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羅鍋(劉墉), 系清代政治家、書法家, 清乾隆、嘉慶時期名臣, 劉統勳長子。這些年, 演繹他的電視劇比較多(最近不是又出來了一部電視劇《劉墉追案》嗎?!)。劇中, 編導們往往將他拔的很高;好些時候, 都將他塑造成了可與和珅相抗衡、在乾隆皇帝跟前頗受信用的一代幹臣。其實不然! 在真實的歷史上, 他不但無法與和珅相抗衡、相比擬;既便與他父親劉統勳相比, 也是差之較遠。從歷史影響力、君王寵信、以至最終成就上, 他其實還沒有他老爸(劉統勳)那麼大、也混的那麼好!
劉墉(1720—1804年),字崇如,號石庵,劉統勳長子。
劉墉生於官宦世家,因父親恩蔭而直接以舉人身份參加科舉。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劉墉在江蘇學政任上時,曾檢舉徐述夔的著作悖逆,掀起一場文字獄。其為官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潔而聞名於世,特別是其擔任江寧知府時,深得百姓愛戴,甚至被比作宋朝的包拯。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他支援監察御史錢灃彈劾貪官、和珅黨羽國泰,因其主持正義,被寫進了公案小說《劉公案》中。嘉慶四年(1799年年),劉墉參與了對和珅的清算審理。
劉墉官至吏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太子少保。嘉慶九年(1804年),劉墉善終於北京家中,享年84歲。死後被追贈為太子太保,諡號文清,入祀賢良祠。
劉統勳(1700年2月11日—1773年12月29日),字延清,號爾鈍,山東諸城(今山東高密)人,清朝政治家,系劉墉的父親。
雍正二年(1724年), 劉統勳中進士,後歷任刑部尚書、工部尚書、吏部尚書、內閣大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及軍機大臣等要職。
劉統勳官至宰相,為政四十餘載清廉正直,敢於直諫,在吏治、軍事、治河等方面均有顯著政績。比之劉墉, 其功績更全面、影響力更大!
自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開始,劉統勳正式進入清朝權力中樞,擔任軍機處行走(後來正式成為“軍機大臣”);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劉統勳領“東閣大學士”並監管禮部、兵部事務。所謂,“大學士非兼軍機處,不得為真宰相”,此時的劉統勳官居正一品,行政級別為正國級,已經成為乾隆王朝真正意義上的宰相矣!
成為宰相以後,劉統勳又先後擔任“翰林院掌院學士”、“上書房總師傅”、“殿試閱卷大臣”、“國史館總裁”、“《四庫全書》總裁官”,成為了乾隆皇帝真正意義上的左膀右臂、肱股之臣。劉統勳逝世後, 乾隆曾言道:“我失去了一位得力助手”,“劉統勳不愧是真宰相”,還親自作輓聯和懷舊詩,將劉統勳列為五閣臣之一,並追授太傅、賜諡號文正。
無論是生前曾擔任過的職務, 還是死後的追授與賜諡, 劉羅鍋(劉墉)與他父親相比都至少相差了一、兩個級次!
劉墉生前最高職務僅為內閣大學士, 而劉統勳做到了軍機大臣(為握有實權的真宰相)。
父子倆人逝世後, 劉墉僅被追贈為太子太保,諡號文清;而劉統勳被追授的“太傅”、以及所賜諡號“文正”, 那可是一等一的文臣待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