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箇中國的成語“國雖大,好戰必亡!”這句成語什麼意思?說的是中國歷史上的封建時代,一旦經濟強大後,不是大興土木就是征戰,最後是經濟透支,橫徵暴斂,民不聊生,國家敗亡。
那麼這句話是否正確呢?從歷史傳承上來看,這句話當然是沒有問題的,那麼真實的歷史是否證明這句話呢?
我們先來看看,國外的歷史。國外的歷史,尤其是歐洲的歷史,最為我們熟悉的就是羅馬帝國了,羅馬帝國是世界上存在時間最長的帝國之一,另一個是奧斯曼土耳其。羅馬帝國在其存在的1400多年裡,產生過多為知名將領,諸如:盧庫魯斯,率軍遠征小亞,打敗米特拉達悌六世,追擊至亞美尼亞,接著打敗亞美尼亞國王提格拉尼一世,攻陷其首都。還有龐培,安東尼、凱撒、屋大維。到了圖拉真時代甚至遠征東方,佔領亞美尼亞,進入兩河流域,打敗帕提亞軍隊,攻佔其首都,直抵波斯灣。
所以說在羅馬帝國存在的大部分時間裡,羅馬是因為軍事擴張而強盛的,它打敗了迦太基人,打敗了高盧人,打敗了馬其頓,最後擴張到極致時,地中海都成了羅馬的內湖!羅馬帝國並沒有因為好戰亡國,反而好戰興國,其實看看蒙古帝國,就明白這個道理,在元朝建立後,蒙古貴族開始享受,放棄了草原生活,逐步走向衰落。
為什麼,羅馬帝國還有蒙古帝國在放棄了好戰的生活以後,反而走向衰落了呢?
這跟中國大一統朝代的戰爭情況完全不同。中國大一統后王朝所進行的戰爭,幾乎都是給自己的國家和人民帶來災難的,哪怕是勝利了,也沒撈到什麼好處。比如漢武帝打匈奴,軍事上的輝煌勝利只是消除了匈奴的威脅,搶了些牛羊和河套地區。對匈奴的打擊是巨大的,逼得匈奴西遷,甚至改變了世界格局。但漢朝也搞得民窮財盡,把文景之治國家幾十年的雄厚底子敗了個精光!得到的好處卻很少。
其餘朝代的對遊牧民族的戰爭大體如此,耗盡國力,得不償失。因為貧窮的遊牧民族沒有多少財富給你搶,草原荒漠的土地對農耕民族也沒有什麼吸引力。戰爭只是為了抵抗侵略的不得已行為。所以我們老祖宗才會留下“國雖大,好戰必亡!”的古訓,告誡後代不要窮兵黷武。
比較漢朝與羅馬,我們就涉及了一個戰爭價效比的問題。
以布匿戰爭為例,羅馬在與迦太基的三次戰爭中,付出的代價不小,特別是第二次布匿戰爭,漢尼拔在羅馬本土縱橫馳騁二十年,未嘗一敗,給羅馬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但是最後羅馬在第三次戰爭中滅掉了迦太基,不僅完全摧毀了這個商業上的競爭對手,而且獲取了大量土地和奴隸,奪取了大量的財富。這種戰爭的價效比是很高的。羅馬對埃及的征服也是如此。這些都是富庶之地,征服他們可以帶來巨量好處,相比之下,戰爭的那點付出就是非常值得的了!
反觀中國周邊的民族,都是窮山困壤,跟他們作戰,代價巨大而收穫甚微。
所以,軍事征服非但沒有讓羅馬衰落,反而是更加強大。相反羅馬真正衰落是什麼時候?是它停止擴張,專心享樂的時候。巨量的財富、奴隸使羅馬貴族裡興起了一股奢靡享樂的風氣,這種風氣又必然伴隨著道德的淪喪,勇氣的消失。到最後羅馬帝國的軍隊裡面出現了很多異族軍隊組成的僱傭兵,在只能靠蠻族的僱傭軍來保護自己的時候自然而然導致羅馬軍隊的戰鬥力下降,最後導致羅馬帝國的衰落。這就如請狼來保護羊圈,最後狼把羊吃掉了!
