可恨,他們橫徵暴斂四處搜刮民脂民膏,甚至還會大開殺戒屠戮那些“有可能反抗的人”以及“同抗聯有接觸的人”,此時的許長友年僅九歲,在見證了這些暴行之後的他渴望著被解救,這一等就是13年。
隨著抗日戰爭的勝利偽滿洲國政府不攻自破,國民黨軍坐著飛機艦艇迅速向東北急進,意圖趕在我軍之前搶下東北,甚至有些偽滿軍隊被就地整編搖身一變成了“國軍”戰鬥序列,東北人民對這種卑劣的行為嗤之以鼻,但奈何自身弱小敢怒而不敢言。
許長友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等了13年等到的是這樣一群腐敗的軍隊,簡直是讓大家失望透頂,似乎光明永遠不會照進他的生活了,但是隨著共產黨的武裝“東北民主聯軍”進入他的家鄉後,他的想法最終被改變了。
這隻部隊紀律嚴明跟散漫的國民黨軍不一樣,他們從不拿群眾的一針一線,是百姓們人人稱讚的子弟兵。
感受到了解放區不同於舊軍隊舊社會的新氣象後,許長友心中當即萌生了一個想法,那便是加入到這支人民的隊伍之中,解救全中國萬千的百姓。
那年,許長友剛滿24歲,身強力壯的他初入軍旅就能很快適應當前的環境,經歷過短暫的新兵訓練之後,許長友很快迎來了自己的第一次戰鬥,那是1947年的秋天,為了應對國民黨軍在東北調集重兵支援東北戰場,企圖擴張國統區壓縮我解放區以及我軍的生存空間的緊張局面。
我東北民主聯軍率先發動了秋季攻勢以圖先發制人,於是一場歷時50天的浩大攻勢開始了,而許長友也在此次戰役中第一次感受到戰爭的殘酷,許多一同入伍的戰友還沒開一槍就血灑疆場成為了烈士,許多久經沙場的老兵也就此結束了自己的傳奇。
雖然戰鬥很慘烈,但是許長友和同志們的決心卻並未動搖,相反,逝去的戰友還激發了他們的鬥志,經過長時間的歷練,我軍最終殲敵7萬,解放城市15座,是一場完完全全的大勝仗,經歷了這次的勝利與歷練之後,許長友成為了一名合格且優秀的戰士。
次年,遼瀋戰役爆發,許長友所在的東北野戰軍第三縱隊奉命奪取錦州,在這慘烈浩大的錦州攻堅戰中許長友和他的戰友們以優良的作風以及頑強的戰鬥意志,僅僅用時31個小時便攻克了這座遼西走廊上的咽喉要道,徹底鎖死了關外國民黨軍從陸上撤入關內的幻想,為東北全境解放奠定了基礎。
由於其在戰鬥中的優異表現,許長友在錦州攻克之後火線入黨,成為了光榮的黨員。
經歷了慘烈的錦州攻堅戰後,許長友和他的戰友們並沒有休息,而是接著參與到了遼西會戰之中,最終在廣大解放軍戰士的努力下三縱橫掃遼西,活捉廖耀湘,可以說旋風縱隊名不虛傳,雖然戰略指揮十分重要,但歸根結底,這股橫掃東北的旋風還是像許長友這樣能征善戰的戰士們所刮起來的。
之後許長友隨軍入關參加到了平津戰役一舉解放天津城區,隨後許長友同他所在的部隊開始了短暫的休整,而許長友本人也在這緊張急促的半年之中數次立功,最終獲得了五枚軍功章。
當部隊再次開拔,許長友將跨越半個中國,渡過黃河長江直到解放海南島,可謂是解放了大半個中國。
雖然在解放戰爭時期許長友的戰功極為耀眼,但是這同他在抗美援朝時期的功勳比起來,簡直是遜色了太多。
隨著國內戰事的逐漸平息,我國東北的友鄰朝鮮也迎來了一場戰爭,原本屬於區域區域性衝突的朝鮮戰爭最終在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的介入下,成為了二戰之後第一場大規模戰爭,參戰國家多達20個之多。
而這原本遠離我國的戰火也逐漸隨著朝鮮人民軍的節節敗退而蔓延至中朝邊境的鴨綠江畔。
本身就是東北人的許長友此時急壞了,他的家鄉就在中朝邊境,原本以為和平安定的家鄉如今再次受到戰火的威脅,在經歷了漫長的等待之後,許長友所在的40軍的將士們成為了全軍第一批入朝的先行者。
在前後歷經了五次戰役之後,最終志願軍戰士們將硝煙從我國邊境上空帶回到了三八線附近,而許長友同志則盡數參與到了這些可歌可泣的戰爭史詩之中,並留下了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並且憑藉戰功多次受到各級首長的接見,雖然只是基層的戰士,但他的名字和他的樣子卻被許許多多的首長所熟悉,不過這都只是他傳奇戰史上的小插曲,真要說他個人最英勇的時刻,還要從1952年的上甘嶺戰役說起。
那時許長友奉命爭奪上甘嶺南段的一處高地,他作為班副帶領著一支作戰小組的戰士向陣地發起了突擊,他們的任務並非主攻高地,而是掃清進攻的障礙,拔除敵軍的碉堡為大部隊攻山創造有利條件。
在接連突破了敵軍的兩道封鎖後,許長友在第三道封鎖線上被敵軍炮兵所傷,一塊炮彈皮從他的腰間進入,劃開了他的整個後背,受到如此嚴重的傷害之後他立刻鮮血如注,但是為了順利完成任務減少我軍攻山部隊的傷亡,他竟然連包紮也顧不上便再度發起突擊掃清了最後一道封鎖。
最終他因為體力不支而倒在了山坡上,而他的戰友們也都認為他犧牲了,帶著憤怒一舉攻克了該陣地,當戰鬥結束後他立刻被送往後方搶救,從此大家便再也沒有聽說過他的訊息。
志願軍總部聽聞後含淚為他記上了最後一次一等功,追授了他二級爆破英雄的稱號,就連朝鮮方面也為這位英雄頒發了榮譽獎章以此來紀念這位勇士,可是殊不知這位“犧牲”了的英雄卻活了下來。
經歷了長達半年的修養他最終康復出院,可是此時朝鮮戰爭已經接近尾聲,後續部隊已經很少入朝,無法回到前線的他最終選擇了放棄入朝回到了老家,經醫院開具的戰鬥負傷證明材料在自己的家鄉找了一份糧站站崗的工作。
這一干就是5年,這五年間他從不向人們誇耀自己曾經的貢獻,也不曾張揚自己是戰鬥英雄,直至1958年,40軍的幾位首長來到了這裡,意外地將他從茫茫人海中發掘了出來,之後他謝絕了首長們邀請他重回部隊的好意,堅持留在地方為家鄉建設添磚加瓦。
或許這就是最可愛的人吧,他們不計名利,不求回報,他們只有一個最平凡的願望,願家鄉美好,願祖國富強,願人民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