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自衛反擊作戰結束後,越軍就像一群打不死的小強一樣,繼續入侵中國邊境地區並不斷進行武裝挑釁,直至1993年,中越雙方才握手言和。
為此,很多人想不通,解放軍明明已經破開越南河內北大門,解放軍士氣高漲,為何不讓許世友兵團乘勝追擊攻佔河內,滅了越軍主力?
甚至有很多人認為,對越自衛反擊戰之後,導致長達十三年的中越邊境區域性武裝衝突發生,是當時中國中央軍委決策失誤所致。事實上,解放軍攻克河內北大門諒山後,不選擇乘勝追擊,攻打越南河內,是當時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領導人根據當時歷史背景而做出的英明決策。
- 知識科普
筆者在查閱地方誌、軍史等權威史籍發現,大部分學者認為:對越自衛反擊戰,是指1979年2月17日至3月17日這個時間段內,解放軍和越南軍隊之間的戰爭。
1979年3月18日以後,越軍對中國的武裝挑釁仍未停止,直至1993年,中越雙方之間的武裝衝突才結束。因此,很多人將1979年2月17日至3月17日這個時間段以外的中越兩國之間的軍事衝突統稱為“對越自衛反擊戰”,這是不嚴謹的說法。
1979年3月18日到1993年3月31日這段時間內,中越兩國之間發生的各類形式的武裝衝突,應稱為“邊境輪戰”,其中,包括炮火還擊戰、兩山輪戰、圍殲越特鬥爭等內容。
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前,越軍於1978年11月1日,入侵中國廣西靖西縣庭毫山地區,開槍殺害中國軍民,造成數十人傷亡,製造出震驚世界的“庭毫山事件”後,還賊喊捉賊,誣衊解放軍入侵了越南領土。
為了維護中國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1978年11月20日,中央軍委正式賦予中國軍民在邊境地區開槍自衛的權利。此後,1979年2月7日,廣西靖西縣龍邦公社界邦民兵營的一個民兵班,率先打響了邊疆保衛戰;廣西、雲南兩地開始出現中國軍民開槍自衛還擊的戰例。
因此,發生在對越自衛反擊戰前的中越邊境武裝衝突、對越自衛反擊戰、邊境輪戰,統稱為中國南疆邊境保衛戰。長達十三年的邊境輪戰,是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延續,是中國人民反侵略、反霸權主義鬥爭的一部分。
- 戰略上不划算
對越自衛反擊戰前夕,中國的戰略重心是改革開放,戰略目標是實現民族復興,因此,中國首先要做的就是,想辦法保障全國人民的溫飽問題,盤活國內經濟,以經濟帶動各個領域的發展。
這場戰爭,是中國政府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被迫參與的戰爭,而不是中國人民在謀求未來發展時事先安排的產物。
正所謂:大炮一響,黃金萬兩。作為全球最富有的超級大國,美國軍隊與越北軍隊打了一場不對稱戰爭,導致其國內經濟領域元氣大傷。像中國當時那樣的國情,確實不宜擴大戰爭規模。因為幾十萬大軍在前線作戰,每天所消耗的彈藥、醫藥、燃油、人力、後勤裝備等資源,都是一筆筆巨大的天文數字。
早一天結束這場戰爭,或者早一天將戰爭規模縮小到可以接受的範圍,中國人民就可以將更多的人力物力及財力投入到經濟建設領域,所以,在戰爭爆發前,以鄧小平為代表的領導人就向國際社會表明了中國對越南的態度。
中國人民參與這場戰爭的目的,是為了捍衛祖國領土完整,保衛邊疆的安寧,而不是想佔領他國的領土。倘若解放軍無法將戰爭控制在綜合國力可以承受的範圍內,那麼,迫在眉睫的改革開放工作就沒法順利實施。因此,中國軍民沒有必要對越南當局趕盡殺絕。
因此,對當時的中國而言,將經濟建設所需資源挪用到這場戰爭中,是一場非常不划算的買賣。
- 不能被越軍牽著鼻子走
大戰在即,越軍在前線只投放了地方部隊、公安軍、民軍這些裝備較差、綜合戰鬥力較弱(相對而言)的武裝力量,二線地區才開始投放裝備精良的中央軍,精銳部隊全都放在其國都河內以南的地區,明擺著就是想將解放軍拖入一場曠日持久的大規模戰爭中。
越北邊境線到諒山市以南50公里的地區,皆為典型的亞熱帶丘陵地貌,山多地少,溪流湖泊星羅棋佈,且山坡陡峭,深谷眾多,是一個炸燬了公路,汽車坦克都寸步難行的地方。解放軍若是繼續擴大戰果,就必須不斷增兵,必然使戰爭規模進一步擴大。
此外,解放軍要是乘勝追擊,直搗越南國都河內,那麼,河內地區就會變成三國軍事家曹操所說的“雞肋”那樣,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到時候,越軍只需避投入少量兵力襲擾解放軍被拉長的後勤補給線,就可以將解放軍拖入戰爭的泥潭,無法自拔。
即便解放軍繼續南下攻打河內,越軍主力不見得會立馬在河北北部擺開架勢,與解放軍進行決戰。1979年3月6日,當許世友指揮的東線兵團完全攻佔了諒山市後,黎筍集團馬上命令越南第一軍區指揮部撤往河內,而不是命令殘軍死守諒山南部山區通道。
當時,不僅各國外交使團都收到了撤離的通知,紛紛從河內撤往胡志明市,而且,整個河內已經亂成一鍋粥。這也足以說明,許世友將軍繼續率部南下攻打河內,越軍主力也不會馬上出來迎戰,撤離了包括河內市在內的紅河三角洲平原地區,又是山高路陡,河流縱橫的山嶽叢林。
到時候,解放軍的日常消耗不斷加大,這正是越南當局和其幕後支持者最希望看到的結果,所以,無論如何,解放軍都不能讓越南牽著鼻子走。
