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相信不少讀者比較熟悉志願軍的番號、將領、裝備情況。就算對軍史不怎麼了解的人,也知道萬歲軍叫38軍,守上甘嶺的是15軍。
不過,對於朝鮮人民軍及韓國軍隊的番號、將領、實力等情況,很多人瞭解得就不多了。部分了解這段歷史的人也許知道方虎山、白善燁、朴正熙等人。
今天,筆者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朝鮮戰爭爆發前兩國的軍事實力。
一、朝鮮軍隊實力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朝鮮全境解放。朝鮮解放後,朝鮮北部地區先後建立了平壤學院、中央保安幹部學校、保安幹部訓練所、朝鮮航空協會和水上保安幹部學校,培養不少軍事人才和政治幹部,從而為朝鮮人民軍的建立奠定堅實基礎。
為了幫助朝鮮培養軍事人才,蘇聯派來以斯米洛努夫少將為首的高階軍事顧問團。而從蘇聯、中國返回朝鮮的抗日戰士,更為朝鮮人民軍的軍事領導和指揮人才提供珍貴條件。
此外,蘇聯提供的一些先進武器和裝備為朝鮮人民軍的建立奠定一定的物質基礎。
1948年2月8日上午十時,在平壤站前廣場舉行朝鮮人民軍成立大會。此時,人民軍共有兩個師團,一個混成旅團,總兵力為2.5萬人。
第一師團(司令部:價川):師長 金雄,參謀長 崔光。下轄第1聯隊,駐新義州;第2聯隊,駐載寧;第3聯隊駐江界;炮兵聯隊,駐價川。
第二師團(司令部:羅南):師長 李青松,參謀長 李益成。下轄第4聯隊,駐會寧;第5聯隊,駐羅南;第6聯隊,駐羅南;炮兵聯隊,駐康德。
第三混成旅團(司令部∶元山):旅長 金光俠,參謀長 吳振宇。
1949年底,根據中朝兩國達成的協議,四野部隊向朝鮮移交了三個朝鮮族師。
1.第146師,前身是獨立第11師、吉林軍區24旅,師長王效明、政委宋景華。
二十四旅是吉林軍區的拳頭部隊之一,曾在1946年殲滅過新一軍兩個連,遼瀋戰役時參與長春圍城。作風較好,貫徹命令堅決,但缺乏大兵團作戰經驗。入朝前,原師直調走,成為炮六師師直,164師改由李德山任師長兼政委。
該師下轄第490、第491、第492團,每團 3個營,每營3 個步兵連、1個機炮連,團屬有警衛連、偵(察)通(訊)工(兵)連、迫擊炮連、步兵炮連、戰防炮連,師屬有警衛營、山炮營、教導隊、宣傳隊。
全師入朝前實有人員為10821 人,裝備有長短槍5800支、輕重機槍304挺、重機槍 104挺、衝鋒槍206 支、槍榴彈筒 32個,擲彈筒67具、迫擊炮113門、山野火箭炮43門、軍馬734 匹。
2.166師,前身是獨立第四師、李紅光支隊,曾參加梅河口、鐵嶺、西豐、開原等攻堅戰鬥,遼瀋戰役後期參與進攻瀋陽,該部隊作風好、戰鬥積極,但缺乏大兵團作戰經驗。
入朝前,師長劉子儀調出,由政委方虎山兼任師長,下轄第496、第497、第498團,每團3個營,每營3個步兵連、1個機炮連,團屬有警衛連、偵通工連、迫擊炮連、步兵炮連、戰防炮連,師屬有警衛營、山炮營、教導隊、宣傳隊。
全師入朝時實有人員為10320人,裝備有長短槍6800支、輕重機槍372 挺、衝鋒槍 878 支、槍榴彈筒 69 個、擲彈筒 31具、迫擊炮124門、山野炮13門、軍馬 945匹。
3.獨立15師。以43軍156師為主體,吸納十三兵團各部組成。156師前身是獨立六師,師長鄧克明,政治委員鍾人仿,全師共計12302人。
該部長期在吉、長地區附近活動,參加圍困長春的戰役,1948年11月編入43軍,隨四十三軍入關。入關後,該部隊經過天津南下到江西,原定組建江西軍區。1950年3月,該部隊4500名朝鮮族官兵集結於鄭州。
