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為慈禧畫像的美國畫家華士·胡博(Hober Vos)這樣形容她的外貌:“太后的儀容將我深深地吸引住,真人跟照片絕不一樣。”
70歲的慈禧生前最後一幅畫像:
外國畫師被迷住,稱不到40歲
在北京頤和園德和園大戲樓裡有一幅慈禧太后的畫像,與照片不同,這畫像中的慈禧太后看起來只有40歲左右。
這張畫像是慈禧太后生前最後一幅畫師用筆畫出來的畫像,它的作者是荷蘭人荷蘭人華士·胡博,也是唯一一位為慈禧太后畫像的外國男畫師。
1905年,華士來到北京,這是他第二次北京之行。這次之行,源自慈禧太后看了奕劻的畫像後非常滿意,決定讓華士為自己畫一幅畫像。
華士的職責是這樣的,在西苑連畫4天,酬金是1.3萬兩白銀。為了畫好慈禧太后的畫像,華士做了多方面的努力,比如提前準備好一切繪畫用品。
很快,一名官員來到華士的住處,說是太后已經準備妥當,可以去畫了。
“(慈禧太后)坐在椅子上,腰挺得桌布,顯示出強大的意志力。她面容親切美麗,我立刻就喜歡上她了。”
這是華士第一次見到慈禧太后的回憶。
可能華士不知道,此時的慈禧太后已經70歲了。縱然享受大清帝國最高的生活水平,此時的慈禧太后早已老態龍鍾,哪裡還有美麗可言。
慈禧太后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他命令翻譯人員:
“眼睛上下和鼻子處的陰影,眼睛要加大,嘴唇要豐滿,嘴角要向上,眉毛要直。還有,就是儘可能要畫得年輕點。”
華士的繪畫技藝高超,面對慈禧太后的苛刻要求,他高水平地完成了。用了4天時間,華士終於將慈禧太后的畫像畫完,送呈太后御覽時,慈禧太后非常高興。
完成慈禧太后畫像後,華士還根據慈禧太后的照片另外繪畫了一幅,被華士帶回了國內。
資料顯示,慈禧太后一生共有6幅油畫像,而華士的繪畫無疑是其中最精美的一幅。
慈禧太后69歲畫像:
面板白皙,眉清目秀,像29歲美女
這幅油畫畫像,是由美國女畫家卡爾在1904年、慈禧69歲時繪製完成的。4米高,2米寬,是當今世界上僅存的4幅慈禧肖像油畫中最大的一幅,也是其中唯一由外國女性畫家繪製的畫作。
畫中的慈禧身穿水仙圖案便服,披戴珍珠戲裝披肩,胸掛祥雲珊瑚配飾,手戴珍珠手鍊與翡翠戒指。
據卡爾的回憶錄記載,慈禧對這幅向青春無限誇張的畫作津津樂道,非常滿意。
據說,當年,清廷對慈禧的形象嚴格保密,外界都不知道她的真實長相。
當時,美國大使夫人康格說服慈禧向世界展示自己的靚麗形象,並推薦當時當紅的美國女畫家卡爾為慈禧作畫。慈禧終於被說動了。
1904年,卡爾完成畫作,爾後將畫作運至美國聖路易斯參加1905年世博會。不少參觀者對慈禧的美貌無比讚賞,但又有不少人對這位“69歲的東方美貌女子”產生疑惑:她是吃什麼回春藥將自己變得如此年輕?
慈禧太后:
真人和照片絕不一樣
現今慈禧太后存世的照片,都是出自一人之手,裕德齡的哥哥裕勳齡。這些照片基本上都是慈禧太后七十大壽時,裕勳齡在頤和園中為她專門拍攝的。
照片的慈禧太后面無表情,不怒自威,很難想象這就是晚清中國實際的統治者。
【一】
溥儀被趕出紫禁城以後,紫禁城裡第一次沒有了皇帝,那些在深夜裡閃爍了將近五百年的燈火,終於熄滅了。
中華民國清室善後委員會的工作人員,將宮室裡的舊物一一清點進行查報、登入、寫票、貼票、登記、照相。
清朝太后(斯蒂芬•裡德繪)《小巴黎人報》1900年12月23日
在六宮東北角的景福宮,他們意外地發現了一批慈禧太后的照片。拂去匣子上的塵土,小心翼翼地開啟那些佈滿灰塵的包裝,慈禧消失已久的面孔又在宮殿的深處浮現出來。那不是百般修飾過的《宮訓圖》,而是一位清宮太后的真實影像。
她終於老了,連眼袋、皺紋都清晰畢現。
美國胡博·華士所繪慈禧像 《小巴黎人報》1900年12月23日
在東西六宮中,景陽宮偏居在東六宮的東北角。在明代,被萬曆廢掉的皇后住在這裡,被折磨致死。清朝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朝廷把這座廢棄已久的宮院重新利用起來,用來收藏圖書。那時,這裡收藏有12幅《宮訓圖》,描繪的全是古代賢德后妃的勵志故事,每逢年節,都在景陽宮後殿學詩堂張掛出來,供后妃們參觀學習。
那些觀賞《宮訓圖》的後宮佳麗中,一定站過年輕的慈禧。面對歷代后妃的賢德,她不知作何感想。慈禧喜歡看戲,而她自己,卻一直是宮鬥戲的主角。寂寞深宮裡,一個女人要實現自己的價值,唯有想方設法殘害和踐踏同類,否則,她的下場,就會和萬曆的皇后一模一樣。