反過來看,28天的對越自衛反擊戰,解放軍攻克越北地區4座主要城市,16座縣城、拔除了35個公安屯、擊斃越軍47700餘人、擊傷越軍7000餘人、摧毀越南農舍45000間、60餘萬平方米城市建築物、900所學校、428所醫療機構,以及多家支柱性企業。
越北地區的軍事、政治、經濟設施幾乎被摧毀。這場戰爭中的直接經濟損失讓本就貧窮的越南民眾變得雪上加霜,後續的陣亡者家屬安撫、傷兵醫療、新兵招募、軍事設施建設、政治設施建設等各方面的投入,又是越南傾全國之力也難以承受的巨大開支。
- 冤家宜解不宜結
從雙方實力對比來看,解放軍完全有能力殲滅百萬越軍,但大部分越南軍民都是受了黎筍集團及其幕後支持者矇蔽,也是這場戰爭的受害者,作為兩個接壤的國家,不應永遠結怨下去。
在取得絕對優勢的情況下,給越南當局留下喘一口氣的機會,是對越南無辜者的留情。
倘若越軍主力傷筋動骨,那麼,越南當局必然會變本加厲,繼續從普通百姓中徵兵,其幕後支持者會不斷挑起事端,到時候,受苦受難的不僅僅是中國人民,就連越南普通民眾乃至越南周邊國家民眾也要遭殃。
解放軍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摧毀越軍主要的經濟來源後,越南要想繼續保障其侵略柬埔寨、寮國兩國軍隊的補給問題,必然會不斷向其幕後支持者求助。解放軍主動撤軍,一方面,可以有效縮小戰爭規模,二來可以在長期小規模衝突中耗盡越南當局的實力。
當越南民眾長時間都無法改變貧困交加的現狀,必然會不斷覺醒,從而站出來反抗黎筍集團的壓迫,使黎筍集團不斷被民眾孤立。事實上,在黎筍即將歸西之際,越南當局已經力不從心,面臨著眾叛親離的局面。
如,自1985年以後,越南邊民為了維持生活,自發帶著砂仁、八角、獸皮等土特產和農副產品,跑來中國境內交換生活必須的香皂、手電筒、布匹等輕工業用品。每當遭遇越軍阻撓時,越南民眾甚至會與之發生肢體衝突。
越軍阻撓其民眾來中國做貿易,造成越南民憤極大,隨著時間的推移,越軍家屬也經常參與其中,甚至是部分越軍士兵,白天穿軍裝在邊境地區執勤,夜裡換上便裝,也跑來中國進行以物換物的貿易。黎筍集團對越南的統治日漸式微。
值得一提的是,1979年7月,因持有不同政見而被黎筍集團迫害的越南前黨政軍領導人,胡志明親密戰友黃文歡,不僅在國際社會上揭露黎筍集團背叛越南革命、殘害越南及周邊國家人民的種種罪行,還在中國雲南河口地區招募越南難民,組建反黎筍集團游擊隊。
由黃文歡領導的越南難民游擊隊回到越南後,不斷打擊黎筍集團的爪牙,開展瞭如火如荼的“反黎救國”運動。惱羞成怒的黎筍集團只能缺席宣判黃文歡“死刑”,卻沒法改變越南民眾逐漸醒悟的事實。
- 對越自衛反擊戰對中國的積極影響作用
為期28天的對越自衛反擊戰,解放軍繳獲了一大批新式武器裝備,為中國強軍建設奠定了基礎,也為中國軍事工業的升級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1979年3月27日,王震將軍帶領中央慰問團來到廣西慰問東線將士們時,發現將士們繳獲了許多新式武器裝備,其中不乏蘇制“冰雹”火箭炮、反坦克導彈這些對解放軍現代化建設有利的戰利品,發出這樣的感慨:“黎筍不但當了運送美軍武器的運輸大隊長,還當了運送蘇軍武器的運輸大隊長。”
解放軍對越南當局進行這場有限度、低烈度的自衛反擊戰,直接改變了東南亞地區的格局,同時增強了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的影響力。此後,以美國、英國、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紛紛與中國在經濟、軍事等領域的合作。
如,日本開明團體不斷為中國提供低息、長期償還的日元貸款,還無償援助許多物資或無償提供許多技術,為中國改革開放事業帶來了巨大的幫助。使廣東珠三角地區一座原本不知名的小漁村,迅速成為中國輕工業領頭羊城市,這就是震驚世界的深圳。
此外,歐洲軍事強國看到中國正義之師、威武之師在戰場上的優良作風后,不久就將炮兵偵校定位雷達這些高科技裝備出售給中國。
1984年3月以來,中國從歐洲國家引進的炮兵偵校定位雷達在雲南戰場上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這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資訊化建設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多年後,很多60後、70後都說,對越自衛反擊戰,是一場讓新中國迅速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戰爭,是改變國際格局的區域性戰爭,更是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領導人促進人類社會健康發展的戰爭。
所以說,許世友將軍指揮的東線兵團在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未乘勝追擊,拿下越南國都河內,是鄧小平等領導人根據當時歷史背景而做出的一項英明決策。曾經在這場戰爭中做出貢獻的英雄前輩,不容任何人褻瀆!
參考資料:
[1]中山:李光耀回憶鄧小平決策對越自衛反擊戰[J]領導文萃2008(07):55-58
[2]李光耀:鄧小平決策對越自衛反擊戰內幕[J]黨員幹部之友2008(8):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