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害怕選錯路嗎? -
中國有句老話: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
也就是說:假如選錯了路,這輩子也就毀了。
以前我是深信不疑的。假如一個男人入了不適合自己的行業,那麼他這輩子就完蛋了;假如一個女的嫁錯老公,那麼她這輩子一定是不幸福的。身邊的很多案例,好像都能佐證這一點。
但我現在對這話產生了懷疑——懷疑說的人,懷疑信的人。
為什麼會懷疑?聽我講個故事。
2016年夏,我大學畢業。
彼時極度迷茫,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
在學校當地的城市“混了”半年大好時光,搞過各類營生,最後一事無成,甚至欠了一屁股債。
那時經常有人數落我:“你找點正經事做吧,你看看人家誰誰誰”、“你這樣下去不是辦法的”、“你就這樣混一輩子啊?”
我像一顆牆頭草,被風吹得四處飄搖。恐懼、焦慮。重複的恐懼,重複的焦慮。
縱橫交錯的路上,我該選擇哪個方向?
抱歉,我似乎沒做啥選擇。我只是像黑暗中的八爪魚一樣,四處探腳,小心翼翼的嘗試,嘗試看到世界,生存下去。
年底,我在當地一家大劇院做“活動策劃”。這時候,才隱隱看到自己想走的路——策劃。
在這裡做了不到一個月,因為瑣事與直系領導吵架後,辭職回老家過年。
家人勸我去北京,大都市發展機會多,親戚朋友也多。一開始我想都不敢想——像我這樣啥都不會的人,去了北京怎麼可能找得到工作?
我不去!
2017年初,我到了北京。
回想起來,彼時竟有那麼堅定的心——除了策劃,別的我不做(當然在捱過現實的鐵拳後,也動搖了一下,我居然跑去找重物搬運工的工作,差點被騙錢,才又顛兒回來繼續找策劃類工作)。
幾次碰壁後,終於找到一家合適的公司。
在這裡,一待就是3年多。
期間,感受過大城市帶給我的降維打擊,有過專案完不成的焦慮和崩潰,有想逃避困難一走了之的想法。
但還是一次次的堅持下來了——因為它帶給我的痛苦和崩潰,在我獲得的成長面前,幾乎不值一提。尤其中間那兩年,我的心似乎長在了這家公司,它逐漸成為我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現在回頭看看,對它充滿了無限的感激。
那幾年,我覺得自己選對了公司,選對了路。
但我的人生,一直在跟著心走。而我的大腦,很少能管住我的心。
2020年,我逐漸察覺到,我對這行越來越沒興趣,甚至生出一點厭惡。大概是在這個行業待得太久了。感覺自己像一潭死水,沒有波瀾,沒有想法。
我討厭四處都是出不去的圍牆,令人窒息。
思慮再三,我辭了職。離職時說:我想做點線上的,能與更多人群接觸的行業。
我接連找了兩份新工作,確實與目標軌道相合,但種種原因,沒做下去。
接下來,一個月沒有工作。
為了緩解心中的焦慮,我跟著堂哥跑去重慶工地幹了幾天活,只為了能有點收入讓自己安心。
最焦慮的那段日子,我不停地想:完了,我不該辭職的!我這一步絕對走錯了!雖然我還有點錢,但TM還有點小外債沒還完,現在這不是作死嗎?
在多重壓力的催動下,我又無可奈何的回到了原來的行業(但不是原來的公司)。
入職那天,我回想起離職前跟前司領導說的豪言壯語,一股苦澀湧上心頭。
原來,我也能被現實的鐵拳揍成二百五。
雖然我是為了生存,但我終究不喜歡這個行業啊,我也不喜歡這家公司啊。
在那兒將近一年的時間裡,除了一位真能聊的來的設計大哥,我懶得與身邊所有的同事進行任何交流。同樣的痛苦,同樣的壓抑,在我身上蔓延開來。
我甚至想:我來這家公司,也是選錯了路,我尼瑪就不該來。真是一步錯,步步錯!
瞧瞧,當時的我,多像一頭永遠沒有頭緒,且得不到滿足的笨驢!
現在回頭想想,我“選錯了路”,給我帶來致命打擊了嗎?
沒有,甚至經濟狀況在這一年裡得到了明顯的改善,最起碼我沒有任何外債了。
可當時我為啥那麼焦慮?為啥那麼後悔?
怕自己生活水平直線下降,怕自己在北京待不下去,怕前司同事得知我的境況嘲諷我,怕親友得知我沒工作批評我,怕別人知道我過得“不如意”。
甭管有多少種恐懼,仔細想想,這背後最根本的原因,是怕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看到癥結所在了嗎?
