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多年沒有被盜並不是盜墓賊發善心,而是他們根本就沒有盜墓的機會。
明孝陵自1381年才開始修建,當時馬皇后身體欠安,朱元璋便命令李新來主持修建陵墓,要不然,馬皇后去世了沒有地方安葬豈不是尷尬。
在1382年,馬皇后就去世了,同年九月就被葬入其中。因為馬皇后諡號為“孝慈”,因此這座陵墓也被稱為“孝陵”。
馬皇后在明孝陵裡面躺了十幾年,一直到公元1398年,朱元璋才被朱允炆正式安葬到陵墓中與馬皇后合葬。
從公元1398年開始至今為止,已經有600餘年的時間。作為一座帝王陵墓,其中陪葬品的價值想必是一個天文數字。
自明代以來,600多年的時間裡,想必打過明孝陵主意的人並不在少數,但明孝陵之所以能夠安穩度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其地位位置獨特、超強的防盜措施以及歷史機緣所致。
明孝陵所在山體位置獨特
明孝陵在公元1382年開始修建,此時的大明朝已經發展了十幾年有餘,國力處於蓬勃上升期。作為開國帝王的陵寢,其規模以及投入還是頗為巨大的。
由於當時朱元璋都城還在南京,因此在南京附近找一塊龍興之地就成為了理所當然的事情。經過綜合考慮,朱元璋最終決定將陵墓修建在紫金山獨龍阜玩珠峰下。
明孝陵選址在獨龍阜的山峰,是一座堅固的石頭山。修建時採取的方法也頗為講究,需要工匠將整座山橫向掏空,然後再往下修建地宮。
在這種情況下,地宮就不容易暴露在盜墓賊的面前,不管是洛陽鏟還是開盜洞,都需要將山體打穿才可以接觸到地宮。
如果盜墓者想要盜墓,只能選擇野蠻粗暴的方式爆破才可以做到,最起碼能把山炸開的那種量才行,這個藥量,並不是幾個毛賊可以承受住的。
除了難度大之外,紫金山距離南京位置很近,而且不管是在明代還是之後清朝以及民國,南京城都是一個重要城市,盜墓賊只要是在紫金山活動,就會暴露在南京城的視野當中,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讓盜墓變得難上加難。
明孝陵防盜措施極強
上文也說到,明孝陵採取的是一種將山體直接打通,然後再向下建地宮的方式建造,因此盜墓賊要想進入墓道之中,就必須走墓道,不然就得用大量炸藥爆破山體才行。
要想進入墓道,除了炸藥爆破之外,另一種方法是在山頂上方打一條盜洞,直接通往下側地宮。理論上可行,這樣最起碼規避了因為爆炸聲音太大而招來官兵的風險。
但盜墓賊能想到的辦法,建造墓穴的工匠又怎麼想不到。明孝陵在修建時,墓穴通道根本就沒有放在山的正中間位置,而是偏向其中的一側,而且入口處還做了處理,用相同的石材封閉墓道門口,讓洛陽鏟也失去了作用。
在這種保護措施之下,盜墓賊連找洞口都成了一件異常困難的事情。
除此之外,在明孝陵寶頂上方,封土堆下面並不是直接用土或者巨石掩埋,而是採用了數額巨大的鵝卵石。這些鵝卵石就是古人所傳的“流沙防盜”。
盜墓賊只要是打盜洞,其中的鵝卵石就會傾瀉到洞內,將盜洞堵住,人沒有進去還好,人進去之後,一旦發生坍塌,基本生存無望。
當然,這僅僅是進入墓室前的幾個小措施,這還不算墓穴內的機關與暗道。
機緣巧合讓明孝陵躲過無數次浩劫
單純憑藉明孝陵的堅固以及超高的防盜系統,並不足以支撐其600年不被損壞。最起碼在大明存在的這276多年,明孝陵是有孝陵衛來保護的。
孝陵衛以保護明孝陵而存在,人數足足有5600多人。在這麼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的保護下,一般的盜墓賊根本就不敢來明孝陵撒野。
等到明朝統治結束後,滿清在中原建立了政權。由於滿清統治的特殊性,明孝陵又被滿清政府重點保護起來。
滿清原本是東北女真部落,李自成在推翻明朝後,讓滿清撿了個漏。但是他們自己也明白,滿清人數遠遠少於中原百姓,他們面臨的一個大難題就是如何統治數量龐大的百姓們。
而且滿清統治前期,反清復明呼聲很高,各地民間組織此起彼伏。為了拉攏人心,康熙皇帝就曾經在明孝陵前“三叩九拜”還曾提筆寫下“治隆唐宋”的牌匾。
乾隆也曾有樣學樣,跑來南京祭奠明太祖的陵墓,為的也是拉攏民心而已。雖說如此,也是這些原因,讓明孝陵在清朝統治的這200多年受到了保護。
到了民國時期以及新中國建立後,隨著人們文物保護意識的加強,明孝陵便再次被著重保護了起來。幾大因素也就使得明孝陵在600多年間一直沒有被盜。
後記
明孝陵自從洪武14年修建到永樂三年竣工,修建了近30年,不管是墓穴的規模和造價,都堪稱明朝皇陵之最。
當然,明孝陵能夠歷時600餘年不被盜,一方面和墓穴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有關,另一方面也和墓穴本身的設計以及防盜系統有關。
還有一點,那就是明孝陵和歷史的機緣有關。最幸運的是清朝統治者為了拉攏民心,強行保護了明孝陵近300年,讓明孝陵度過了最危險的一段時間。
如今,明孝陵會一直保護下去,未來我們的後代也會透過明孝陵來了解更多關於“布衣天子”朱元璋的傳奇一生,這對於我們來說,是一筆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