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之夢
受當時生命觀和宇宙觀影響,馬王堆漢墓被營造成現世、冥間、仙界雜糅的空間,既是死者的地下家園,也是靈魂幻化的場所。透過漢初特定的禮儀,結合南楚喪葬習俗,將生者對逝後世界的臆想與種種祈求,寄託於墓葬設定以及天象、祥瑞、昇仙、辟邪等影象中,表現出強烈的生命意識和永生期盼,這是漢代思想和藝術的深湛結晶。
它全長2.05米,由三塊細絹拼合而成,頂端橫裹一根竹竿,中部和下部四角各綴有青黑色的麻穗兒,橫鋪著像一件衣服。遣冊中稱它為“非衣”,是用於引魂昇天的。出殯時人們用一根竹竿將它高高地挑起,舉在出葬隊伍的最前面,入葬時將它覆蓋在內棺上,作為墓主靈魂昇天的媒介。
帛畫自上而下分別描繪了天上,人間和地下三個部分。居於中間最醒目位置的老婦人,就是辛追在人間的形象了,她錦衣華服,手持柺杖緩緩西行,身後跟著三個面容姣好的侍女,面前兩個男子跪地迎接,腳下華麗的帷蓋下是她的家人,正擺放著各類祭祀供品悲痛地悼念她。帛畫頂端披髮而坐的人首蛇身的神怪是人們想象中的天國主宰,據《山海經》記載,這種神怪叫“燭龍”,能呼風喚雨,掌管四季晝夜的交替。神怪的左右兩邊分別是一輪彎月和九個太陽,彎月上站著蟾蜍和玉兔,九個太陽藏在扶桑樹中,最顯眼的太陽上還站著一金烏,這實際上是古人對太陽黑子的觀測結果。帛畫的底端就是人們想象中地下世界,那裡有兩條專門興風作浪的交纏鯨鯢,其上立一巨人,他雙手託著大地,保護著大地不受侵擾。
這幅帛畫構形完美,色彩和諧,畫面浪漫神秘,將人們心中的宇宙和想象中的死後世界交織,體現著漢代“魂氣歸天”的觀念,是我國古代藝術中的瑰寶。
天界部分,畫在上端最寬闊的地方。右上角,一輪紅日,日中有金烏,日下的扶桑樹間,還有8個太陽。左上角一彎新月,月上有蟾蜍和玉兔,月下畫著奔月的嫦娥。日、月之間,端坐著一個披髮的人首蛇身天帝,一條紅色的長尾自環於周圍,天上有一道天門,有守衛的門吏。另有神龍、神鳥和異獸相襯,顯得天界的威嚴和神聖。
畫面的下窄部分,上為人間下為地下。人間以玉璧為界劃分成上下兩層,上層是墓主人的昇天,下層是對墓主人的祭祀。本圖是墓主人昇天影象。墓主人拄杖,面向西方,前有小吏迎接,後有侍從護送,很有氣魄。
人間之下有一巨人赤身裸體,可能是地神,雙手舉起一白色平臺。象徵著大地。平臺之下,即古人通稱的水府(黃泉),巨人腳踏鯨鯢,胯下有蛇,使人感到陰沉昏暗。
豨墓出土的“T形”帛畫比辛追墓的“T形”帛畫製作年代更早,畫幅更大,影象內涵更豐富。帛畫主題和辛追墓帛畫一樣,也是用以引魂昇天的,只是兩者的佈局和結構略有差別。
與辛追墓帛畫中的一輪彎月和九個太陽的天上世界不同,利豨墓帛畫的天上世界是一個太陽和滿天的星斗。象徵天國入口的天門下移到了帛畫的中部,守衛天門的仙人穿著清秀的黑色長袍相向對坐。畫面正中的墓主人利豨身穿紅袍,頭戴長冠,腰佩長劍,在侍從護衛下緩緩昇天,他的家人正在旁邊進行著祭祀。
利豨地下世界的左右兩側是兩條相互纏絞的巨龍,它們一首向上,一首向下,張口吐舌,互動穿過畫面中間的巨型谷紋璧向上盤繞。畫面中的巨人雙手擎龍,控制著巨龍,保護著大地,使人間不受侵擾。
帛畫大體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上部,即拼幅加寬的部分,繪日、月、星辰、升龍、鳳、蛇身神人及神人騎魚等影象;下部,即未拼幅加寬部分,繪交龍及墓主人影象。內容與馬王堆一號漢墓T型帛畫基本相同。
