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智庫 原創
作者:Ada
轉載請註明來源和出處
導 讀
CHIP協議雖然在5月通過了首個正式版規範並更名為Matter,但並無過多的實質性進展,連線標準聯盟(CSA)更是於今年8月釋出公告稱,將釋出Matter智慧家居標準的時間推遲到2022年,而此前則曾計劃在2021年下半年公佈這一標準。
2019年12月,亞馬遜、谷歌、蘋果、宜家等智慧家居巨頭宣佈成立一個名為“Connected Home Over IP”(簡稱CHIP)的小組,旨在開發、制定一套基於IP協議的智慧家居連線標準。雖然起步於智慧家居領域,但CHIP直指整個物聯網產業最難纏的連線性與相容性問題,如果標準形成,擴充套件至其他領域絕非難事。所以,CHIP之於物聯網產業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按照計劃,CHIP的首個規範草案和開源資料將在2020年年末釋出,2021年將會推出新的裝置。然而,行至2021年尾,CHIP協議雖然在5月通過了首個正式版規範並更名為Matter,但並無過多的實質性進展,連線標準聯盟(CSA)更是於今年8月釋出公告稱,將釋出Matter智慧家居標準的時間推遲到2022年,而此前則曾計劃在2021年下半年公佈這一標準。
對於推遲的原因,CSA方面表示,“Matter標準的功能設定方面已經完成,但是仍需繼續研究開發者可以申請認證的程式,並完成可供開發者使用的SDK。”
Matter標準自籌劃以來便引起了物聯網,尤其是智慧家居行業的廣泛關注,如今吊足了大家的胃口之後,卻遲遲不上菜,這也不禁令人疑惑其中緣由。
Matter不會取代任何現有協議
在智慧家居巨頭籌劃Matter之前,該領域多種通訊協議並存的現狀已經維持許久,智慧電視、攝像頭需要WiFi等高頻寬通訊的支援,煙霧報警器、可穿戴裝置又需要低功耗連線技術,很難找到一種通訊解決方案適合所有裝置。
藍芽、ZigBee、Z-wave等通訊協議已“摸爬滾打”多年,而Matter最初橫空出世之時,頗有要“收服”Z-wave、ZigBee等無線通訊方式一統江湖的意味,似乎將為其他協議的發展帶來嚴重影響。最初,在聽聞CHIP新標準正在醞釀的訊息之後,Z-Wave便快速反應,準備轉型為開放標準,避免在智慧家居大戰中被邊緣化。
誠然,Z-Wave的擔憂不無道理,但也無需草木皆兵,因為Matter顯然無法在短期內快速替代任何一種通訊協議,這也不是其本意。所以,以統一連線標準為目標的Matter與其他已發展成熟的協議/標準之間如何共處無疑是Matter落地前需要最先明確的一點。
對此,Matter已經給出了答案,Matter Github 的第三大軟體貢獻者芯科科技(Silicon Labs)的總裁Matt Johnson曾在回答媒體提問時表示,Matter不會取代任何現有物聯網無線協議,它是執行在現有協議之上的架構,最開始Matter支援Wi-Fi、Thread及BLE之間的互聯,之後會很快增加對其他協議的支援,包括Zigbee和Z-Wave等。
即便如此,智慧家居產業並非新興行業,相反,全球市場生態已初具雛形,且各類智慧終端已經歷了多重迭代,所以,如何讓更多平臺企業、終端廠商接受Matter則是其邁向落地需要解決的第二個難題。
Matter協議的發起涉及近200家公司,其中蘋果、三星、亞馬遜、谷歌、宜家和連線標準聯盟最為人們所熟知。有訊息顯示,首批Matter產品包括燈具和控制器、空調和恆溫器、門鎖、安防、窗簾、閘道器等產品,亞馬遜和谷歌作為Matter主導者自然“身先士卒”,華為也位列其中,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蘋果並未出現在首發行列。
如今,Matter並未履約而至,或許又為仍持觀望態度的企業埋下了一顆懷疑的種子,但也有諸如Aqara的企業在其落地前夕率先加入Matter大家庭,雖然可能有“被鴿”的風險,但也不失為搶佔智慧家居生態融合先機的好機會。
企業突破藩籬,和而不同
人們對於Matter的期望有多“熱烈”,對於“互聯互通”的困擾就有多“深沉”。
毋庸置疑,如今,物聯網已深度滲透於人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其所締造的萬億級市場更是為無數企業創造了生機。然而,即便物聯網連線數已成功超越了“人聯網”連線數,但基於物聯網的應用開發和創新卻並未如移動網際網路一般繁榮豐富。移動網際網路孕育了諸如微信、支付寶、美團、滴滴等一批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締造出一大批千億市值的企業。反觀物聯網,雖能智慧終端數、連線數在快速提升,但生態碎片化、標準難統一等問題卻愈演愈烈,始終未形成規模化爆發。
然而,對於企業而言,接入Matter在某種程度上無異於將自己的產品、平臺開放給其他廠商,尤其是在智慧家居終端產品嚴重同質化的今天,其中必然存在市場競爭、技術壁壘等諸多隱患。所以,如何保障企業在統一標準的同時仍能保有差異化優勢是Matter落地需要面臨的第三個挑戰。
但物聯網生態發展從企業級到產業級過渡的趨勢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企業如果一味的“圈地自萌”,受困於自身生態,即使再優秀的產品也很難抗衡“萬物互聯”帶給使用者的誘惑,所以,“和而不同”將成為產業生態發展的基礎。
正如中國科學院院士何積豐所言,物聯網產業繁榮的背後一直存在缺乏統一資料交換標準的事實,無論人居環境、還是工業製造,“協同”已經成為全場景智慧化中的關鍵。所以,企業應在實現物聯網萬物智慧互聯的願景下,保持差異化的競爭,在供給側有的放矢,進而滿足物聯網碎片化、差異化、個性化的需求,助推物聯網產業發展提速和社會數字化轉型升級。
如今,Matter的釋出再度推遲,但其所承載的重要意義也隨著業界對於互聯互通認知的提升而不斷攀升。
Matter之於裝置製造商而言,可以透過減少生態系統中可能限制互操作性的特定功能,實現終端裝置在任何生態系統中的通訊和控制,從而簡化了開發過程。Matter 裝置透過認證後,不同製造商之間就可以實現互操作性,開發單個產品型號就能滿足所需,從而獲得更多的創新時間,降低開發和運營成本。
Matter之於消費者而言,可以進一步推動全屋智慧的落地,解除智慧家居領域的品牌捆綁,讓消費者在選擇智慧終端時不再受限於小米米家、SmartThings、蘋果HomeKit、谷歌和亞馬遜等單一的平臺。
寫在最後
Matter協議定於2022年釋出,在此之前,也將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陸續支援這一新標準,從而逐步建立全球智慧家居領域的全新生態,一個建立在互聯互通基礎上的全屋智慧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