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渡江戰役開始後,新中國第一支海軍——華東軍區海軍,隨即在江蘇泰州白馬廟成立。該支海軍的武器裝備、船隻艦艇和一眾官兵,大多來自於國民黨起義投誠部隊。時任國民黨第二艦隊司令的林遵,在起義後很想做中國第一個海軍司令,最終未能如願。那麼,林遵是怎樣一個人,他又何德何能竟然想做新中國第一個海軍司令,林遵後來又怎樣了?創作不易,希望喜歡的可以點贊、轉發、評論、關注,你的支援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最大動力,謝謝。
時代背景
1949年4月23日,隨著五星紅旗插上南京國民黨總統府樓頂,中國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就在同一天,國民黨海軍第二、第三艦隊全體官兵宣佈起義,他們攜53艘艦艇,加入到了解放軍陣營中。
不同於第三艦隊是在中共地下黨組織嚴密策劃下起義,國民黨第二艦隊是在司令員林遵親自率領下,主動投身人民的懷抱。
面對如此大陣仗的海軍起義,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立即下令,以三野為基礎籌建華東軍區海軍,任命張愛萍為司令員兼政委,同時配備了13名官兵,作為工作人員與起義的國民黨海軍進行接洽和交接,具體負責籌建事宜。
華東軍區海軍,顧名思義,只是新中國海軍中的一個分支,從這裡便可以看出當時新中國領導人的高瞻遠矚和強大自信,意味著這支海軍,只是中國海軍版圖的起點,以後中國海軍必定會以此為基礎,迎來其他成員加入,中國海軍的版圖會不斷擴大。所以,新成立的華東軍區海軍司令只能稱作新中國第一個海軍司令,而不是新中國第一任海軍司令,兩者有著本質區別。
接到命令的張愛萍司令員立刻投入到新工作中,可當他滿懷熱情和第二艦隊司令林遵進行接洽時,卻被對方冷冷拒絕:第二艦隊只聽我林遵的調遣,你無需介入。
林遵究竟是何方神聖,為何敢無視中央決定,又如此放肆無禮?
林遵其人
1905年生於福建福州的林遵,生長在一個海軍世家。父親林朝曦,曾是清政府海軍廳長,而林遵另外一個身份,聽起來更讓人如雷貫耳,他還是我們歷史課本中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則徐的侄孫。
家學淵源,林遵從小便有做一名海軍報效祖國的拳拳之心。少年時便進入煙臺海軍學校學習,數年後,遠赴英國,先後在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和朴茨茅斯專科學校兩所專業軍事院校留學進修,結束英國學業歸國後,林遵加入國民革命軍,在國民黨海軍中服役,從最初的基層海軍炮手做起,然後航海員、副艦長,一步步逐級升遷,最終成為一名海軍艦隊司令。
1937年,林遵以海軍武官身份成為國民政府“祝賀英皇喬治六世加冕典禮特使團”的成員,赴英國參加相關慶典活動。結束英國活動後,5月,他又被派往德國,專程去接收國民政府此前向德國訂購的潛艇,同時學習德國相關的潛艇技術。誰料,計劃趕不上變化,在德國期間,日本發動了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全面侵華戰爭爆發。作為日本的政治軍事盟友,德國早已經和日本暗地勾連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利益共同體。面對日本戰場上的對手中國,德國既不打算退錢,更不想交船給中國,便一再尋找藉口,敷衍塞責,拖延時間,直至最後實在無計可施,便公然撕破臉,單方面撕毀購船合約。
作為事件當事人的林遵,從頭至尾目睹了德國醜惡的嘴臉,卻又無能為力,在知道無法完成任務後,不得不在1939年5月離開德國,回到國內,投身到抗日戰爭的洪流中。
林遵被任命為第五遊擊佈雷少校大隊長,在長江中下游貴池縣一帶江面佈設漂雷,打擊日軍。曾經親眼目睹日德勾結行徑的林遵,將對日本侵略者的一腔憤怒發洩到戰場上,精心佈置每一個漂雷陷阱,給予了日軍沉重的打擊。
1940年的新年伊始,林遵便送給日軍一個新年大禮包。他親自帶隊在兩河口江面佈下15枚漂雷,成功炸沉了日軍一艘大型運輸船,還捎帶了一艘汽艇。
當年年底,林遵又親自率領27名士兵,在貴池、西河口、黃石磯一帶佈下漂雷陣,一舉擊沉了敵艦1艘,汽船4艘、大火輪1艘,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林遵和他的第五遊擊佈雷大隊,不斷讓日軍在中國水域折戟沉沙,其聲名讓日軍怕得膽戰心驚,恨得咬牙切齒,下決心要除掉林遵。日軍廣貼告示,公開懸賞抓捕林遵,但都被林遵機智躲過。
因為在長江一帶對日作戰中屢立奇功,林遵先後被國民革命軍授予甲種乙等陸海空軍獎章、甲種二等光華獎章和陸海軍一等獎章。
抗日戰爭勝利後,林遵作為國民黨海軍海防第二艦隊司令,率軍進駐西沙、南沙群島。為國守南疆。