清室善後委員會的同仁們,居然在佈滿塵埃的舊物中,搜尋出慈禧的舊照。並且在清宮陳設檔案裡,找到了當年的記錄:
珍字
一八二,慈禧像,一張
一八四至一八五,慈禧放大像,四張
一八六,慈禧放大像,十四匣
一九五,慈禧八寸像片,二百張
一九六,慈禧玻璃底片,一盒
一九七,慈禧八寸像片,二百四十四張
二O三,慈禧太后像片(帶錦匣附緞袱三件),十九張
二0四,慈禧太后彩像(帶框),一張
二0五,慈禧太后像(帶黃緞錦匣),三張
二0六,慈禧太后像(帶黃緞套匣調查一件餘未詳查),十九張
二0七,慈禧太后各樣像片,二百十張
二0八,慈禧太后放大像片(帶緞套匣調查一件餘未詳查),十九張
珍字,是宮殿的編號。當時的清點人員,按《千字文》的文字順序“天地元黃,宇宙洪荒……”對各宮殿進行編號,如乾清宮為“天”、坤寧宮為“地”、南書房為“元”、上書房為“黃”,依此類推。“珍”,就是景陽宮。
“珍字”下面以漢字書寫的數字,是每櫃或者每箱物品的號碼。這個號碼之下,每一件物品還各有分號,以阿拉伯數字書寫。
這次發現的慈禧照片,多達數百張,有的鑲了像框,有的配有精緻的黃緞錦匣,足見當時儲存之精細,以及慈禧晚年對照相的迷戀。
【二】
據德齡公主回憶,慈禧太后最初是看見了她在巴黎照的一些照片之後,才喜歡上照相的。那是1903年,德齡隨擔任外交使臣的父親裕庚在法國居住四年以後回到北京,成為慈禧的第一女侍官。她為宮殿帶來了許多新的氣息,而那時的慈禧也變得開放起來。
時尚,是讓她保持年齡的一種方式。她對德齡說:“只要是新鮮的我都願意試試,尤其是這種外邊人不會知道的事情。”
慈禧拍下的第一張照片,是她坐在轎子裡,準備上朝的樣子。
從那一張照片出發,我們看到各種各樣的慈禧影像,有的端坐在龍椅上,有的在湖上泛舟,有的扮成觀音,四周擺滿了花卉植物。照片中那份莊嚴、寧靜的氛圍,在風雨如晦的晚清時局中,顯得那麼恍惚、迷離。
那是慈禧的最後歲月了。她已經拿不出一張照片來證明自己年輕時的美貌。遊廊畫舫、美器華服,掩不住她的蒼老,更掩不住清帝國的滄桑和疲憊。
那些花團錦簇的圖景,不過是這個帝國的迴光返照而已。
【三】
曾經為慈禧畫像的美國女畫師凱瑟琳·卡爾(Katharine Carl)回國後寫了一本書,叫With The Empress Dowager of China,直譯為《與中國皇太后》,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出版時,改名為《美國女畫師的清宮回憶》。在這本書中,1903年慈禧太后呈現出這樣一副面貌:
“太后身材勻稱,手形纖細優美且保養甚好。面貌端正,耳部輪廓極佳。黑髮如漆,整齊光滑地梳成十分別致的髮型。寬寬的額頭,彎彎的眉毛,眼睛明亮有神,目光極具穿透力。鼻樑高而直,是中國人所稱的‘貴人’鼻形。上唇的線條堅毅果斷,大而美的口型極富動感,微笑時露出潔白的牙齒,下頜較為寬大而又不帶任何誇張。所有這些,都顯得魅力十足。假如我事先不知道她已將近69歲,一定會認為這是一位善於保養的40歲左右的中年婦人……加上服裝、飾品的色彩搭配得十分諧調,更顯得容光煥發,顧盼生輝。同時,太后又是一個觀察能力敏銳、富有見地的人,因此氣度非凡,有著很強的人格魅力。”
清太后和皇帝駕崩(慈禧太后和光緒帝的遺體在萬壽宮)1908年11月29日
1905年,為慈禧畫像的美國畫家華士·胡博在信中這樣形容慈禧的外貌:
“太后的儀容將我深深地吸引住。我曾見過她的一幀照片,是北京一名日籍攝影師所拍。這照片曾送給歐洲各國政府駐北京大使,後來被禁止流通。我從年輕的荷蘭大使希斯特(Jonkheer Van Citters)那裡借來看過,對太后的印象也只限於此。現在才發現真人跟照片絕不一樣。她坐得筆直,顯出堅強的意志,連皺紋也帶著深意似的,眉宇間充滿著仁愛和對美的追求。”
那一年50歲的胡博甚至說:“我對她可謂一見鍾情。”
兩位美國畫家,寫下上面的文字時,都已經回國。他們的文字,因此比起精通阿諛奉承的朝廷官員,更有可信性。他們說的最令人震撼的一句是:“真人跟照片絕不一樣。”
【四】
照片號稱是對世界最精確的複製。
一幅照片,更像是一面放置在時光中的鏡子,能夠將一個人的面貌折射得很遠,甚至是無限遠,但它傳過來的影像,也僅僅是事物的影像,而不是事物本身。
左起:德齡、四格格(慶親王奕劻的四女兒)、慈禧、元大奶奶(慈禧內姪媳)、容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