那麼,美國和羅馬帝國是否類似?可以這麼說,近代以來任何一個世界大國,尤其是超級強國,都存在和羅馬帝國類似的處境。其實中國任何一個大一統王朝的建立,都伴隨著持續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戰爭,誰的戰鬥力強,誰就能擴大地盤,而且擴大的都是富庶之地,就像宋朝統一滅南唐,那可都是江南富饒之地,增加了稅收財富,增強了國力,反而與契丹,金國的戰爭才讓宋朝吃不消,反之,契丹、金國對宋朝的入侵增強了他們的實力。為什麼?因為他們兩國獲得的是富饒之地。
所以說國家實力增強以後,任何國家都會向外進行軍事或者經濟擴張,用來獲得更多的利益。簡單說就是看他的這種擴張是否具備價效比。
目前來看美國對外作戰是相當剋制的。最大的失敗應該是越南戰爭,美軍先後投入了近65萬人的兵力,消耗了4000多億美元,最後灰溜溜地撤退,什麼也沒得到。
越戰後,美軍就很少有在國外打大仗,尤其是持續作戰的情況。海灣戰爭是一錘子買賣,打格瑞那達、巴拿馬都是閃電攻擊,閃電獲勝。直到世貿大廈被拉登用飛機撞了,美國這才一反常態開始反恐戰爭,包括派兵攻打阿富汗,派兵攻打伊拉克。
控制中東,好生意,又能控制世界能源命脈,又能賣武器發大財。這價效比不要太高!打阿富汗呢?除了軍火商發了大財,對於國家來說,啥都沒撈著,連內褲都賠出去了!這種仗多打幾次,美國想不衰落都不行!可惜美國人不傻就是塔利班建國他也要撤出,不作這種賠本買賣。不過由此可見,美國人對於向外擴張還是有一定的操控能力,不像納粹德國、日本軍國主義那麼瘋狂。
所以按照美國現有制度,連阿富汗幾千駐軍都要撤退,未來大規模向外入侵導致國家崩潰的可能性,顯然不大。同時美國的擴張並非古羅馬時代單一的軍事擴張,而是軍事、經濟、文化的三維立體攻勢
所以說美國最大的問題跟有羅馬一樣的地方,也有不一樣的地方,但是三維擴張肯定不會導致美國衰敗,只有國內問題是最大的隱患——當然,具體問題不一樣。羅馬是喪失了進取心,沉迷享樂。美國共和制度的衰落註定不會是因為軍事擴張而起,一定會是因為內部爭鬥的殘酷胡鬧而致。尤其在經濟狀況出了問題的時候,美國的民主必定會讓內耗加劇。
美國現行的民主體制已經經歷二百多年,這種體制的弊端在逐步體現。那就是效率低下、內耗增加從而導致國家問題越來越多,但是 這種體制在類似於國家解體等特別重大問題上也有糾錯功能,比如特郎普連任失敗就是一種糾錯。
一旦美國文化中的選舉自信怕丟失了。這就是美國共和制度衰落的開始。去年的拜登和特朗普之戰,拜登和特朗普的選戰究竟有沒有人舞弊依然沒有證據,只是過程太詭異了,大比分領先的特朗普莫名其妙的就輸了,還只輸了那麼一點點。特朗普作為媒體沒朋友,個人的自媒體賬號都被封殺的末代總統,導致了很多美國選民不再相信選舉的公正,有人闖進國會鬧事就是開始,攻進國會山的人群中的一個口號,有人站在站在參議院大廳的主席臺上對著鏡頭高呼:“特朗普贏得了大選。”
子彈還要再飛一大段時間,一定會有人中彈倒地的。
從羅馬的經驗看來,美國的共和制度大機率、可能、也許、應該會亡於參議兩院的男女議員老爺們的胡作非為。如果2024年的選舉再次出現詭異的事情,可能在百年未遇的大變局下,美國真的要坍陷了,儘管這個坍陷過程可能需要很長時間,也許二十年,也許五十年,還要經過幾輪總統替換,幾屆議長起伏。
可是,二十年,五十年,在歷史長河中其實只有一瞬間,也是說來就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