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習慣的培養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第一課,一個好習慣將會對一個人未來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然而如何才能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成為了令許多家長頭疼的問題。
掌握正確的方法,你會發現,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並不難。
北京市婦女聯合會主辦、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承辦的北京市家庭教育指導服務2021年“新蕊雲課堂”系列講座第3期(總第41期)特別邀請了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所原所長梁雅珠做客直播間,教您“五步法”養成兒童好習慣,建立好品格,成就好未來!
本次活動透過北京市社群家長學校線上課堂、新浪等平臺和微信群同步直播。當日直播活動火爆,且受到了大家的持續關注。如果你錯過了直播,趕快來看一看我們整理的乾貨內容吧。
掃碼回看精彩內容
01
什麼是好習慣?
什麼是好習慣?做有益於自己、有益於他人、有益於社會並且長期堅持的事,直到成為一種好的習慣性的行為,我們稱之為好習慣。
好習慣的養成會給孩子的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礎。
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說,“凡人生所需要的重要習慣、傾向、態度,多半可以在6歲以前培養成功”。
6歲以前是人格陶冶和培養好習慣的關鍵期。
其實行為習慣的養成,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了,雖然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越早養成越好,同時也要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實際發展水平。例如:
3~4歲時,可重點培養的好習慣有:會洗手,特別是飯前一定要洗乾淨手;獨立進餐;大小便如廁;做事情善始善終;東西用完歸位。
4~5歲時,可重點培養的好習慣有:與同伴友好交往,懂禮貌,懂謙讓,學會等待。
5~6歲時,可重點培養的好習慣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剋制、自我約束,喜歡閱讀。
02
學會“五步法”,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第一步是“確權”,即明確權利,簡言之就是父母要把做事情的權利歸還給孩子。
其實,孩子的好習慣往往是在生活實踐當中習得來的。孩子是獨立的個體,父母不妨試著與孩子“劃清界限”。
明確哪些權利是孩子的,孩子能做的事,父母儘量不要伸手,讓孩子獨立完成。無須“包辦”或替代過多,這樣孩子就會慢慢知道“我要做什麼”“我怎麼做”。
第二步是“談判”,列出清單、明確任務。
父母要以平等的身份來與孩子交流溝通且達成共識,獲得孩子的認可。其實,孩子到4歲時就已經具備了溝通的能力,這時,父母不妨試著跟孩子平等“談判”。
從一日生活入手跟孩子一起列清單,很明確、很清楚地列出來孩子應該做哪些事、怎麼做、應該做到什麼程度。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這份清單也應是全家人共同遵守的規則,以身作則,成為孩子養成好習慣的榜樣。
第三步是“立規矩”,這是養成好習慣的一個核心問題。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矩要從一點一滴做起。“不要以惡小而為之,不要以善小而不為”,好習慣的建立同樣要遵循這個原則。
在立規矩的過程中,要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懂得規則面前人人平等。
規則一旦建立,全家人都要遵守,不能有雙重標準,父母如果沒有做到也需要接受懲罰。
此外,還需要讓孩子對規則產生一種敬畏感,特別是要明確邊界感、守住底線,明白哪些規則和底線是一定不能突破的。
孩子如果破壞了底線養成了不良的習慣, 再糾正起來其實是非常難的。
第四步是“行動”。