上部是象徵著天上的境界,右上角繪一輪紅日,日中繪一正側面黑色鳥,頭向內,兩足彎曲。太陽四周纏繞著扶桑樹的枝葉。左上角繪一彎新月,月上有蟾蜍,用墨勾形,硃色點斑紋。蟾蜍左右側有二鶴飛翔,頭戴冠,頸系組帶。左上角有一向右上方奔跑的朱眼白色玉兔。畫面上部間隙,會有八十多個硃色圓點,很可能是星辰。
日月之間的頂端,有鳥,左右各四,頭戴冠,頸系組帶,長頸高足,斂翼垂尾,仰首嘶鳴,作奔走狀。下方一鳥,飾珠玉,頸系組帶,展翅飛翔,鳥形似鶴。古人認為鶴是護送靈魂上天的神鳥。日月下方有二龍,左硃色,右青色,張口吐舌,騰飛相對,作上升狀。左側龍尾上有一巨鳳,頭引伸向上,反首用嘴銜住龍尾,展翅,長尾。
畫面正中繪一身穿青袍的人,身下似為蛇身纏繞,模糊不可辨認。其下方一平板上面,陳設著七個盒,內填白、朱、青三色。兩側上方各繪一神人騎魚,神人頭戴“爵弁”,魚作騰躍狀,形似鯉。魚也與死者靈魂得以昇天有關,因古人認為魚也能“神變”。平板下方左右側,有兩個騎偶蹄動物的人,頭戴“爵弁”,裸腹赤足,穿黑色短褲,一手執朱繩牽著異獸,一手拉牽著一隻環鈕的特鍾,鐘下繫有組帶,上端飾羽葆(即野雞尾毛)。
在帛畫上下兩部分交界的地方,繪著兩個呈倒T字形有橫座的柱子,內硃色,外石黃色,四周飾雲紋和羽葆,形成門道,應為天方的闕。柱間兩人相向對坐,著清秀黑色寬大長袍,頭戴“爵弁”,可能是把守天門的“帝閽”。
帛畫下部兩側各繪兩龍纏絞,左為青、黃色,右為朱、白色,一首向上,一首向下,張口吐舌,互動穿過畫面中部的谷紋巨璧,龍身極長,尾部直垂至畫面下方的兩角。以谷璧交龍為界,將下部畫面自然地又分成兩個部分。
谷璧以上,四個龍首之間繪一組人物。中間偏左繪一高大的男子,左側有三個男子相迎,右側有六個侍從相隨。這高大的男子,頭戴頂作鵲尾的劉氏冠,腰間佩劍,身著朱領紫色長袍,拱手徐步似向左行進,應是墓主人形象。墓主人身後有一侍從張舉華蓋,一侍從手持長矛,矛下繫有纓結,後面還有四個女子並列隨從。這些任務,都作半側面像,身穿朱、青、黑色長袍。人物的腳下,有由兩層組成的白色平臺,兩層之間飾以三個玉璧,璧間用組帶穿插連線組成連續圖案。臺下兩側各有一隻赤色斑豹,用頭和臀部頂著平臺,俯身向下,回首向後,顯得很機警。
人物的上端,繪有帶垂帳的華蓋,垂帳硃色,華蓋黑色。蓋上有兩隻長尾朱雀相對而立,中央飾有珠玉和羽葆。如果華蓋象徵著屋頂,那麼華蓋上對立的長尾朱雀珠玉和羽葆,則可能是建築物上的裝飾。
谷璧以下懸掛著用朱、白二色會有波折紋圖案的紫黑色帷帳,帷帳中部下段綴有用絲帶繫著的巨大玉璜,玉璜上飾珠玉和組帶。玉璜下面是宴飲或準備祭祀的場面。在一個巨人雙手託舉的平板上面,有八個作半側面的女子分坐在左右兩側,中間陳設著四個壺,右側有四鼎,左側似盒,平板的左右邊緣,各陳設兩個樽,口沿和腹部用硃色繪鋸齒紋。平板下飾有珠玉、羽葆和硃色雲紋。
平板下的巨人赤身裸體,頭上有葫蘆形髮髻,嘴上有須,下著黑色短褲,雙手託板跨坐在兩條頭尾相交的大魚上。魚的兩側,各有一大龜,龜背上揹負著一方形物,擁帶捆紮著。巨人兩側各有一隻鳳鳥,棲立於龍尾。畫的最下端中部繪一白色壺,用墨線勾壺形,腹部和頸部繪雲紋,壺的兩側各有一手持鼓槌的人,作擊壺狀。
這幅帛畫與馬王堆一號漢墓T型帛畫比較,除尺寸略大之外,性質和構圖大同小異,作用相同,都是用來“引魂昇天”,是古代統治階級用來標誌禮制的禮器之一。
在辛追墓槨室中央的棺室裡,一共放置了四層套合緊密的漆棺,均以梓木製成。這種規格的套棺,在漢代禮制中只有高階貴族才能享用。四層套棺由外至內分別是:第一層黑漆素棺;第二層黑地彩繪漆棺;第三層朱地彩繪漆棺;第四層錦飾漆棺。四層漆棺上各不相同的棺畫,代表著不同的時空,寓意著辛追的靈魂由黑暗空間到天國仙府的穿越之旅。
