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我國抗日熱播劇上有一個著名的影片《亮劍》其中李雲龍的角色深入人心,他敢愛敢恨,軍事奇才。
大家都說他怕386旅的旅長陳賡大將,在劇中還有一位領導也就是129師的師長,他沉穩冷靜,指揮有方,深得士兵尊敬。
他的原型就是我國的劉伯承元帥。劉伯承元帥對於我們十分耳熟能詳,他的千里躍進大別山對敵人腹部紮了一刀。
劉帥是國之棟樑,但是建國之後好像很少露面,被人所知。那麼劉帥為什麼不活躍了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段歷史。
意志如鋼的軍神
劉伯承元帥1892年12月4日出生於四川省開縣。本來劉帥的生活可以衣食無憂,自五歲開始就被父母送去私塾學習知識,突如其來的變故改變了他的人生。
15歲時父親突然病逝,家境開始窘迫,生活的重擔使得劉帥不得不放棄學業轉而務農。他目睹了社會的黑暗和下層人民的艱辛,他想要為人民改善生活。
1911年孫中山開始了轟轟烈烈的辛亥革命,劉帥毅然決定追隨民主加入了辛亥革命。當時軍官認識到他是個可塑之才,便讓他於1912年2月前往重慶的將校學堂學習軍事思想。
1912年年末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討袁戰爭失敗以後,劉帥前往四川拉起了自己的革命隊伍,1916年劉帥不幸負傷,一顆子彈擊中了他的右眼。
而在當時麻醉藥屬於稀缺藥品,劉帥做手術時說是把僅剩不多的麻藥留給其他戰士,自己忍著劇痛做完了手術。
1923年劉伯承擔任東路討賊軍第一路司令參加北伐戰爭。
8月右腿負傷被迫轉移養傷。期間他認識了共產主義者楊闇公、吳玉章,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他發現這才是自己苦苦追尋的目標,1924年劉帥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7年劉帥被國民政府任命為15軍軍長,隨後劉帥與周總理等人領導了南昌起義。隨後劉伯承被派往蘇聯繼續深造,前去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
1932年劉帥被任命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校長,後來又擔任工農紅軍總參謀長。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紅軍開始長征,劉帥在其中指揮了幾次大戰,為我軍長征立下了汗馬功勞。
抗日戰爭爆發以後,劉伯承被任命為129師師長前往山西太行山一帶展開與敵鬥爭。
太原會戰時,為了支援晉綏軍,劉帥指揮八路軍襲擊了日軍陽明堡機場,極大了緩解了正面戰場的壓力。
隨後在敵後充分發揮主動作用,極大的打擊了日軍。隨後百團大戰和戰略反攻我129師也是多點出擊,守衛著我華北抗日根據地的南大門。
蔣介石發動內戰之後,劉伯承被任命為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員,與鄧小平一同指揮作戰。在解放戰爭初期殲滅了反動派十數萬有生力量。
1947年劉帥率領12萬人擊破國民黨黃河防線,隨後三路出擊千里躍進大別山。1948年指揮中原野戰軍殲滅黃百韜兵團和黃維兵團。1949年又指揮渡江戰役。
轉戎投教
這樣一位赫赫有名的將軍,建國之後我國各方面人才稀缺,劉伯承受過良好的教育土地革命時期又擔任過我黨政治學校的校長,所以黨中央決定派他在南京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
劉伯承元帥一直秉承治軍先治校的名言。
為了給我國培養大批軍事人才,這位戰場驍將可謂嘔心瀝血。由於當時院校的管理人員和教員稀缺,劉帥便開始從全國各地選拔人才,給出他們豐厚的待遇,自己多次負傷此時身體已經日漸虛弱,可是他還是強撐著工作。
劉帥在建立學校時就提出正校風與學風。一個好的校風才是學好知識的前提條件,學風更是重中之重,招收學員首先要有德,學校要以德育為先。
學藝先學做人,劉帥同樣也關心教材問題,教材是上課的基礎,首先教材不能太繁瑣要少而精,要用客觀事實去書寫教材。
為了教材的準確性劉帥經常親自抓教材的編寫、翻譯、校對、出版等工作。
1958年,國內盛行反對教條主義和本本主義在一次軍委討論會議上,由於劉帥照搬蘇聯的教學經驗被公眾認為是教條主義,隨後開始了聲討,為了抵擋風波劉帥辭去了職務,並且深刻對人民做出檢討,而劉帥也就在這時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這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由於後來與世無爭的生活活了84歲的高齡,為我國的革命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這樣的偉人從來不應該消失在我們的腦海中,而是需要我們一直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