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降下半旗,通常表達著對去世重要領導人,社會重大災情的哀悼和緬懷。然而,在新中國的歷史中,卻有11次為外國去世的領導人降下半旗,以表示對他們的懷念。那麼,這11名外國友人都是誰?他們又曾和中國人民譜寫過怎樣的歷史友誼?如果對這個話題感興趣,還請各位幫忙“長按2秒點贊按鈕”來個強烈點贊。並且“關注”一下,以後常來,不迷路。
斯大林
1953年3月5日,時任蘇共最高領導人斯大林因腦溢血逝世,享年74歲。在得知訊息後,毛主席親自前往蘇聯大使館進行弔唁,並獻上花圈。而周恩來為首的中國外交代表團則遠赴莫斯科,為斯大林守靈。與此同時,黨中央下令當日全國降半旗致哀三天,全國停止一切不必要的宴會、娛樂活動——這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為外國領導人降半旗致哀,也是時至今日中國規模最大的一次對外國領導人去世的悼念活動。
雖然斯大林是飽受爭議的歷史人物,但他為蘇聯所做的貢獻,即便是他的政治對手也絲毫不吝嗇讚美之詞,丘吉爾曾這樣評價他:“在他掌管俄國時,俄國還在用木犁;但當他撒手人寰時,俄國已經擁有了原子彈。”斯大林不僅帶領蘇聯人民走向了工業化,使蘇聯成為當時匹敵美國的第二工業強國,而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帶領蘇聯人民沉重打擊了德、日法西斯。新中國成立後,斯大林領導下的蘇聯成為了第一個承認新中國政權的國家。1950年,《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署後,蘇聯對中國的各項援助自此有章可依。朝鮮戰爭爆發期間,蘇聯雖未直接出兵干預,但仍派遣了空軍志願隊,保障了我國東北領空的安全。
因此,在斯大林去世之際,不僅黨的領導班子對其進行了官方形式的弔唁,民間的悼念活動更是絡繹不絕。據統計,當時參與悼念的北京居民多達60萬人。在1954年斯大林去世一週年之際,中國再次為其降半旗致哀緬懷斯大林——這讓斯大林成為中唯一一名令中國兩次降半旗致哀的外國領導人。
胡志明
1969年9月2日,胡志明因病在越南河內逝世,享年79歲。中國在得知訊息後,同樣令天安門廣場降半旗致哀。而周恩來總理則帶領代表團,親自前往越南河內進行弔唁。
當時的周總理,除了有著中國外交代表的這一層身份外,另一個私人身份便是胡志明多年的摯友。在法國留學期間,周恩來總理和加入法國共產黨的胡志明結識,二人因此結下不解之緣。1924年國民大革命開始後,孫中山主張“聯俄、聯共、扶助工農”的新三民主義,並邀請蘇聯鮑羅廷擔任顧問,而胡志明同樣滿懷熱忱加入中國革命,並充當鮑羅廷的中文翻譯。抗日戰爭暴發後,胡志明也多次在廣西一帶組織反法抗日鬥爭,期間同樣遭蔣介石當局拘捕,但胡志明並沒有就此氣餒。日本投降後,胡志明抵達越南河內宣告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併為越南的統一付出了畢生心血。
同樣,在胡志明先後抗法、抗美,維護越南統一的過程中,中國人民也給予了越南大量的援助。然而可惜的是,胡志明終究還是沒有看到越南走上統一的那一天。20世紀60年代,胡志明因年事過高病情出現惡化,中方多次派遣醫療專家為其看病,但還是不見療效。在抵達胡志明的靈堂時,周恩來不禁痛哭道:“我來晚了,我來晚了。”在弔唁胡志明的過程中,中國連續派遣了2個代表團參與弔唁,參與弔唁代表團規模創下歷史之最。
雖然在胡志明去世後,中越關係因美蘇冷戰格局而走向惡化,但中越兩國人民在胡志明時代積累下的友誼還是有目共睹的。時至今日,中越邊境的“友誼關”,仍是兩國人民情誼的見證。
戴高樂
1970年11月9日,時任法國總統戴高樂與世長辭,享年80歲。中國天安門廣場降半旗致哀,這是新中國歷史上首次為西方國家去世的領導人降下半旗,毛主席也親自向戴高樂總統夫人發去唁電,稱戴高樂是“反法西斯侵略和維護法蘭西民族獨立的不屈戰士”。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政府僅與德軍對抗不到1個月便宣告投降,這使法國的國際地位一落千丈。但當人們質疑為何不到1個月投降的法國,仍然能位居五常之列時,有人便說:“因為法國,還有戴高樂。”法國淪陷後,僅有準將軍銜的戴高樂便轉戰至英國,號召法國人民不要放棄抵抗,並掀起了“自由法國”運動,為法國在戰後的解放和重建做出了重要貢獻。在20世紀50年代,法國政局陷入動盪之際,戴高樂又一次挺身而出頒佈新憲法,成立第五共和國。時至今日,第五共和國的法律仍被今天的法國所沿襲。
組建第五共和國後的戴高樂,一改法國之前的親美政策,成為了當時唯一一個退出北約的西方大國,直至2009年法國才重新加入北約。同時,法國還致力於同中國構建正式的外交關係,正當西方國家對和中國建交躊躇不前時,法國令訪華的特使向中國透露:“法國一向願意把步子邁得大些。”最終在1964年,中法兩國正式建交,法國成為了當時西方第一個和中國建交的大國。
