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妃還沒來得及充分享受皇太極給予她的恩寵之時,一個威脅到她的地位的不幸發生了。明崇禎十六年(1643)十一月,在自己的事業即將取得全面勝利的時候,清太宗皇太極突患病暴亡,享年52歲。與皇太極相伴18個春秋的莊妃悲痛欲絕,一再提出要效法前代皇后,為皇太極殉葬。但諸王、貝勒尊重她的處世為人,都很擁戴她。他們全力勸阻,理由是太宗子孫幼小需要母親的照看。在眾人的勸慰下,莊妃才稍微平靜下來,全力以赴地去完成皇太極未完成的事業。
莊妃真的心甘情願去殉情嗎?前代大福晉阿巴亥之所以為努爾哈赤殉情,實出自朝廷內部爭奪嗣位的陰謀,她也是被逼無奈,才有此舉的。因為這件事,努爾哈赤一生的英名,被塗抹了黑色的一筆。莊妃不會不知道這個原因,如果她也效仿阿巴亥之舉,後人會怎麼評價皇太極呢?難免會將兩者混為一談。如果莊妃真的愛皇太極,便不會做出讓他聲名受累的愚蠢行為。她這是在演一齣戲給那些王公大臣們看的。一是為了提高自己的聲望,二是為了讓自己的兒子愛新覺羅·福臨能夠借自己之譽,登上皇帝之位。
皇太極死得突然,由於他生前未能指定皇位繼承人,按舊制應由八王共舉“賢者”宗室貴族,人人混閥。於是,滿洲貴族內部圍繞帝位繼承問題,展開了一場激烈的鬥爭。
皇太極有11個兒子,肅親王豪格為長子,當時34歲,為皇太極繼紀所生。豪格早在太祖、太宗時期就曾領兵南征北戰,頗有戰功,實力很強。其他皇子當時年齡都還小,最大的也不過十六七歲,他們既沒有戰功,也沒有地位,毫無競爭能力;另外,多爾袞和其弟多鐸,因戰功卓著,封為睿親王和豫親王,其兄阿濟格封為英親王,極具競爭力。努爾哈赤死時,多爾袞因為年幼,母親被逼殉葬,皇位為皇太極所得。現在皇太極死了,他正當盛年,如以兄終弟即的方式人承大統,從情理上是可以說得過的。資歷最老的大貝勒代善,因年老體弱,已沒有繼位之想,可他也有相當的實力。他在觀望著,誰繼位對自己更有利,自己好坐當漁翁。可以說,當時最有能力繼承皇位的,就是豪格和多爾袞了。
雙方實力如何呢?皇太極曾親自統率的正黃、鑲黃兩旗擁立豪格,豪格本人又統正藍旗,在滿洲八旗中,他已擁有三旗的力量,索尼、鰲拜等大臣也支援他。多爾袞擁有的力量是兩白旗,他還得到了多譯、阿濟格的支援。雙方勢均力敵,為繼承皇位各不相讓,和不可得,拼則兩傷。莊妃悲痛之餘,已感到劍拔弩張之勢,聽到磨刀霍霍之聲,她想,難道太祖、太宗創立的大清基業,就在這自相殘殺中毀掉嗎?
莊妃知道會有這場鬥爭,但沒想到會來得這樣快、這樣猛,她不能再等待了!在清寧宮的權力還沒有完全喪失之前,她要運用這個權力,為自己的命運去搏鬥。她想到了福臨,看來,自己的命運要靠兒子來改變。她冷靜了許多,在分析著形勢,籌劃著計策。
經過幾個晝夜仔細認真地思索,莊妃終於想好了一個折中方案:她要把福臨推上皇位。這有可能成功,推出福臨,可以使雙方白熱化的矛盾降溫,再說福臨的背後,有忠於皇太極、忠於后妃的兩黃旗,還有科爾沁的支援。莊妃的性格、才智、勇敢促使她去進行一次冒險的嘗試。
這個冒險是以生命為賭注,如果福臨在爭位之中失敗,勢必會為成功之人所殘殺,莊妃自己,也會落得個悲慘結局。這個冒險又是值得的,自己身為先皇身邊最寵愛的妃子,又協助其處理政事,勢必會引來一些人的不滿與懷恨之心,不能成為太后,只作為先帝遺媚,無權無勢、無位無名,正給了這些居心巨測之人以可乘之機,性命難免不保。兩相權衡,還莫不如鋌而走險,險中求生!幸運的是,這個以母子性命為代價的賭局,莊妃笑到了最後。
莊妃決定之後,立即找皇后商量。她要靠皇后這棵大樹庇護,向皇后分析了目前的形勢。皇后聽完莊妃的話以後,深感害怕:不管豪格還是多爾袞誰繼位,都要發生一場血戰,結果都是不堪設想的。於是,她決定支援莊妃,讓福臨繼位,以保住清寧官的持權,避免相互殘殺。然後,皇后和莊妃一起勸說豪格支援這個方案。豪格雖然明白這個道理,卻總覺得委屈。
