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的朋友,大概都不會忘記,孫儷飾演的關中女子“周瑩”最愛的食物就是甑糕。
劇中的她與“白月光”吳聘有過一段很美好的愛情故事,甑糕作為兩人感情的催化劑,出現過不下兩次,她還有一句臺詞這樣說:“甑糕,方圓五百里最好吃就這個。”
電視劇的臺詞,當然有一定誇張性,但甑糕的好吃,卻是毋庸置疑的,畢竟它可是咱老祖宗幾千年前傳下來的。
作為關中、晉南地區的傳統美食,甑糕得名並不是糕點本身的風味,而是因為製作它的炊具別具一格。
甑,是中國古代一種非常古老的蒸器,是一種形似圓筒、底部有小孔的容器,外表被燻得很黑,宛如一架黑鼓,多為陶製、銅製、木製、鐵製等,據說陶製的甑蒸出來的最好吃,唐代大詩人杜甫有詩云:“長碓搗珠照地光,大甑炊玉連村香”,當中的“甑”說的就是用來做甑糕的甑。
甑雖然粗獷豪氣,但甑糕卻軟糯細膩,令人慾罷不能。
它由紅棗、芸豆、糯米等農家常見的食材蒸制而成,熟了的甑糕只要一掀開鍋,離得老遠都能聞到它的香甜。
一層糯米,一層紅棗,一層芸豆,糯米軟黏可口,紅棗蒸得軟爛,散發著濃濃的棗香味,芸豆同樣軟甜,融合了糯米的香跟紅棗的甜,咬一口下去,滿嘴餘香,久久回味。
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時候逛廟會才能見到才能吃到的甑糕。
賣這種美食的通常是個脊背微彎的大爺,推著個小三輪車,上面一口大鍋,用蒙著白色油紙的厚鍋蓋蓋著,每每剛開啟蓋,一群迫不及待的顧客就會圍攏過來,貪婪地呼吸這來之不易的香甜味道。
大爺對每位客人的態度都很好,十幾年練就的技藝,讓他閉著眼睛都能嫻熟地盛出一模一樣的量,真正做到雨露均霑。
也許只有他這個聞慣了這美麗的味道的人,才能在一遍遍面對它時做到波瀾不驚,甚至會在客人期待而讚許的目光中獲得成就感。
我到現在仍記得他做的甑糕的味道,不能簡單的用“軟甜香”這種詞語來形容,是那種很驚豔的,又很獨特的香,從第一口到香到最後一口,吃完還想再來一份的那種。
細數陝西許多“出圈”美食,都具有久遠且輝煌的歷史,馳名全國的甑糕也不例外。
相傳在距今3000多年之前的西周時期,西周王子有種專用美食,“糗餌粉餈”,《周禮·天宮》中就有該食品的記載,“粉餈”是由古時的糯米粉內加入豆屑末蒸制而成,這個時候還沒有往裡加入其他食材,等到了唐朝時期,才在裡面加入紅棗,豐富了甑糕的口味。
隨著時間推進,勤勞智慧的勞動人民生活越來越好,各種形色各異的糕點隨之出世,油酥類、混糖類、漿皮類、爐糕類、蒸糕類、酥皮類、油炸類數不勝數。
《甄嬛傳》裡“眉姐姐”愛吃的棗泥山藥糕,“嬛嬛”喜歡的藕粉桂花糖糕,以及大家熟知的豌豆黃、核桃酥等,就是糕點家族裡的佼佼者。
甑糕之所以能在這麼多競爭對手中屹立不倒,一是因為它的味道深受大眾喜愛,物美價廉接地氣,二來,也是因為它營養價值很高,具有滋補強身的功效,這三個優點,既樸實又真實,像極了製作甑糕的質樸人民。
如果你來陝西,千萬不要忘了,找個街頭或者巷尾,美美咥上一碗獨特的陝西美食,甑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