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曾是紅25軍軍長,時任解放軍第4野戰軍第14兵團司令員的程子華,結束了22年的從軍生涯,被調任中共山西省委書記。當時新中國一窮二白,百廢待興,作為一省之主的他自然忙得不可開交。然而,日理萬機的他前前後後6次派人到晉城找一個普普通通的販貨郎,卻始終沒有找到。直到1983年,中央軍委為了紀錄革命往事,開始編寫各個軍隊的戰史。當編寫紅25軍長征時,才再次想起這個販貨郎,並足足用了300字的篇幅來記錄他的事蹟。他也是第一個以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而被編入軍史,被稱為“軍史布衣第一人”。經過一番功夫,最終在河南盧氏縣找到了他。那麼,這個人到底是誰呢?他又做了什麼貢獻能編入軍史呢?
1933年9月25日到1934年10月,蔣介石不顧民族危亡,堅持所謂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調集近100萬兵力,對中國共產黨革命根據地進行大規模的第五次圍剿。鑑於前四次的圍剿失敗,蔣介石調動50萬兵力直接進攻中央蘇區,採取堡壘主義,妄圖逐步消滅紅軍。雖然,中央蘇區的軍民團結一致,奮勇抗敵,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然而,由於當時中共中央以博古,李德為主,實行軍事冒險主義,拒不接受毛主席的游擊戰和運動戰,用所謂的正規戰來跟國民黨軍隊硬碰硬。經過一年的苦戰,不僅紅軍情況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被動。1934年9月,蔣介石為了徹底消滅紅軍,制定了鐵桶計劃。得知訊息後,為了儲存革命的火種,中共中央和紅軍總部率領8.6萬餘人進行了戰略轉移,開始了舉世聞名的、悲壯的25000裡的長征之路。彼時的蔣介石,又開始調動大批軍隊對紅軍部隊進行圍追堵截,對革命根據地進行大肆破壞。
1934,根據中共中央發出的指示和訓令,紅25軍共2900餘人在軍長程子英的帶領下,由河南省羅山縣何家衝出發前往陝南建立新的革命根據地。為了阻止紅軍入陝,蔣介石命令駐守開封的19路軍第60師上萬精兵前去圍剿。在經過歇馬嶺、獨樹鎮等戰鬥,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後,紅25軍於12月初到達河南盧氏縣一帶。
本來紅25軍原計劃打算取道五里川,朱陽關進入陝南商洛地區。這是一條大道,一天就可以到達陝南,非常便利。然而,此時的五里川、朱陽關已經被國民黨軍隊佔領,並構築了工事,企圖以逸待勞殲滅我軍。若強行闖過去肯定傷亡慘重,而且還不能保證百分百的成功。不僅如此,國民黨“追剿縱隊”的10個團也相繼到達了廟子,欒川,與我軍也僅僅相距50公里,左右還有3個師虎視眈眈。此刻,形勢萬分嚴峻,部隊即將再次陷入了敵人包圍圈中,而且這次敵眾我寡,武器裝備也優於我軍,稍有不慎,我軍2900餘戰士就會全軍覆沒。
面對惡劣的形勢,紅25軍戰士沒有一個怕的,既然沒有出路,乾脆直接拼了,殺兩個就是賺到了。部隊中的傷員以及女護士,為了不拖累隊伍,請求斷後,為部隊爭取時間,抱著必死的決心寫好了遺書。
雖然戰士們不怕犧牲,但是作為指戰員程子華依然不能放棄,他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每一個戰士都帶出包圍圈。往後退是根本不可能的,身後有數萬的追兵,只能往前走,才有生存的希望。既然大道過不去,那麼為何不走小道繞過敵人呢?要知道盧氏山脈蜿蜒崎嶇,肯定有不為人知的小道。蔣介石兵力再怎麼雄厚,也不可能分散在山區裡。而這條秘密通道,也是我軍生存的希望。
於是,軍長程子華就命令偵察隊伍前去尋找熟知山路的村民。畢竟山路蜿蜒曲折,沒有經驗的人帶領會迷在大山裡。然而,在找嚮導的過程中卻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難,竟然沒有一人願意的。原來,盧氏縣較為封閉,根本沒有聽說過紅軍這支隊伍。再加上,國民黨和當地的地主勾結,散佈謠言,進行了反動宣傳,將紅軍描繪成土匪一樣,殺人放火無惡不作。因此,村民們都躲到當地的武裝自治的村寨裡了。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個偵察兵遇見了一個正挑擔叫賣的小貨郎,一問,他恰恰熟悉周邊山路,也知道有一條偏僻小路,於是就將他帶回了部隊。
