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年的時候,筆者寫了一篇文章,講的是我國航母的總體設計單位,中國艦船研究中心新編寫的有關航母的專業書籍上將航母的劃分標準進行了調整。原標準中,1.5~3萬噸為輕(小)型航母,3~6萬噸為中型航母,6~10萬噸為重(大)型航母。而新的標準將原來大型航母的門檻由6萬噸以上提高到了8萬噸以上,中型航母的範圍也由3~6萬噸之間擴大至3~8萬噸之間。至於為何如此調整,當時筆者說了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航母的大型化已成主流趨勢。
從上個世紀初航母出現開始,發展至今,航母已有百年曆史了。在這百年間,大型航母的概念一直存在,且隨著年代和技術環境的改變,一直在更新。如在上世紀30年代,2萬噸的航母便可算作是大型航母,而在當下,最新最強的航母的設計排水量已經超過10萬噸。顯然,不可能再用老舊的標準來界定新的大型航母。因此,大型航母不應該是一個固定的標準,而應該跟隨時代變化,代表著同時代中,排水量相對較大、戰鬥力較強的航母。
二是,同為大型航母,綜合性能差距較大,界限模糊。
縱觀全球現役航母,如果按照6萬噸的標準來劃分,那麼我國的“遼寧”艦和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以及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等都可算作大型航母。但是如果把它們和美國的“尼米茲級”和“福特”級相比,雖同屬大型航母,但在綜合性能上卻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因此,老標準存在界限模糊,並未很好地概括現代大型航母的真實實力。而新標註的提出,既可表明現在航母的整體發展水平又上了一個新臺階,也為未來航母的發展確立了新的標準。
從最新國產航母,再回看這一標準的修改的意義
在時隔兩年後,我國最新的國產航母已初具雛形,一些重要引數也開始流露出來。如果再回看這一標準的修改,似乎一切都得到了印證。
前面筆者提到,航母已有百年發展歷史,且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大型航母的標準一直在變化。我國航母的發展史雖不長,但是我們走的是更加穩健的引進、消化、自主的路線。得益於我國強大的船舶工業基礎,我國的引進、消化走得很順利,且在自主上有所突破。從最新航母曝光的資訊看,新航母的排水量比已服役的“遼寧”艦和“山東”艦大得多。這一點正好契合了我國為何要提高大型航母的標準,因為我國造航母的實力有了大幅度的增長。
此外,從一些曝光的訊息看,正在建造的最新航母,採用了平甲板、彈射起飛、小型化艦島等新技術、思路。相較於已服役的“遼寧”艦和“山東”艦,可以說技術上有了跨越式的進步,戰鬥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此時,如果再沿用6萬噸作為大型航母的分界線,那麼最新的國產航母的定位將很模糊。而新標準的建立,能將它們明顯地區分開來,這樣即對新的國產航母的定位有利,也對未來航母的發展規劃有利。
結語
說了這麼多,我國之所以調高大型航母的標準,歸根結底是因為我國造航母的實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將開啟跨越式的發展。
宣告: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作者:小船人的夢想 20201年6月2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