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位網紅歌手對黃梅戲的演繹火出圈了,這位網紅成為了眾矢之的,甚至兩央視都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女駙馬》的唱段在中國幾乎達到了家喻戶曉的程度,黃梅戲作為地方劇種靠著這個唱段也被大家熟知。
很多支持者認為現在傳統戲曲都日漸沒落了,無論用什麼方式只要能夠讓大家重新燃起對戲曲的熱情,都是有積極意義的,今天我準備就這個問題說說自己的看法。
作為一個歷史領域的創作者,傳統戲曲在歷史的長河中是佔據非常重要位置的,古代人的娛樂生活遠遠沒有現代人豐富,各種戲曲的出現和流行為人們的生活添加了不一樣的色彩。作為一個東北人,我們拿二人轉舉例,二人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百多年前,而明確的師承關係可以追溯到清朝嘉慶末年,由蓮花落演變而來,有濃郁的東北特色,無論是唱腔還是唱詞都符合東北人的欣賞習慣。
我爺爺小時候村裡是會來二人轉藝人演出的,即使是兵荒馬亂也依然有藝人以此為生。
而其他的戲曲形式傳承時間更久,比如崑曲發源於六百多年前,高腔甚至可以追溯到宋元時期。我當然不否認,最近傳統戲曲日漸沒落了,因為現代人適應了快節奏的娛樂方式,而要想完全的瞭解戲曲沒有一定時間的研究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很多傳統戲曲從業者和行內人開始了創新和改革的道路,比如京劇非常著名的演員王珮瑜,
可是我堅持認為一點,搞改革創新需要的是行內人,而不是外行人。
傳統戲曲和唱歌是有非常大的區別的,依然用二人轉舉例子,二人轉有固定的唱腔和唱詞,有統一的身法標準,在這個框架內可以自由發揮,可是必須得守規矩的在這個框架內。我個人非常喜歡郭德綱的相聲,他的京劇和評劇唱得都很好,可是一旦唱二人轉總覺得味兒不對,終年研究各種曲藝形式的專業演員尚且如此,何況是普通人。
趙本山的趙家班成員改編了很多的二人轉唱段,甚至新創作了很多節目,可是所有的二人轉演員在唱傳統曲目的時候要求的都是正正經經,不能胡改亂編。
這是行內人的專業性和堅持原則決定的。
話說回來,很多人認為的某網紅改編的黃梅戲可以加強對黃梅戲的宣傳,那麼我在這裡問一句,有多少人看過她的演唱後會想要去找真正的黃梅戲唱段來聽來看呢?這個宣傳效果我非常懷疑。
郭德綱說過,你要想成為數學家,得知道123,要想成為翻譯家,得認識ABC,一個修鞋的說他能打破崑曲,憑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