楊絳說過:我們如果反思一生的經歷,都是當時處境使然,不由自主。但是關鍵時刻,做主的還是自己。
是的,好好想想這幾年。畢業後“浪費”半年、來北京做策劃、三年後辭職想換個行業、再回到原行業……這期間哪一個決定,不是我自己做主的?
一方面自己決定了要走的路,一方面又怕為“走錯了”負責。
人(wo)類(zi)吶(ji),真是死皮不要臉,哪兒哪兒都想要,哪兒哪兒都不想擔責。
所以哪有什麼“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我看這句話應該改一改,叫做“男怕入錯行自己承擔入錯行的責任,女怕嫁錯郎自己承擔嫁錯郎的責任”。
所以很多人在失敗之後,總會感嘆一句:哎,CTM的,沒辦法,命就這樣,老天爺不想讓我成功。
瞧瞧,這理由比德芙還縱享絲滑!順理成章地就把一切責任推給老天爺了。老天爺真是人在殿上坐,鍋從南天門來。
人這一生中有太多的選擇餘地了。我們即便走錯了又怎樣?難道其他路都堵死了?
奧地利有一位心理學家,叫弗蘭克。
1942年,弗蘭克與家人,包括他的新婚妻子,一同被納粹逮捕,關押在慘絕人寰的集中營。這裡處處瀰漫著黑暗和死亡。他的妻子、父母、兄弟都相繼在集中營受盡折磨而死,唯有他和妹妹在這種極端的環境中倖免於難。
弗蘭克之所以能成為倖存者,除了他的醫生身份讓納粹覺得有用之外,更重要的是他的“選擇”——即便在如此可怖的地方,他仍保留了作為一個人的尊嚴,仍沒有放棄自己應對環境的態度和行為的自由——哪怕選擇很少,餘地很小。
弗蘭克說:一切自由,一切真理和一切意義都依賴於個人做出並予以實施的選擇。
所以,別說擇業、擇婚,即便在死亡面前,我們都有一定的選擇餘地。
上一篇文章中,王小波故事裡那個倒黴蛋的例子,人家都被食人族架在火上燒烤了,還有選擇的餘地,還俏皮的說:“給我翻個身”呢!
選錯了行,我們就換個行業唄!人生那麼長,難道你要做一輩子自己不喜歡的工作?
嫁錯了郎,忍無可忍你就離婚唄!人生那麼長,難道你要跟一個討厭的人過一輩子?
選錯了路沒關係的,只要你不把自己手裡所有選擇都扔掉,只要你認認真真考慮清楚了,只要你有換條路重新走的勇氣和為自己人生負責的心,這一輩子,就不會輕易完蛋。
有人說,雖然我知道自己有很多選擇,可我心裡還是恐懼未知啊!
有就有啊,這有什麼錯嗎?
記得有次我跟晶哥聊天。她問我,為什麼很多人總是會掉到人生的陷阱裡?尤其那些陷阱很明顯,可他們卻看不到。
我想了想,因為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無論是自身還是時代見識的限制,都在他的眼前形成了厚厚的屏障——普通人很難擁有穿透這些限制的能力。甚至站在今天,都看不清明天可能要發生的事情。所以面對未知,怎麼可能不跌跤?怎麼可能沒有焦慮?怎麼可能沒有恐懼?
但現在的社會,似乎在刻意抹黑逃避這人性中的“缺點”。我們總要求自己或他人,做一個儘可能接近完美的人。害怕?焦慮?對不起,不允許有或者儘量少有。你要有,你就白活這麼多年,你就是一個廢物點心。
這難道是對的?跟自己這麼過不去?跟別人這麼過不去?
你是人嗎?你是人就不可能沒有這些情緒。除非你不是人。
我現在已經從那家不喜歡的公司辭職了,還離開了北京。
是的,我又踏上了我原先特別想走的那條路。而且工資比在北京少很多。
你問我面對未來的未知數,恐懼嗎?焦慮嗎?
我當然會有焦慮和恐懼,但這又怎樣呢?在我還沒有足夠強的能力之前,我能做的就是接納自己的恐懼和焦慮——不是任由它們在心裡肆意增長,而是接受自己的缺點——我當下就是這樣的姿態,不可能就地頓悟。當然,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嘛。
人生也就幾十年,有那麼多選擇,何必非跟自己過不去呢?
這世界就像一個密室逃脫遊戲,這裡走不通,換個門再試試。放開心態,多嘗試幾次,多包容一下自己,也許你就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人生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