這位小貨郎正是陳廷賢。1911年11月出生於山西省晉城的一個貧苦家庭,父母早亡。
當時的山西境內以山地為主,雨水稀少土地貧瘠,所以農作物的產量極低,再加上當時的時局動盪,連年征戰,貧苦家庭的人能吃飽肚子就已經是萬幸了。 為了維持生計,他肩挑貨擔往返於晉豫陝之間。開始,他當了一名鹽工,但由於沒日沒夜地挖鹽,腰經常疼而導致睡不著覺。於是,他開始自己做蛋糕,長年遊走四方叫賣糕點,十里八鄉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因此,他對豫陝交界深山中的大路小道瞭如指掌。
此時的陳廷賢才23歲,但多年在外走動,對人和事有自己的評判標準。首先,在縣城裡,他親眼看到紅軍用大洋向老百姓買糧食,而且還不隨便拿群眾任何東西,非常公平。在他看來,當兵的都是土匪,欺壓百姓,而這支部隊竟然花錢買東西,簡直不可思議,讓他深受感動。來到部隊後,他受到軍長程子英的親自接見,看到領導平易近人,以及戰士們都穿的衣衫襤褸,他更加堅信這是支窮人的部隊,是為老百姓做主的軍隊。所以,當他知道紅軍找他的目的後,他毫不猶豫地就答應了。
為了不拖延時間,12月5日清晨,陳廷賢就帶著紅25軍2900餘人從叫河出發,由姬家嶺進入香子坪、大石河,翻山越嶺,沿著一條“七十二道水峪河,二十五里腳不幹”的深山峽谷直插盧氏縣南文峪。就這樣,他們沿著敵人想不到的山澗小道,行走了三天三夜,終於繞開了敵人的包圍圈,把敵人都甩在後面,勝利的進入了無人守衛的陝南。至此,蔣介石想圍剿紅25軍的美夢徹底落空了。
紅25軍之所以能擺脫蔣介石的圍剿,是因為小貨郎陳廷賢的鼎力幫助。毫不誇張地說,陳廷賢救了整個紅25軍2900餘人的生命。
臨別之際,紅29軍領導都與他一一握手告別,戰士們也都向他致以軍禮,表示感謝。程子華軍長還拿出15大洋表示紅軍的心意,畢竟這事危險性極大,還耽誤他做生意。陳廷賢怎麼也不肯收。見他不收錢,程軍長便寫了張字條,蓋上了紅二十五軍的軍章,鄭重地交給他,並向陳廷賢說道:“從今往後,你已是共產黨的人啦!”。陳廷賢接過字條,小心翼翼地收藏著。紅25軍進入陝南後,成功地開闢了50萬人口的鄂豫陝根據地,人員也擴充到3700餘人,之後成為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的主力,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成為赫赫有名的38軍113師。
陳廷賢回到盧氏縣城後,仍舊挑著擔子走街串巷四處叫賣,將給紅軍帶路的事埋藏在心中,沒跟任何人說過。所以,當蔣介石大發雷霆要找出這個給紅軍帶路的人,無異於大海撈針,之後就不了了之。程軍長給他的字條也被他藏在自家房屋隱秘處。直到,日軍佔領了盧氏縣,一把火燒了他的房子,那張證明他功績的字條也隨之化為灰燼。
雖然沒了字條,但陳廷賢一直以一個黨員的身份要求自己。1947年解放軍第一次解放了盧氏縣,隨後又因為敵眾我寡匆忙撤離,留下了一批軍用物資。這時,陳廷賢冒著生命危險,將這批物資給隱藏了起來。
建國後,陳廷賢盧氏縣副食品公司門市部當售貨員。1950年,當他得知黨員要繳納黨費,不然就會被退黨。於是,主動繳納黨費,當由於字條被毀,沒有證據,領導們也不知道他說的真的還是假的,所以始終沒能成為共產黨員,這也是他的一大憾事。
紅25軍始終沒有忘記陳廷賢這位大恩人。1949年,當年的程子華軍長被調任山西省省委書記,先後6次派人尋訪陳廷賢,可僅僅只靠一個名字在那個年代想找到一個人實在是太難了,多次尋找無果也只好作罷。除此之外,當年由於陳廷賢口音太重,程軍長將名字聽成了陳廷獻。不止是他,開國少將劉華清也曾到河北尋找,也沒有找到。
直到1983年中央軍委開始編寫紅25軍軍史時,才再次尋找陳廷賢。書中,更是用了300字篇幅來講述陳老先生為紅軍引路的事蹟,也因為他的普通老百姓身份,也被人稱為“軍史布衣第一人”。
經過調查走訪,在有關部門的幫助下,終於在盧氏縣城找到了他。然而,此時的陳廷賢老人已經重病纏身,神志不清,處於昏迷中,並不知道當年的紅軍找到他了。
1984年1月,陳廷賢老人因病去世,生前他就交代子女:“我死後,你們要把我埋到縣黨校旁邊,我要頭枕著黨校,面朝著紅軍走過的路,永遠的看下去。”1996年盧氏縣委專門為他立了一塊刻著紅五星的墓碑。至此,老先生終於躺在黨的懷抱裡。雖然陳老先生一生沒有入黨,但我們在他身上可以看到一個共產黨員的堅持和信仰,他用他傳奇的一生為我們上了最深刻的一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