晚年時期的戴高樂,一直想有機會親自訪問中國,並和毛主席合影。可惜的是,在晚年時期的他身體狀況不斷惡化,最終未能訪問中國成為了他畢生的遺憾。但是,他仍對中法關係的友好發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
鐵托
1980年5月4日,南斯拉夫領導人鐵托因病逝世,享年88歲。中國天安門廣場降半旗致哀,並向南斯拉夫發去唁電。
鐵托同樣是為南斯拉夫民族的獨立付出畢生心血的英雄。德國法西斯入侵南斯拉夫之際,他率領南斯拉夫游擊隊奮勇抵抗,並最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成功依靠自己的軍事力量,將德國法西斯驅逐出境,成為了當時東歐少數不依靠蘇聯軍事力量就將德軍驅逐的國家,而這也為南斯拉夫戰後的獨立自主奠定了基礎。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蘇聯多次干預南斯拉夫內政,蘇南關係就此決裂。而在蘇聯赫魯曉夫執政時期,蘇聯干預內政的狀況同樣在中國的身上出現,因此南斯拉夫和中國便站在了“同一條戰線上”。
此外,鐵托還與印度領導人尼赫魯,埃及領導人納賽爾掀起了在第三世界國家盛極一時的“不結盟運動”,使第三世界國家成為了當時繼美、蘇冷戰兩極中的另一種新生力量,為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構建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時至今日,反對霸權主義的國家仍將南斯拉夫領導人鐵托視作“不結盟”的精神領袖。
金日成
1994年7月8日,朝鮮領導人金日成因病逝世,享年82歲。在去世當天,中國天安門廣場降半旗致哀,鄧小平等國家領導人發去吊電,並派中國外交代表團前往朝鮮參與弔唁。
1910年,日本強令朝鮮半島當局簽署《日韓合併條約》,自此朝鮮半島全境淪為日本殖民地。而在《日韓合併條約》簽署的兩年後,金日成出生。自幼的他便具有反抗精神,但因日本對朝鮮半島革命力量的嚴酷壓迫,金日成一家便只好遷居到中國的吉林省。九一八事變暴發後,中國東三省淪陷,而金日成則加入中國共產黨,拿起武器同中國、朝鮮兩國人民在東北三省和長白山一帶開展了長達數年的游擊戰爭,成為了當時東北敵後抗戰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日本投降後,朝鮮半島以北緯38度線為界,組成了朝鮮、韓國兩國,南北朝鮮就此分裂,而金日成則擔任了朝鮮的最高國家領導人。朝鮮戰爭爆發後,金日成與中國人民志願軍一同捍衛朝鮮的民族獨立與尊嚴,最終迫使美軍於1953年正式簽署《停戰協議》。
朝鮮戰爭結束後,金日成便將工作的重心轉移到朝鮮的經濟建設和發展當中。朝鮮戰爭結束後的第4個月,金日成便訪問中國,會見毛主席,以表示對中國人民志願軍援朝的感謝,金日成的訪華也受到了中國人民的熱烈歡迎。1961年,兩國簽署《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而這也正是中朝兩國人民友誼的見證。
西哈努克
2012年10月15日,柬埔寨前任國王西哈努克於北京病逝,享年90歲。天安門廣場為其降半旗致哀,西哈努克是唯一一名在中國去世,並同時享有中國降半旗致哀的外國領導人。
西哈努克領導下的柬埔寨,雖然是君主立憲制國家,但在越南戰爭期間,對胡志明領導下的北越抗美鬥爭持以同情態度,多次對美國的侵略行為進行公開譴責。但這招致了美國的不滿:1970年3月,在美軍支援下,柬埔寨內閣首相朗諾發動軍事政變,正在訪問法國、蘇聯的西哈努克被迫流亡海外。在極為窘迫的環境下,西哈努克只好飛往中國,在飛機上他多次失聲痛哭,卻不料在下機後得到了周恩來總理等外交代表團的熱烈歡迎,這讓西哈努克大為感動。
後來,柬埔寨政權歷經多次波折,但還是最終恢復了君主立憲制,西哈努克親王也曾一度回到柬埔寨執掌政權。但因晚年病情惡化,他最終還是選擇了在中國度過自己的餘生。在西哈努克於北京病逝後,中方不僅降下半旗以示哀悼,更將西哈努克親王的靈柩護送至柬埔寨進行安葬,以表達對這名親王的敬意。
除了上述的幾名歷史人物外,還有哥特瓦爾德、布曼增迪、格羅查、達米揚諾夫、盧蒙巴等著名外國領導人在去世之際同樣受到過降半旗待遇。他們其中有的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領導人,有的則是為中國和海外人民的友誼付出畢生心血的仁人志士。我們為什麼要為外國的領導人降下半旗致哀?或許,在天安門廣場上“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之外,另一句“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就是對此最好的作答。那些為世界人民解放事業而鬥爭終身的人們,都應該得到我們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