除156師外,獨立15師還補充進38軍113師337團3營7連、8連,49軍146師1個朝鮮族營、147師2個朝鮮族營,40軍120師直屬炮兵營、359團2營,118師山炮營,119師警衛營2連和山炮營。
獨立15師計有官兵約1.1萬人,擁有長短槍7006支、輕重機槍439挺、衝鋒槍722支、槍榴彈筒71個、擲彈筒39具、迫擊炮181門、山野炮42門、軍馬812匹。
4.47軍三支朝鮮族部隊,分別為140師418團2營、419團3營和141師422團1營,計有3912人。裝備長短槍1498支、輕重機槍102挺、衝鋒槍203支、迫擊炮52門、擲彈筒10具、山野炮8門。
418團前身是東野10縱29師85團,2營營長宋德萬是10縱最能打的營級幹部之一,在黑山阻擊戰中立下了大功,419團3營9連連長朱昌一是東野模範連長,到朝鮮後,47軍朝鮮族官兵編入第4師團第18聯隊。
上述朝鮮族部隊入朝前,東北軍區曾命令吉林省大力補充新兵,為164、166師各補充17—30歲的朝鮮族新兵1500人,要求歷史清白、身體強健。156師等部隊入朝前又接收新兵1200人。
補充的新兵所需武器,從瀋陽兵工廠直接調撥,一律要最新最好的。47軍朝鮮族官兵由於時間緊,來不及接收新兵就直接從湘西剿匪前線趕赴朝鮮。
綜上所述,1950年6月25日前,四野朝鮮族老戰士入朝者約為3.6萬人,補充新兵4200人,朝鮮族官兵入朝總人數約為40200人。
1950年2月—5月,朝鮮人民軍再次成立了一批新部隊,番號為第3師團、第4師團、第10師團、第13師團、第15師團和5個保安旅團。其中第10師團、第13師團為簡編師團,其他為滿員師團。
(一)陸軍
開戰前,朝鮮人民軍陸軍一共有10個師團、兩個裝甲旅團、一個遊擊部隊、一個摩托車偵察聯隊。
第1師團為最老的師團之一,創建於1947年3月,師長為崔光少將。軍官亦多為從蘇聯回國的原中國東北抗日聯軍中的朝鮮籍戰士。全師共11000人。
第2師團為最老的師團之一,創建於1947年3月。師長為李青松少將。軍官亦多為從蘇聯回國的原中國東北抗日聯軍中的朝鮮籍戰。全師共10838人。
第3師創建於1950年2月。師長為李英鎬少將,軍官大部為從蘇聯回國的原中國東北抗日聯軍中的朝鮮籍戰士。全師共11 000人。該師戰鬥力甚強,為朝鮮之精銳部隊。
第4師團創建於1950年2月,師長為李權武少將,軍官大部為從蘇聯回國的原中國東北抗日聯軍中的朝鮮籍戰士。全師共11000人。該師戰鬥力甚強,為朝鮮之精銳部隊。
第5師團原為我國四野第164師,1949年7月自中國東北遣回朝鮮後,改編為朝鮮第5師。師長為金昌德少將。全師共 12 000人。該師戰鬥力甚強,為朝鮮之精銳部隊。
第6師團原為我國四野第166師,1949年7月自中國東北遣回朝鮮後,改編為朝鮮第6師。師長為方虎山少將。全師共12000人。該師戰鬥力甚強,為朝鮮之精銳部隊。
第7師團原為我國四野獨立15師,1950年4月自中國河南鄭州遣回朝鮮。改編成朝鮮第7師團,師長為全宇少將。全師共13400人。後改編為第12師團。該師作戰力甚強,為朝鮮精銳部隊。
第10師團是簡編師團,於1950年3月在肅州建立,以回國的原來四野朝鮮族軍官和部分老兵為基幹建成。師長為李芳南少將。全師共6000人。
第13師團也是簡編師團,於1950年5月在新義州建立。也是以回國的原來四野朝鮮族軍官和部分老兵為基幹建成。師長為崔勇進少將。全師共6 000人
第15師團於1950年3月在會寧建立。師長為樸成哲少將,以回國的原蘇軍朝鮮裔軍官、戰士為基幹。全師共11000人。
第766部隊(即遊擊部隊第766團,亦稱第766獨立步兵大隊),隊長為吳振宇少將,共3 000人。主要負責在開戰前滲透進南朝鮮,和當地游擊隊一起執行敵後破壞任務。
