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晚清政府腐敗無能,社會動盪不安,百姓生活更是悽苦。在封建腐敗的統治階級,很少有人能獨善其身,大部分人都會被周圍的環境所影響。如果不是意志特別堅定的人,在這種環境下要明哲保身都很難。晚清時期的中國已經搖搖欲墜,統治階級只知道貪圖享樂,根本不管百姓的疾苦。
面對昏庸無能的統治階級,朝廷大臣也開始隨波追流,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一些大臣開始搜刮民脂民膏,收取賄賂。咸豐年間的大臣柏葰就是這樣一位貪汙腐敗的官員,但剛開始做官的柏葰,還算是個勤勉的官員,為人公平正義。
後來的他逐漸被社會大流所同化,為了升官發財不惜一切,而這也導致了他後來的悲慘命運,就連被斬首之前,他還覺得自己位高權重,皇帝不敢動他,甚至吩咐兒子收拾好行李。
一、努力勤勉的清官
柏葰出生於一個很普通的家庭,雖然是滿族人,但祖上地位低微,滿族人的身份並沒有給他帶來什麼方便。年少時的柏葰很喜歡讀書,熟讀四書五經和其它古書典籍,知識非常淵博。他的夢想就是透過自己的努力考取功名,有個一官半職。道光年間,17歲的柏葰高中進士,這在當時是非常了不起的。
周圍十里八鄉都知道柏葰考中了進士,隨後柏葰便到地方當官,初為父母官的柏葰志向遠大,心繫百姓,想為天下百姓做一番事業。剛任職期間,他做出了很多成就,逐漸有了一些名氣。道光皇帝聽說後就給他升官加爵,才華橫溢的柏葰不管做什麼都得心應手,這讓道光帝對他非常讚許。
沒過幾年,柏葰就成了朝廷大臣,進入朝堂之後他發現這個朝廷並不是他想象中的那個樣子。朝廷中大臣看似勤勤勉勉,但私底下結黨營私、收取賄賂。這讓柏葰失望不已,這樣的朝堂與他心中的相差甚遠。時間長了之後,柏葰的心態也發生了變化,他不在憂慮天下,畢竟周圍的人都只知道貪圖私利,他自己一個人也改變不了什麼。
就這樣柏葰從一個公正的清官變成了與其它大臣毫無差異的昏官,面對生活疾苦的百姓,他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能不管就不管。當時的柏葰已經身居要位,不少朝廷官員想著籠絡賄賂他,想從柏葰那得到一些好處,而柏葰也毫不客氣,他開心的收下了下屬送給自己的禮品。
二、考試舞弊之罪
咸豐帝即位後,此時的柏葰已經是經歷了兩朝元老的重臣,在朝堂上非常有聲望,就是咸豐帝也是敬他三分。到了咸豐六年,柏葰已經成了軍機大臣兼戶部尚書,朝廷所有官員都非常敬重他。兩年後柏葰又成了文淵閣大學士,升為正一品官員,這已經是當時最高的官了,柏葰能從官至此,已經是非常不容易了。
但升官的背後是柏葰無休止的貪汙受賄,他早已不是曾經那個胸懷天下的少年了。科舉制度是封建社會選拔人才的重要方式,透過科舉考試,有能力的人會被選出來入朝為官。這是寒門子弟出人頭地的唯一機會,考生都很重視這次考試,朝廷也是如此,科舉考試一向都很嚴格。
作為朝廷地位最高的大臣,柏葰後來主持了順天府科舉考試,這次科舉考試由他全權負責。沒想不到的是,這次考試會葬送他的前程,甚至讓他喪命。雖然晚清政府非常腐敗,但咸豐帝對科舉考試還是很重視的,他之所以讓柏葰當主考官,就是看在柏葰地位高貴,希望他能公平正義的主持這次考試。
考試過程進行得很順利,考生們在考場上奮筆疾書,他們寒窗苦讀就是為了等這天,以後的功名利祿就看這次考試了。考試成績出來後,很多人都不淡定了,其中一位叫平齡的考生考了第七名,這令很多人不解,很多人都知道平齡平常不學無術,經常混跡於酒樓賭場。就在考試的前一夜,還有人看見他在酒樓喝酒玩樂,這樣的人能考第七名,很多人都不相信。
那些寒窗苦讀的學子更是迷惑,他們寒窗十幾載,難道就沒有一個不學無術的小混混學得好。於是大批學生聯名上書,希望朝廷能徹查此事。監察御史接到學生的舉報後,立馬將此事告訴了咸豐皇帝,皇上知道後大為震怒,立馬成立調查小組,讓怡親王載垣負責此事,載垣是個公私分明的鐵帽子王,對這種徇私舞弊的事很厭煩。
三、被判斬首
疾惡如仇的怡親王將科舉考試的試卷全部調了出來,命人仔細檢視試卷,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這個平齡的試卷簡直是慘不忍睹,800多字的寫作,他寫了300多個錯別字,語句全是流水帳。
看到這樣的試卷怡親王氣不打一處來,決心要查出事情的原委。沒幾天事情就水落石出,為了考取功名,平齡賄賂了一位考官,這位考官又與柏葰的門丁打好關係,最後給了柏葰16兩銀子,但這位考官在中間收取了300多兩銀子。
聽聞此事後咸豐帝氣急敗壞,立馬讓人將柏葰和相關官員押入大牢,但柏葰只是收取了16倆銀子,而且他是兩朝元老,罪不至死。因此咸豐帝召見了柏葰,說“你確實有失職之處,但罪不至死,我不會殺你,”聽了咸豐帝的話柏葰覺得自己肯定不會死,皇上只是給別人做做樣子。
因此在行刑前柏葰還對兒子說“回去收拾好行李,我不會死的。最多隻是被流放,就當是出去遊山玩水了”。但柏葰沒想到的是到了刑場後,沒有收到任何釋放他的訊息,劊子手手起刀落,柏葰的人頭就落了下來。
四、總結
柏葰仗著自己是兩朝元老,位高權重,在朝廷胡作非為,罔視國法。他覺得咸豐帝不會對自己下手,但他低估了咸豐帝的能力。作為皇帝,咸豐帝不會一味地縱容他,即使他是兩朝元老。為了肅清朝堂上的歪風邪氣,咸豐帝殺雞儆猴,讓其它文武百官看看蔑視國法的下場。
自此以後,科舉考試比之前嚴厲了許多,也更加公平了,科舉考試中再也沒出現過徇私舞弊的現象,咸豐帝的殺雞儆猴還是很有效果的。如果能堅持自己的本心,柏葰或許會成為一名清正廉潔的好官,甚至是名傳千古。但身在腐敗的環境中,柏葰只能隨大流,只能說他生不逢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