前三步是好習慣養成準備期,“行動”是最關鍵的,也是最艱難的。
如何 “行動”呢?其實就是堅持不懈、持之以恆。行動時,父母要堅持“一致性”和“一貫性”原則:
“一致性”就是規則一旦建立,大家都要遵守;“一貫性”就是在正常的情況下,要讓孩子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地去執行。
當然,也需要根據孩子自身的實際發展水平和現狀做出適當的調整,不要攀比,更不能期待一步到位。
不妨從一小步開始行動,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去體驗、去試錯和修正自己的行為。
父母也需要及時鼓勵,幫助孩子在養成好習慣的過程中也逐步學會接納自我,建立自信心。
第五步是“檢驗”。
習慣成自然,當孩子在不需要提示時仍能自覺主動地做出良好的行為時,就是好習慣養成的標誌。
如果孩子未能養成好習慣,父母也不要過分擔心,可以根據檢驗結果來調整最佳化過程,比如孩子做事拖拉,父母不妨試著先把權利還給他。
讓孩子知道這是他自己的事,然後談判的時候要說明規則和要求並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
接下來就是行動,也不要一步到位,本該10分鐘完成的事,父母不妨再多給孩子點兒時間,並注意及時鼓勵。
慢慢地孩子就能提高效率,自覺地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事情,自然而然地養成了自律的好習慣。
03
養成好習慣,與孩子共同成長
父母要用一顆平常心理性客觀但又積極地看待孩子的進步。不要因為心情好忽略孩子的錯誤,更不能因為情緒不好否定孩子的進步。
改變孩子已有的不良習慣需要一個過程,養成一個好習慣也是需要時間的。在習慣培養的過程中,父母要學會寬容地對待孩子不好行為的反覆,給孩子足夠的耐心。
理解孩子是溝通的基礎。父母不能一味地批判孩子,更切忌嘮叨。要學會傾聽孩子的意見,瞭解他的需要和想法,發現孩子與教育的契機更重要。
04
直播間精彩互動
Q1: 我們是女孩,上幼兒園中班,她的坐姿特別不好,一會兒把腳翹到桌子上,一會兒又是盤腿兒坐,就是不能好好規矩地坐著,這是行為習慣的問題嗎?應該怎麼糾正呢?
孩子的坐姿站姿在一定程度上是家庭教養的體現。如果孩子坐姿不好,父母從第一次發現就要糾正,越早糾正,難度會越小,而且坐姿不好的時候要隨時提醒,不能讓孩子形成習慣。
其實,在好習慣養成這件事上,很多時候“第一次”都很關鍵,父母的堅持和規則清晰,會讓孩子的好習慣養成更加順利;父母的妥協和退讓,可能會讓習慣培養前功盡棄或變得困難重重。
Q2: 孩子就是養不成和別人打招呼的好習慣怎麼辦?
首先,父母要試著理解孩子不打招呼的原因,可能是孩子發展到一定年齡害羞不好意思,也可能是孩子當時情緒不好不高興。
如果他只是偶爾不打招呼,父母沒必要特別在意,更不要負強化。
如果這種情況總是出現,父母也不要責怪孩子,而是要有意識地幫助孩子,比如告訴孩子有禮貌的人是受大家歡迎的,幫助孩子在家裡用玩偶練習怎麼與人打招呼,在此過程中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形成好習慣。
父母的榜樣示範作用也很重要,出門在外時,父母可以經常主動地跟人打招呼,帶孩子體驗到人與人之間打一聲招呼時相互傳遞的溫暖和正能量。
Q3: 孩子特別馬虎,有時候考試並不是不會做,事後再看都是馬虎造成的錯誤,怎麼才能養成認真仔細的好習慣呢?
孩子出現這樣的問題,往往是因為他做事不夠細緻,總是潦潦草草。雖然性格沉穩的孩子往往做事細緻,性格毛躁的孩子可能會比較粗糙,但是認真的好習慣也是可以通過後天的訓練來培養的。
培養孩子認真做事的習慣非常重要,但是這裡想給父母一個建議,叫“沒指望”— 父母要做到讓孩子不再“指望”父母,讓他為自己的馬虎“買單”,讓他自己去發現錯誤並思考如何糾正錯誤。
把糾錯的權利給孩子,孩子就會有糾錯的能力,馬虎的問題也會隨之解決。
北京市家庭教育指導服務“新蕊雲課堂”,由北京市婦女聯合會主辦,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承辦,北京出版集團父母必讀雜誌社作為媒體支援。
2021年,“新蕊雲課堂”藉助移動互聯技術,聚焦家庭教育熱點話題,邀請來自兒童心理、教育、社會學等領域專家,在北京市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線上平臺開展10次互動直播,為廣大家庭提供科學指導和服務。
來 源
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