第12摩托車偵察聯隊,共2000人。執行偵察任務。
第105裝甲旅團,旅長為柳京洙少將。擁有120輛蘇制T-34坦克,共6 000人。獨立裝甲旅團,擁有30輛新型坦克,1500人。
五個保安旅團:保安第1旅團,共5000人。保安第2旅團,共2600人。保安第3旅團,共有4000人。保安第5旅團,共3 000人。保安第7旅團,共4 000人。
人民軍總部和第1軍團、第2軍團軍團部和直屬隊,共計5 000人。
朝鮮的步兵師團,除從中國回國的三個師團外,其他滿員時為1.1萬人,簡編時為6000人,編制為三三制,即每個師團轄三個聯隊,每個聯隊轄三個大隊。
此外,每個師團還有龐大的直屬部隊,轄一個炮兵聯隊和一個自動火炮大隊,衛生、通訊、反坦克、工兵和教導大隊,以及偵察和運輸中隊。
每個聯隊滿員時為2794人,即204名軍官、711名軍士、1879名列兵。
這裡應著重提及的是朝鮮的第105裝甲旅團。該旅團擁有120輛蘇制T—34型坦克,人員6 000人。下轄第107、109、203三個坦克聯隊,各聯隊擁有40輛坦克。
坦克聯隊下轄3個坦克大隊,每個大隊擁有13輛坦克。各坦克大隊下轄3個坦克中隊,每個中隊各有4輛坦克。每輛坦克乘員5名。旅團長、聯隊長、大隊長均有自己之坦克。
(二)空軍
朝鮮在朝鮮戰爭爆發時,共有180架作戰飛機,均為蘇聯援助。其中包括:雅克殲擊機40架、殲擊轟炸機70架、偵察機10架、雅克教練機60架。
駕駛員均為朝鮮空軍戰士,接受蘇聯培訓而成。較之陸軍,空軍十分稚嫩與單薄。空軍共有2000名。
(三)海軍
朝鮮海軍在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時僅有16艘各種型別的巡邏艇、魚雷艇,以及少量在沿海航行的汽船,海軍共4700名。
朝鮮的軍事裝備甚是優良與充足。以重型武器為例。朝鮮每個師團的炮兵聯隊配有12門122毫米榴彈炮、24門76毫米加農炮、 12門CY-76型自行火炮、12門45毫米反坦克炮、36挺14.5毫米 反坦克機槍。
此外,聯隊、大隊兩級還配有自己的支援武器:
每個聯隊的炮兵大隊,配有6門120毫米的迫擊炮、4門76毫米榴彈和6門45毫米反坦克炮;
每大隊的炮兵中隊配有9門82毫米迫擊炮、2門45毫米反坦克炮、9挺14.5毫米反坦克槍。
每個中隊也有一個炮兵小隊,裝備有2門61毫米迫擊炮和2挺14.5毫米反坦克槍。
朝鮮軍事裝備最重要的是坦克。朝鮮第105裝甲旅擁有蘇制的120輛T-34型坦克。該坦克重32噸,車身低,輪距寬,外護厚裝甲,裝備有一門85毫米火炮、兩挺7.62毫米機槍,一挺在前端,另一挺與火炮同軸。
當年這種坦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軍有效利用它阻止德國法西斯的進攻。
朝鮮炮兵的射程為:122毫米榴彈炮為11 710米,76毫米自動 火炮為11 260米,76毫米加農炮為13090米。
二、韓軍的軍事實力
早在 1948年8月大韓民國建國之初,美國就與韓國簽訂《韓美臨時軍事協定》,美國向韓國派遣由500人組成的軍事顧問團,配備到韓國軍隊各級指揮部門;提供給韓國的軍事裝備價值 1.1億美元,其中包括10萬支步槍、5 000萬發子彈、2 000具火箭筒、4萬多輛軍用車輛和各種火炮。
1950 年1月29日,美國又與韓國簽訂《美韓共同防禦條約》,提供韓國1097萬美元的軍事援助。美國還向韓國提供1.1億美元的經濟援助。
(一)陸軍
韓國陸軍在朝鮮戰爭爆發前共有8個師團,但有4個師團遠離三八線。部署在三八線附近的四個師團分別為:
第1師團,師長白善燁上校。由第11聯隊(2527人)、第12聯隊(2728人)、第13聯隊(2 578人)組成,配有炮兵和工兵大隊,共9 715 人,部署在最重要的正面開城方向。