作為一個有正義感的知識分子,血管裡又流著民族英雄的鮮血,心向光明的林遵,非常痛恨國民黨政府的昏聵腐敗,更痛恨國民黨枉顧民族利益發動內戰,在解放戰爭開始後不久便積極與共產黨秘密接觸。
當時與林遵具體聯絡的人有兩組:一組是時任《中國海軍》雜誌社社長的郭壽生,郭壽生既是地下黨員,同時又是林遵在煙臺海軍學校學習時關係很好的校友,郭壽生接到黨組織要求他動員林遵起義的任務後,多次面見林遵,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動員對方起義。
另一組是時任中共上海策反工作組組長的王亞文,作為專門策反國民黨官兵的專業人士,王亞文抗戰初期在重慶工作時,便和林遵成了莫逆之交,當時的林遵就曾向王亞文透露過,自己非常向往廉潔奉公、心底無私的共產黨,接到黨組織要求策反林遵的任務後,1949年4月21日,王亞文親自飛往南京面見林遵,一切水到渠成後,雙雙很快達成起義默契,在渡江戰役關鍵時刻,率兵起義,加入到了人民陣營中。
張愛萍的困局
華東軍區海軍開始籌建後,遇到的第一個棘手難題,便是如何讓入編海軍隊伍的解放軍戰士儘快掌握艦船的各項技術。
有著深厚海外學習背景,在海軍專業知識方面有頗高造詣,同時又經歷過血腥慘烈的戰爭廝殺場面,無論是專業理論知識層面,還是實操經驗,抑或從資歷來說,林遵都是當之無愧的海軍專業人才,屬於國共兩黨海軍中的佼佼者。
張愛萍因為能接收到這樣一支隊伍,還有林遵這樣的高知將領,感到非常高興,興沖沖地去向林遵請教有關海軍方面的一些專業知識,希望對方能在技術層面給自己提供幫助。
誰知,自負又驕傲的林遵,一點也看不上這個被稱作“土豹子”中共將領,冷傲地拒絕了張愛萍的謙虛求教。
從一窮二白的幾十個人起家,到風捲殘雲般將蔣介石及其百萬大軍趕到臺灣島彈丸之地棲身,共產黨人最不缺的便是認真和堅韌。
面對林遵拒人於千里之外的姿態,張愛萍找來了中共南京市委書記兼市長的劉伯承,想利用劉伯承曾經在劉鄧大軍中創下的威名影響和說服林遵。結果,任劉伯承說幹口水,林遵一句:解放軍的文化水平難以擔當建設海軍的重任,便將其徹底堵在門外。
劉伯承對張愛萍坦言,聽林遵話外之音,分明想當這個海軍司令。張愛萍無所謂地說:林遵既然有這方面的能力,那就讓他來當嘛。劉伯承搖著頭說:那樣,我們的海軍就不是人民海軍了!其中深意不言自明。
讓林遵來當新中國第一個海軍司令,顯然是不可能的。首先,解放軍成立宗旨便是黨領導軍隊,林遵不但不是黨員,而且還是國民黨起義投誠人員,作為解放軍隊伍中的一個重要分支,黨中央也不可能將海軍第一任最高領導的擔子交到他的手裡。況且解放戰爭正進行得如火如荼,並沒有取得最後勝利,關鍵時刻,哪可能將如此重要的一支武裝力量輕易交給中共核心層以外的人手上。
為此,劉伯承多次做林遵的思想工作,希望他顧全大局,但林遵卻完全無法理解劉伯承的苦心,更無法理解我黨的軍隊宗旨,覺得“能者服其勞”,一個很簡單的問題,為什麼非要複雜化。
明白了其中要害的張愛萍,開始苦思冥想解決辦法,他先籌建了華東區海軍學校,第一批進駐的學員,在2個月內,便熟練掌握了相關艦船的基本操作技術,這讓林遵非常意外,思想開始鬆動,但仍然拒絕親自傳授相關技術。
毛主席親自出馬破局
為了徹底改變這種現狀,打掉林遵自我為中心的官本位思想,積極主動地為我軍海軍建設服務,張愛萍想到一個主意,請毛主席親自出馬破局。
1949年8月28日,毛主席在中南海懷仁堂親自接見了林遵在內的國民黨海軍起義將領一行。
毛主席看見林遵後,握住他的手風趣地說:你就是林則徐的侄孫林遵啊,仰慕已久啊。你祖先林則徐是個全國人民敬仰的民族英雄,你率部起義,加入到人民陣營中,也是了不起的英雄。
主席對自己起義行為的高度評價,立刻讓林遵丟掉了心底一直揹負的包袱,接下來,毛主席推心置腹的一番話,更讓林遵感到無地自容:共產黨建設的海軍,是人民的海軍,必須是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解放軍的組成部分,要繼承和發揚解放軍優良傳統。起義過來的海軍官兵懂技術,新入編的海軍要向你們學習,解放軍優良的軍隊政治制度和戰鬥風氣,你們舊海軍也要向新海軍學習,大家要相互團結,共同進步,為建設強大的人民海軍奮鬥。
主席鞭辟入裡的話語直擊林遵靈魂,他明白了自己錯誤癥結所在,表示回去後會竭盡全力,將餘生奉獻給人民海軍建設。
1949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海軍如願正式成立,林遵被任命為第一副司令,這讓林遵很是意外,當初聽了毛主席一席話,他徹底明白了共產黨軍隊的各項制度和用人準則,以為自己曾經的身份,不會受到重用,沒想到,一切都是自己的臆想,共產黨舉賢不避仇也不避親,唯賢是舉的作風,深刻教育了林遵。在此後的工作中,林遵恪盡職守,兢兢業業,為新中國海軍建設奉獻了自己的畢生精力。
1955年,新中國首次授銜儀式上,林遵被授予開國少將軍銜,1957年,時任海軍軍事學院副院長的林遵,經由劉伯承推薦,參加了《辭海》軍事條目部分的編審工作,為海軍教育貢獻了一份力量。直至1979年去世,林遵一生都在為中國海軍奉獻一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