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焦運傑 校對/李俊慧團隊
二月不冷,三月不熱?
受多種因素影響,2022年3月的智慧手機新品釋出較往年相比,略顯冷清。
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3月,包括小米、iPhone、realme等在內的三個手機品牌共計釋出了七款新品,而2021年3月同期共計有9家品牌釋出了22款新品。
從參與新品釋出的廠商數量來看,2022年3月同比去年3月減少了6個品牌,釋出的新品手機數量也大幅減少了60%左右。
這多少令人感到意外,因為在過去幾年間,每年3月都是各大手機品牌廠商“推陳出新”的關鍵時期,也是上半年新品釋出的高峰期。
除去釋出數量極少外,剛剛結束的2022年3月,新品手機發布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地方?
盤點一:2022年3月新品釋出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60%,小米新品釋出更為積極
2021年3月,包括OPPO、realme、vivo、華碩、魅族、努比亞、榮耀、小米和一加在內的9家廠商共計釋出22款手機,在釋出的22款手機中14款定位旗艦機,8款則是中端以及千元機。
可以看出,所有廠商幾乎都擠在了3月進行手機發布,不管是旗艦機,中端機亦或是千元機都出現在3月的釋出中。3月的新品釋出也不乏多款遊戲手機的出現。
釋出日期上來看,3月10日之前共釋出9款新品,基本一天釋出一款,而3月11日到3月20日共計釋出3款手機,平均三天釋出一款,三月21日到3月31日共計釋出10款手機,基本算是一天一款了。可以月初與月末都是非常熱鬧的時間段。
2022年3月,包括小米、iPhone和realme在內的3家廠商共計釋出7款新品,釋出數量明顯減少。甚至不足2021年3月手機發布數量的三分之一。
一方面是今年的春節相比去年提前,導致年後的2月成為手機發布的主場。而另一方則是廠商的創新真的進入了瓶頸。沒有太多亮眼表現的手機。之前不斷預熱的小米12Ultra也遲遲沒有釋出。
說明這次廠商的釋出也格外地謹慎,可能會像幾年前那樣,5月重新成為手機發布的主場。3月釋出的手機型別上,旗艦機共3款,剩下的全部定位中端機。
而在釋出日期上,除去iPhonese3,剩下的手機全部在3月下旬釋出。值得一提的是3月釋出的7款手機中5款是小米釋出的手機,無疑3月也是小米釋出的主場。
盤點二:2022年3月釋出的新品手機以後置三攝為主,螢幕以打孔為主
2022年3月釋出的7款手機中,採用後置三攝的手機6款,採用後置單攝的手機一款。
如果蘋果在3月沒有釋出新的iPhonese3,3月釋出的所有手機都將採用後置三攝。而6款後置三攝的手機第三個攝像頭均為戰術鏡頭,其中4個攝像頭畫素為200萬,兩個攝像頭畫素為500萬。而第二個攝像頭也以廣角為主。在前置相機上,畫素以2000萬以及1600萬為主。
螢幕設計方面,2022年3月釋出的7款手機,採用打孔方案的手機6款手機,而只有iPhonese3不屬於這個時代的產物,依舊採用的是三段式的螢幕設計。似乎還是在致敬經典。在螢幕上2021年甚至是今年廠商均沒有太大的改變。畢竟目前打孔屏肯能依舊是最受使用者歡迎的螢幕設計。
指紋方面,小米釋出的5款手機全部採用側面指紋設計,realme釋出的手機採用的是螢幕指紋。而iPhonese3依舊採用的是touchID解鎖。
螢幕重新整理率方面,2022年3月釋出的手機除去iPhonese3外全部採用120Hz高重新整理率。
螢幕材質方面,同樣除去iPhonese3外所有的手機都採用oled螢幕。目前,LCD螢幕基本只有在千元機上才能看見。
盤點三:2022年3月釋出的新品手機電池容量依舊客觀,驍龍聯發科處理器釋出手機數量對等
2022年3月釋出的7款手機中,6款手機電池容量在4500mah以上,同樣除去iPhonese3以外。不論是小米釋出的手機或是realme釋出的新品。電池容量都非常可觀。對於外出足夠一整天的使用。
2022年3月釋出的7款手機中,5款手機充電功率在100w以上。6款手機充電功率在65w以上,最高的充電功率達到150w。可以看出目前100w充電功率已經在不同檔位的手機中開始普及,後續也應該會被更多旗艦機使用。
2022年3月釋出的手機中,採用驍龍處理器的手機3款,採用聯發科處理器的手機3款,採用蘋果A15處理器的手機1款。
在小米釋出的新手機中,聯發科處理器被小米認可,搭載在紅米K50全繫上。而realme釋出的新款手機也同樣選擇聯發科處理器。雖然之前聯發科處理器的應用最佳化一直被很多人詬病,但是這次依然還是真香了。
可以看出,如果想要做價效比的手機,聯發科處理器依舊是首選。
當前,基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市場中不確定性因素和干擾因素不斷加大,對於各大手機廠商新品釋出計劃安排都產生了巨大影響,也對市場競爭產生很多不利因素。
相信伴隨氣溫的不斷走高,以及相關風險因素的管控加強,預計上半年至少還有一波次的新品手機發布熱潮。
(中國政法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長期關注、及等相關政策、法律及監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