第6師團,師團長金鐘五上校。由第7聯隊(2411人)、第8聯隊(2288人)、第19聯隊(2168人)組成,配有炮兵和工兵大隊,共9112人。部署在春川正面的中部山嶽地帶。
第7師團,師團長劉載興准將。由第1聯隊(2514人)、第3聯隊(2487人)、第9聯隊(2419人)組成,並配有炮兵和工兵大隊,共9698人。駐守在漢城北面門戶議政府地區。
第8師團,師團長李翰林上校。由第10聯隊(2476人)、第21聯隊(2467人)組成,配有炮兵和工兵大隊。共7221人。駐防在東海岸三八線附近的江陵一帶。
其它4個師團部署在遠離三八線的南部地區:
第2師團,師團長李亨根准將。由第5聯隊(1 895人)、第16聯隊(2408人)、第25聯隊(2210人)組成,配有炮兵和工兵大隊,共 7910人。駐紮在忠清南道大田地區,專門討伐小白山脈的南勞黨游擊隊。
第3師團,由第22聯隊(2646人)、第23聯隊(2587人)組成,共7059人。駐紮在慶尚北道的大丘和慶尚南道的釜山附近,專門討伐人民游擊隊。
第5師團,師團長李應俊少將。由第15聯隊(2119人)、第20聯隊(2185人)、第1獨立大隊(698人)組成,共7276人。駐紮在全羅南道的光州,專門維持全羅北道、全羅南道以及智異山周邊之治安。
首都師師長為李鍾贊上校。由第17聯隊(2500人)、第2聯隊(2615人)、第18聯隊(2778人)組成,共7 061人。除17聯隊擔任甕津半島之警戒外,餘皆駐紮在首都漢城內之龍山。
此外,韓國陸軍司令部直轄一個炮兵聯隊,計2719人,其他直屬隊和後勤、司令部人員、特種部隊計27558 名,將此算入在內後,韓國陸軍總兵力為97697人。
隨著三八線地區緊張氣氛之加劇,韓國陸軍部有些人曾建議:需要把南部地區的3個師團(即第2師、第3師、第5師)迅速調集到議政府正面。議政府走廊自古以來就是從北往南進攻的最佳路線。
但這一建議卻遭到兩種人的反對。其一是美國軍事顧問團。美國軍事顧問團認為:目前韓軍準備不足,輕易在三八線部署重兵會導致戰爭提前爆發。
另一部人認為:在南方的全羅道和慶尚道,南勞黨游擊隊活動十分頻繁,如果上述3個師團從南部地區調至三八線地區,將影響南部兩道的治安。
於是這一建議最終遭否決。
在戰爭爆發前夕,韓國軍隊的61個大隊兵力中,實際上進入三八線作戰陣地的只有11個大隊。另有25個大隊作為第一線的預備隊,駐紮在漢城——原州——三涉之間地區,其餘25個大隊分散配置在南部地區討伐人民游擊隊。
至1950年6月,韓國陸軍擁有的重型武器為:27輛裝甲車、 700多門火炮和迫擊炮(其中有105毫米榴彈炮、81毫米迫擊炮、60毫米迫擊炮)、約140門37毫米反坦克炮以及1900支2. 36英寸火箭筒。
韓國的M3型105毫米榴彈炮射程為6525米。而朝鮮的122毫米榴彈炮為11710米、76毫米自動火炮為11260米、76毫米加農炮為13 090米無法與之相比。
(二)空軍
韓國空軍尚處於搖籃時期。僅有1個飛行大隊,包括12架聯絡機和10架高階教練機。駐韓美軍顧問團的成員赫思少校控制約10架老式F-51型飛機,但此時韓國空軍飛行員尚不能執行作戰任務。空軍共1897名。
(三)海軍
韓國海軍亦處於搖籃時期,僅有1艘巡邏艇、1艘坦克登陸維修船、15艘掃雷艦、10艘原日製佈雷艦,以及其它一些小型艦隻。海軍共7715名。
三、韓、朝兩軍軍事實力對比
不少讀者可能對閱讀四五千字的文章感到厭倦,大罵筆者:你寫的都是什麼,囉裡囉嗦的,我看都頭痛。筆者特地“肝”了一把,製作幾個表格,透過表格,大家可以直觀看出兩國軍事實力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