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髮展,人們已經能做到上天下海了,那你是否想過,“上天”和“下海”,到底哪個難度更大呢?
近年來,我們總是能看到宇宙探測器成功發射相關的新聞,在探測器的探測下,人類對於太空開始有了清晰的認識,最遠探測器旅行者1號已經駛向距離地球222億公里外的太空,而對於海洋來說,好像還沒有什麼新的進展。
但是,人們對海洋的認識可比太空久。
公元8世紀就有維京人測量海水深度。
1930年,深海勘探領域鼻祖威廉·畢比和奧蒂斯·巴頓進行了一次真正的深海潛水,並在1934年創下了潛水923米的歷史記錄。
1960年,瑞士著名深海探險家雅克·皮卡爾和美國海軍中尉唐·沃爾什,登上“裡雅斯特號”深海潛水器,成功潛入世界上最深的海溝馬裡亞納海溝,深入馬裡亞納海溝10916米深處進行研究。
1872年,就開始有了大規模的海洋探險隊出現。
眾所周知,地球海洋的總面積大約是3.6億平方公里,大概佔了地球表面積的71%,然而放眼現在,面對如此大的海洋,人類探索的最深海溝依然還是馬裡亞納海溝。可以說,人類文明到現在對海洋的開發面積不過5%。
海洋勘探真的這麼困難嗎?
”深海恐懼“聽過吧?海洋總是令人感到捉摸不透,在海洋中,孕育著眾多我們未知的生物,而且,對於“旱鴨子”來說,深海更像一個恐怖的深淵。因為深海總會讓人感到寒冷、壓抑、無法呼吸。
我們都知道,在海洋中,每下潛100米,就會增加10個大氣壓,每下降10000米,就會增加1000個大氣壓。一個專業的潛水員,下潛到400米就已經是極限了,而潛水艇想要下降到更深的地方,得突破高壓、水溫等層層阻力。目前人類能探索到的最深處馬裡亞納海溝就達到了100個大氣壓,什麼概念呢,這就相當於在我們的手指上放了一臺近70噸的吊車。
除了高壓外,深海的低溫也是一大問題。陽光能照射到的地方,是溫暖的,陽光能照射到海面,卻照射不到深海里,因此深海是低溫環境。
據專家測量,1000米深處的海洋,水溫在7攝氏度左右,而超過1000米,水溫則在0-4攝氏度左右。雖然接近冰點,但因為壓力和暗湧,不會結冰。而且,深海處是漆黑一片的。在光線和溫度都無法觸碰的地方,能養育出來的生物得有多可怕。
我們無法探索到的地方是未知的,而對於未知的事物,通常是會感到恐懼的。但人類探索未知的腳步是不會停止的,對於海洋資源,我們一定會去勘探和挖掘。
然而,科學家之所以不過多研究深海,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外太空,或許是認識到了人類無法在海底生存,但能移民星球。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來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