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以少勝多的戰役有很多,我國曆史上就有不少,這些以少勝多的戰役之所以能取勝,可不是隨隨便便一句運氣好就能解釋的,這與將領的統率和運籌帷幄息息相關,一著不慎滿盤皆輸,本來在人數上就沒有優勢,將領若不精明強幹,那結局只能是輸。
想要以少勝多,將領必須要具備過硬的領導能力和審時度勢的統率能力,更重要的是,需要有相當的魄力和毅力,只有將領具有相當的魄力和毅力,下面的將士們才會有足夠計程車氣,這些因素,缺一不可。
我黨能在武器裝備、後勤物資等資源匱乏的情況下取得戰爭的勝利,正是有上述因素的加持,正是具備這種魄力和毅力偉人才敢下達“三天必須拿下”這樣的命令,聶榮臻說:此戰要是打輸,就沒有新中國了。
一、高知分子聶元帥
聶榮臻元帥自小飽讀群書,少年時期,受到新思想的影響,愛國熱情愈發高漲,是當時我黨內部少有的高材生之一,讀書時,對於時事常會發表一些自己的見解和看法,老師們對他也是讚不絕口,說他是“非池中之物”。
1919年,懷有強烈愛國熱情的聶榮臻參加了五四運動,遭到軍警的抓捕,為了躲避抓捕和學習更多的先進知識,聶榮臻遠赴法國,勤工儉學。
身在國外,也沒有阻擋聶榮臻參與共產之一事業的步伐,1922年,聶榮臻加入了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積極負責黨支部工作。次年,就加入了共產黨。1925年,由於革命的需要,聶榮臻和同學們一起回到國內。
回到國內後,聶榮臻到黃埔軍校任職,任職期間,聶榮臻堅決反對蔣介石的陰謀,後來,遭到辭退,在周總理的帶領下,積極向黨員傳達黨的方針。北伐戰爭開始後,聶榮臻負責向北伐軍中派遣黨員的工作並協助周總理整頓工人糾察隊。
南昌起義中,聶榮臻與葉挺並肩作戰。聶榮臻非常注重技術和人才的培養。到達上海後,聶榮臻開始負責地下工作,積極的瞭解地方評情報並及時的向上級彙報。紅軍長征的過程中,聶榮臻機智沉穩,有勇有謀,表現很是突出。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聶榮臻參與指揮了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等著名戰役,利用靈活的戰術,給了日偽軍重擊。解放戰爭時期,與賀龍賀元帥一起解放了綏東和綏南等地區,並向不斷向東北輸送兵力,為東北的解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平津戰役時,聶榮臻主張以和平方式解放北平,為新中國定都北平做出了突出貢獻。建國後,聶榮臻致力於我國的軍隊建設,抗美援朝戰爭中,聶榮臻負責志願軍的運輸,供應,補兵等工作。
建國後,聶榮臻致力於我國的軍隊建設和人才的培養,在抗美援朝時期,聶榮臻負責我國人民志願軍的部署、訓練、運輸、供應、補兵等工作,在高強度的工作下,聶榮臻的身體也吃不消了,暈倒在了工作崗位上,病情稍緩,就又投入到了工作中。
20世紀60年代,我國與蘇聯關係僵化,蘇聯將國內的專家全部召回,在這種嚴峻的困難形勢下,聶榮臻堅持攻關,並一再強調堅持獨立自主的方針,得到了上級的讚賞和支援。1964年,我國在武器領域取得了標誌性的勝利。
但,可惜的是,這樣戎馬一生,具有遠見卓識、戰功赫赫的開國元帥也沒有逃得過反動分子的刁難和批鬥。“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聶榮臻經常因為一些莫須有的罪名被批鬥,但鐵骨錚錚的聶榮臻堅定不移的同反動分子進行鬥爭,還在粉碎反動分子的行動中立下功勞。
二、臘子口戰役
聶榮臻的一生,見證了新中國建設的全過程,其中的艱難困苦和千難萬險不是隻字片語就能描述的,而且,我軍不管是在抗戰時期還是在解放戰爭時期,物資、武器裝備方面與敵人有著很大的差距,即便是這樣,我軍依然製造了很多以少勝多的奇蹟。
我軍被迫長征時,就有這麼一次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聶榮臻後來還感嘆道:若是這次戰役打輸了,就沒有新中國了。那是紅軍長征途中的一次戰役。
眾所周知,由於博古和李德的左傾錯誤思想,我軍在敵人的重槍重炮下節節敗退,不得不進行戰略轉移,而在轉移的過程中,我軍不僅要與惡劣的環境對抗,還要與圍剿我軍的敵人作殊死搏鬥。行軍至臘子口時由於這裡地勢險要,若不能拿下,將會是致命的打擊。
臘子口在藏語中是“險絕的山道峽口”的意思,而這裡也是國民黨軍最後的封鎖線,當時紅軍已經經過多次戰役,再加上跋山涉水,已經很疲憊了,帶領這支隊伍的是偉人、周總理和朱老總等人。偉人在分析過形勢後,下達了“必須三天拿下”的命令。
於是,我軍趁敵軍不設防的時候,立即發起了進攻,敵軍也沒想到紅軍會不休整直接發起進攻,因此,此次進攻我軍取得勝利。在進行下一次進攻時,敵軍並沒有正面進攻,而是在消磨我軍的實力。見此情形,上級就讓紅軍先行撤退。
將現有的軍隊兵分兩路,一隊繼續進行正面進攻,另一隊則繞到側面戰場,靜待時機給敵軍痛擊。於是,偉人帶隊從正面進攻,聶榮臻帶隊從敵軍後面進行攻擊,敵軍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潰不成軍。我軍取得了臘子口戰役的勝利。
總結
我軍在物資和武器裝備都嚴重缺少的情況下,能在三天打贏具有重要地理戰略的臘子口,與我軍堅強不屈、奮勇殺敵的精神息息相關,更離不開上級領導的正確指揮。
帶領這支隊伍的都是與新中國成立息息相關的核心人物,可以說,如果這場戰役失敗,新中國可能就真的就不能成立了。這場戰役為紅軍長征的勝利奠定了基礎,激勵了紅軍繼續前進、英勇作戰的精神與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