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我國又一項技術打破封鎖,領先全球。目前世界上擁有航母的國家有包括印度、泰國等國在內的13個國家,但是這些國家中,大部分國家沒有自行建造的能力。這其中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很多國家無法生產出航母所需要的特種鋼。事實上,我國的第一艘航母遼寧艦,也僅僅只是在前蘇聯的瓦良格號的基礎上做了一些修復和改良,還沒有達到自行生產的能力。直到2017年山東艦的問世,才代表著我國真正擁有了第一艘國產航母。那麼航母所用的特種鋼究竟難在哪裡,為什麼能讓如此多的國家望而卻步?我們國家又是如何一步步攻克這些技術難關的呢?
本期內容,我們就一起來侃侃航母特種鋼背後的故事,看看中國是如何突破重重封鎖,實現從無到有的吧!
新來的朋友可以點點關注,既可以回顧往期內容,又不會錯過未來精彩內容。
2002年3月,破舊不堪的半成品航母瓦良格號在六艘拖船的牽引下,緩緩駛向大連造船廠,結束了長達123天的海上之旅。在這123天裡,這艘航母途經黑海、直布羅陀海峽、馬六甲海峽,繞過了大半個非洲才來到中國人民的面前。不過這次,迎接它的,將是一次華麗的蛻變。
2005年,大連造船廠決定對這艘航母進行修復。但此時,經歷過長達17年停建,艦體大部分鋼材由於缺乏維護已經變得鏽跡斑斑。眼下大連造船廠所要面臨的第一道難題就是需要解決修復航母所需要的特種鋼材。
因為航母結構的特殊性,對鋼材的品質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修復航母所需要幾百噸的對稱球扁鋼,這種鋼才的標準要遠遠高出民用標準,主要用於航母艦體的加強筋和龍骨的修復。但遺憾的是,這種鋼材我們國家一噸也沒有,甚至有鋼廠的工人聽都沒聽說過。
航母改造任務重大,打造這種鋼材的任務就交給了國內鋼鐵的老大哥鞍鋼集團,由於球扁鋼的頭部呈現球狀,腹部卻是扁平的,特殊的結構構造讓工人們在操作時無從下手。最開始,我們的工人用了十幾個小時才打造了幾根符合標準的球扁鋼。
眼看著航母修復的進度要被耽擱,就在這樣巨大的壓力之下,鞍鋼集團水面研究室的主任周丹帶領她的團隊經過了三個月時間的艱苦奮鬥,一邊研發一邊嘗試著生產,在毫無經驗的參考之下,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並迅速投入了批次生產的過程之中。隨後,周丹和她的團隊僅僅用1年半的時間,就完成了三至五年的工作量,最終鞍鋼如期向大連造船廠交付了200多噸的特種鋼,大連造船廠也不負眾望,成功建造出我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
說到這裡,請大家為我們的工程師和科學家點個贊。每到關鍵時刻,總有人願意挺身而出,也總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讓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感謝那些為了國家強大而默默付出的人。
我們繼續,在解決了球扁鋼之後,中國的航母事業並沒有停滯下來。在2013年,國產第一艘航母山東艦修建之前,鞍鋼集團再次接到了新的任務,負責航母甲板鋼的研製任務。相比於之前的球扁鋼,甲板鋼不僅強度要求更高,其它指標也一樣很苛刻。這主要因為甲板鋼所處的環境極其惡劣。不僅要承受幾十噸重的艦載機在降落時的巨大沖擊,還要能在艦載機2000多度的尾焰烘烤下保持不變形。實際上,普通鋼材在1550度的時候就已經要融化。正常來講想要達到相應的強度,只需要增加鋼板的厚度即可。但是為了保證整個航母的可用性,需要降低重心,保證航母的平穩。所以甲板鋼在保證強度的同時,在重量上也要做到儘可能的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航母的安全。
簡單來說,甲板鋼需要具有抗高溫、抗衝擊、抗腐蝕、防彈等特性,也正因為如此,甲板鋼才考驗著一個國家的鋼鐵水平,從而考驗國家的工業水平。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讓很多國家放棄自己研製航母,而去購買別國生產好的航母,說到這裡,印度的臉又紅了。
想要生產出合格的甲板鋼,就必須有軋製甲板鋼所需要的寬厚板軋機。但其它國家都把這種軋機視為戰略產品,概不外售。既然別人不賣給我們,那我們就自己搞,於是一重集團在經歷一系列的技術攻關之後,於2009年成功製造出了全球最寬的寬厚板軋機,其寬度達到了5.5米,壓軋力度最高可以達到10萬噸,也被大家稱為是軋機之王。在航母甲板的製造過程中,為了儘可能地減少焊接次數,所需要的甲板鋼就需要儘可能的寬,於是軋機之王的威力就顯現了出來。
在一重集團和鞍鋼集團的合作之下,我國首艘國產航母的鋼材很快得到了解決,不僅完成了我國國產航母的建設任務,還使我國在特種鋼領域從一片空白一躍成為了全球之最,讓美日等國家羨慕不已。
如今,我們的鋼鐵技術不斷髮展,逐漸生產出了更高強度、更高水平的鋼材。並且隨著軍民結合,逐漸應用在了各行各業。
其實很多東西,別人越是不給我們,我們越是可以發展得更好。相反我國在家用汽車領域從未受到西方國家的打壓,但國產汽車行業一直都死氣沉沉。反觀我國在一些被其它國家封鎖的領域,如航天工程、導彈工程、甚至前幾期我們講到的盾構機、挖泥船等等,不願屈服的中國人,正是憑藉著一股民族自信心,闖出了屬於我們自己的尊嚴。
如果您也對這方面感興趣的話,記得關注我,我們下期內容繼續來聊一聊我國那些從被封鎖到引領世界的故事。
本期內容就到這裡,希望大家動動手指,點贊支援一下,我們下期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