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存續年代來算,西周加東周有近800年,這是中國古代最長的王朝。周和夏、商同樣都屬於前帝制時代,都屬於國家形態還比較早期,還沒有發展到皇帝、帝制的時代。周和夏、商相比,有了很大的進步。夏和商都是以中心區為核心,君主、政府、軍隊主要在中心區,外圍有附屬於它的一些部落、一些小的方國。國家看上去是一片,中間這一塊是核心,外圍那些都是不太穩定的,有的時候受它統治,有的時候不受它統治,經常會出現叛亂或者是離心的傾向。所以無法給夏和商劃一個確定的疆域。周朝也是這樣的狀態,但周朝的特點是,核心區以外的那些地方大部分不再由當地的土著人口來主導,而是由周朝派去的人在那兒主導,是我的人去你那裡建立國家,而不是你在那個地方自己有一個國家然後臣服於我,這就是周朝的分封制。
西周初年分封,大概分封了70多個國家。西周的統治中心在今天關中平原的西安附近,同時在中原建立了東都-洛陽,此外大片地區都是它不直接控制的分封的諸侯國。這些諸侯國一大半都是周朝自己的人去建立的,也有當地土著人的諸侯國,但數量不多。這種情況下,中央對外圍地區的控制力度就大了很多。這就是周朝的國家體制,比夏和商管理上要強化一些。
西周為什麼叫西周,因為它的統治中心在關中平原。後來它被少數民族滅亡,統治中心遷到東邊的洛陽,就稱為東周。從西周到東周,諸侯國發生了很大變化。這些諸侯國原本比較小,都是一個一個點,隨著經濟發展,就慢慢擴大,逐漸接觸、摩擦,就發生了戰爭。到了春秋就開始出現諸侯爭霸的局面,各國之間互相打仗。以前也打,但打得不厲害,到春秋時候打得比較厲害了,諸侯國中變出一些大國、中型國家,小國有些還能生存,有些就被滅亡了。
在東周,周朝君主周天子地位下降,因為他們失去了原來的地盤,被少數民族打敗,跑到東邊來,影響力、威望都大打折扣。同時諸侯裡面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發展起來,但是他們還要打著服從中央的旗號,名義上沒有取代周朝,而是說我是周朝下面的諸侯國領袖,又稱為霸主。西周之後的第二個階段-東周前期的春秋時期有“春秋五霸”,就是五個霸主,它們是一些主導的諸侯國,主導當時的政治局勢,伴隨著一些鬥爭和戰爭。這就是春秋。
再往後是戰國,從春秋到戰國,情況變得更混亂。國家變得更少,逐漸都變成了領土國家,不再是大概控制這麼一片地方,而是已經有了很具體的國境線,每塊土地的歸屬都很清楚。戰國形成了“戰國七雄”的局面,秦、楚、齊、燕、韓、趙、魏,還有個別春秋的小國家也還存活了一段時間,可以忽略不計。周天子也還在,也基本可以忽略不計。表而上戰國是周朝,其實周朝已經名存實亡,主要就是這七個國家打來打去,採取“合縱連橫”的各種戰略方針。最終秦國一家獨大,統一了全國,周朝也就被它順便滅掉,周朝就結束了,戰國時期也結束了,進入下一個階段--帝制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