棺外的基本顏色也是黑色,象徵著地府。在黑地上漆繪有云紋和110多個栩栩如生的神怪動物形象,就像一幅展開的連環畫,為我們描繪出一個神秘逍遙的地下世界。這個世界裡有怪神吞蛇、仙鶴啄蛇、仙人降豹、仙鶴啄食和赤豹伏地等許多神怪形象,其中出現最多的是一種似羊非羊,似虎非虎,頭上長角,身上有尾的怪獸怪神,它是以手裡抓著蛇或嘴裡咬著蛇的形象出現。
這層漆棺顏色鮮麗、畫面祥和,是靈魂穿越黑暗空間和地下世界飛昇到祥和的人間仙境。朱地彩繪漆棺的通體內外皆髹朱漆,閃耀著紅日般的光芒,紅色象徵著太陽、南方、生命和不死。在漆棺頭擋和側面部分上描繪的是第一仙山——崑崙山,山間繪有象徵祥瑞的青龍、白虎、朱雀、神鹿和仙人等。墓主人和它們一同登上了憧憬中的崑崙仙山,象徵著墓主人的靈魂已擺脫了邪魔的侵擾到達了安詳的神仙世界。
棺內髹朱漆,棺外髹黑漆。棺外橫纏兩道寬12釐米、厚6至7層的絲帶。在棺的蓋板和四壁上,還裝飾有樹紋鋪絨繡和羽毛貼花絹。這一點讓考古學家們十分驚奇,因為在棺外貼絲織品做裝飾的現象,之前只在史書中有記載,這次是迄今第一次發現實物資料。根據《史記》等書記載,在西漢,人們認為凡人要成仙,必須經過羽化的階段,即所謂的“羽化而登仙”。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人們往往會將裝殮逝去先人的內棺上貼上羽毛,實際就是給內棺穿上羽衣,希望墓主人能在羽衣的協助下達到不死仙境。
一層一層地開啟辛追夫人的四層套棺,我們跟隨辛追的靈魂經歷了昇天之路。儘管他們意識中的長生不死只是虛幻,但生命永存的信念和靈魂不滅的信仰仍讓人們執著、自信地把“死”視為“生”,將“生”以另一種形式延續著。
開啟最後一層錦飾內棺,考古學家們首先看到是22層絲、麻衣衾,包裹在這厚厚織物裡面的就是辛追夫人的遺體。當厚厚的織物被一層層揭開,辛追夫人的遺體最終展現在人們眼前時,所有人都驚呆了!她的全身潤澤,外形完整,關節仍然可以活動。皮下軟組織柔軟而富彈性,用手按壓後,可以很快恢復原位,給她注射防腐液時,血管還能鼓起。她的眼球突出,頭髮、眼睫毛、鼻毛尚存,手指、腳趾紋清晰,就連左耳裡薄薄的鼓膜都儲存完好。從外表上看,像剛剛去世不久的樣子。出土時,辛追夫人遺體身長1.54米,體重34.3公斤。據專家估測,其生前體重大約50公斤左右。
為了瞭解更多資訊,經慎重研究後專家們對遺體進行了解剖,發現辛追夫人生前患有多種疾病,如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多發性膽石症等,左肺部還有一處肺結核的鈣化灶,這大概是世界上迄今發現最早的肺結核病例。在直腸和肝臟內,我們還發現了鞭蟲卵、蟯蟲卵和血吸蟲卵。那麼她的死亡原因究竟是什麼呢?我們在她的食管、腸胃內發現了138粒半尚未消化的甜瓜子,可見辛追夫人是在食用過大量甜瓜後突發急症而亡。最終醫生們根據病症推斷,辛追夫人可能是由膽石症的膽絞痛誘發冠心病的發作而瘁死的,去世時年約50歲。
辛追墓墓坑深16米,封土高4.5米。二是密封。坑內填土夯實,槨外又填塞防潮木炭5000多公斤,不滲水不透氣的白膏泥1米多厚,與陽光、空氣完全隔絕; 墓葬具為一槨四棺,槨板共用70塊巨木拼合,最大一塊長4.84米、寬1.52米、厚26釐米,重1500公斤。四層漆棺套合嚴密。由於層層封閉,保持了棺內恆溫恆溼、缺氧及無菌的環境,排除了物理、化學、生物三方面對物質的損毀作用; 三是棺內40餘升浸泡遺體的棺液。經化驗含汞化物和氨基酸等化學成分,具有輕度抑菌防腐的作用。
辛追遺體在地下儲存兩千多年而不腐,堪稱世界防腐史上的奇蹟,在國際學術界引起巨大反響,學界將此類古屍命名為“馬王堆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