豪格回到家中後,對侍候在身邊的愛妻心灰意冷地道:“我德小福薄,不堪繼位。讓皇九子繼位還可以,如果讓多爾袞繼位,我決不允許。”
幾乎與此同時、急不可耐的多爾袞在三官司廟召大臣索尼詢問冊立之事。索尼道:“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其他的我不知道。”
“必立其一?”除豪格外,還會是哪個皇子呢?多爾袞在沉思。
代善德高望重,又有實力,爭取他的支援很重要。說通豪格後,莊妃和皇后立即召大貝勒代善入 宮,爭取代善的支援。代善害怕豪格與多爾袞反目為仇,自相殘殺。可當皇后提出要立福臨時,他沉默了。他想,如果立福臨,莊妃不就聽政了嗎?大清國說什麼也不能掌握在一個女流手中!莊妃似乎看透了他的心思,誠懇地對代善道:“大貝勒素以國事為重,請放心,福臨繼位後,我退居後宮,深居簡出,決不參政。”代善終於默認了。
抓住這個時機,莊妃決定面見多爾袞。當她來到睿親王府時,多爾袞吃了一驚,莊妃微微一笑,開門見山,單刀直人地道:“我來容王府,是和你商議闡君事宜的。論功勞地位,你是有資格登大位的。但先帝有子,頭一個豪格就不會甘心。先帝其他年長的兒子,以及代善一支,都會反對你。到那時,國中豈不就大亂了嗎?”
“先皇在日,就有立我的說法,我整整等了17年。”多爾袞無不憤慨地道。
莊妃為了平息多爾袞的火氣,語氣非常緩和,道理卻十分中肯,只聽她緩緩地道:“王爺要以國家為重。大清基業初定,宏圖尚未成功,我怕兄弟反目,有愧兩代先王。清寧宮決意不會擁立肅親王豪格。他雖然是太宗皇帝的長子,為人又忠厚直爽,但只知其武,不知其文。今後大清要叩關而入,問鼎中原,這副擔子他挑不起來。”多爾袞聽到後宮不再擁立豪格,鬆了一口氣。
“我有一個主意,特來和王爺商量。”莊妃接著道。多爾袞道:“皇嫂說出來聽聽。”
莊後見時機已到,忙道:“我兒福臨,年方六歲,可以讓他繼承皇位,以王爺為攝政王,全權負責軍國大事。這樣安排,諸王貝勒不好公開反對,而王爺又能控制實權。國家不會發生內亂,王爺大權在握,也實同皇帝。不知王爺意下如何?”
多爾袞見莊後說得合乎情理,言語中不僅表現出對自己的關懷,更分配了自己的權力。終於決定服從皇嫂的意見,不再爭當皇帝,並表示全力協助其侄福臨登上皇位。
經過五天五夜緊張激烈地明爭暗鬥,八月十四日,諸王貝勒大臣會議召開,討論嗣君問題。會議由大貝勒代善主持,他年長德高,理所當然。大臣索尼首先講話,強調必須立皇子。代善則進一步說明,應當立豪格。而豪格的講話中則有些謙讓,他說自己“德小福薄,非所堪當”,中間退出會場。
這時,阿濟格,多鐸趁機提出讓多爾袞繼位。對此,兩黃旗大臣堅持反對,甚至佩劍向前,表示若不立帝子,寧願跟從皇太極死於地下。而兩白旗大臣又堅決反對立豪格。雙方劍拔駑張,弄不好會導致一起流血衝突。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多爾袞提議擁立皇太極的第九子、6歲的福臨為帝,由他和濟爾哈朗(努爾哈赤弟)共同輔政,等福臨長大後歸政。這一折中方案,立即得到會議主持者代善的支援,很快被會議透過成為決議。這是一個解決擇君危機的折中方案,照顧了各方面的利益,維護了滿洲貴族的團結,以求入主中原。多爾袞與豪格的主動退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對這種共同利益的認識。豪格對代善徒勞的薦己無禮地退出會場,反映了他直爽、粗魯的武將性格。多爾袞首倡福臨,表明了他的精明和主動。
崇德八年(1633年)八月二十六日,福臨在瀋陽繼承帝位,第二年改元順治,是為清世祖,尊哲哲皇后和生母莊妃為皇太后。
一場即將劍拔弩張,血流成河的爭位之戰,就這樣被莊妃無形地消滅於千鈞一髮之中。並且,她為兒子奪得了萬人之上的榮耀,為自己贏得了太后之位,更在不久之後,為中國的歷史,抹上了濃重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