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爺爺、爸爸的軍旅故事長大
他們,從小埋下立志從軍的種子
渴望一身戎裝,守衛祖國安寧
踏著父輩、祖輩的足跡
他們成為國防科技大學的一名新學員
要用青春熱血在部隊續寫報國忠誠
今天,走近這群接過從軍接力棒的好男兒
傾聽他們內心的吶喊——
“強軍有我,請祖國和人民放心!”
★
★ ★ ★
★
熊旭東:四代從軍志 圓夢在科大
“啪”!一個轉體一聲脆響,一米八六的個頭,黝黑的膚色,堅毅的眼神,挺拔的軍姿,新訓隊伍裡,熊旭東站在佇列前面,向戰友示範著軍姿動作,臉上透著自信豪邁。
初入科大,這名來自新疆的大一學員沒有“水土不服”。相反,對於眼前的訓練和生活環境,他有著久違的熟悉感。而這來源於家族四代從軍的紅色基因——
1953年,響應祖國號召,熊旭東的外曾祖父曾雲鵬入伍成為空軍一員。在外曾祖父的影響下,外公曾子宜也於上個世紀70年代參軍入伍,成為一名鐵道兵,在我國援建坦尚尼亞的任務中貢獻青春和熱血。母親曾玉紅與父親熊立錫曾服役於武警系統與空軍 ,有著近20年的軍齡,在祖國的西北邊陲書寫忠誠擔當。
一輩人聽著一輩人的故事,一代人傳承一代人的精神。流著“紅色血脈”的熊旭東從記事起,就對軍人充滿了敬重之情。14歲那年,他決心延續祖輩的從軍路——報考軍校。
“那就考國防科大,這是最好的軍校!”外曾祖父的話語,點亮了熊旭東奮鬥的燈塔。
數年如一日的“苦磨一劍”,不斷重複的“物理變化”最終發生了可喜的“化學反應”——熊旭東取得了高考648分的好成績。
“國防科大一直都是我的目標!”這個夏天,手捧科大錄取通知書的熊旭東不僅圓了自己的軍旅夢,也堅定地接過了祖輩從軍報國的“接力棒”。
★
★ ★ ★
★
郭析衡:自帶“高標準”基因的新兵
旁人聊起郭析衡,都認為他的“高標準”基因,既因為他良好的身體素質,更源於他四代從軍的紅色家庭。
郭析衡的太姥爺是解放軍,曾在湘西剿匪中有突出貢獻;姥爺在新疆阿勒泰邊防部隊戍邊28年,從士兵成長為邊防團團長;他的母親是一名軍醫,將整個青春年華奉獻給了部隊醫療事業,後轉業成為民警;爺爺同樣也是一名援藏軍人……
在這樣家庭中長大的郭析衡,從小對軍人有著天然的嚮往。
責任與堅守代代相傳。高三複習最緊張的階段,疫情突襲新疆,身為民警的媽媽對郭析衡說:“爸爸工作也忙,你要自己照顧好自己,媽媽相信你。”說完毅然返回工作崗位,一“封閉”就是數月。
在郭析衡的家中,他聽到最多的話是:“我是黨員,我先!”“我是軍人,我上!”這樣的精神注入他的靈魂,他也想成為這樣的人。於是,從初一開始他便堅持長跑,隔天跑個三公里,跑出了大長腿;高中時,他開始有意地擠時間鍛鍊上肢力量,補足弱項。
他朝著目標紮紮實實地走,終於夢想成真。
★
★ ★ ★
★
王春泰:“小排頭”歷練記
“我是怎麼學會游泳的?”王春泰重複了一遍問題,然後笑了。“兩個人輪番上陣教學,想學不會都難。”王春泰口中的“兩個人”是指他的姥爺和爸爸,兩個海軍出身的老兵。
王春泰的姥爺楊士恩曾服役於南海艦隊,當兵的頭一年,在出海執行任務時發現漁船遇險,事發海域風急浪高,楊士恩咬著牙拼命游過去,成功解救6名漁民,榮立三等功。
每年暑假,姥爺都會來王春泰家小住一段時間,聽姥爺講部隊的事,王春泰特別著迷。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時,楊士恩所在的4人小隊曾遭遇間諜,這位經歷過風浪和槍林彈雨的老兵,總是把“當兵要有獻身精神”這句話掛在嘴邊。
王春泰的父親王強曾在北海艦隊服役,性格果敢強悍,因為表現優異,被表彰為“優秀士兵”。離開部隊20年了,王強還是勤於鍛鍊,一身肌肉,“一看就是當過兵的人。”
兩位海軍老兵擁有強大的執行力,向來說做就做。他們從沒有開口要王春泰當兵,卻總是無形中用兵的標準要求他。
來到科大,新訓兩週後,王春泰左手手肘邊,因側身匍匐擦出的傷口很醒目,“不疼,能堅持。”歷練才剛剛開始,王春泰不想這麼早給自己定目標,他相信班長的話:“有底子,拼命練就行了。”
編輯 | 鄭莉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