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忱智軍
在1955年9月,我軍進行了建國後的第一次授銜。在群星璀璨的將官行列中,有一個人並不引人注目,他只被授予了少將軍銜,但是他的革命經歷卻明顯與眾不同,甚至堪稱傳奇。此人的中國名字叫洪水,在這次被授予少將軍銜之前,他已經被授予了越南人民軍少將軍銜。
洪水是越南人,原名武元博,1908年10月1日出生於越南河內巴亭郡的一個富庶的大戶人家。他的父親是當地有名的地主,家裡靠著收取房租地租,就過著富足安逸的生活。
武元博從小就在法國人開辦的教會學校讀書,後來又考上了河內北圻師範學校(相當於高中)。那是在法國殖民統治下,越南人能夠就讀的最好的學校。
如果按照這樣的人生軌跡發展下去,武元博從師範學校畢業後可能會成為一名老師,也可能會在法國殖民當局謀到一份工作,反正只要他本本分分生活,並守住祖上留下的家業,過上衣食無憂的舒服日子是一點兒問題都沒有的。
可是命運偏偏就是這麼捉摸不定。1923年5月,還在越南北圻師範讀書的武元博利用假期自費去法國遊歷。在那裡,他第一次接觸到了馬列思想,並結識了胡志明(當時叫阮愛國,在1942年8月才開始使用胡志明這個名字,本文為敘述方便,統一稱為胡志明)。
從那時起,武元博就下決心成為一名革命者。那時,他還是一名只有15歲的少年。
回到越南,武元博繼續完成他的學業。從師範學校畢業後,武元博順理成章地成為了一名老師,但是他的人生軌跡已經開始發生轉折。
時間到了1925年,武元博已經不滿足於在街頭撒撒傳單、在學校裡搞搞演講,或者組織學生運動了,他在內心向往著更加轟轟烈烈的革命生活。
就在這一年的1月16日,武元博偷偷地離開了故鄉,跟隨著胡志明的聯絡員阮功秋奔赴當時中國革命的中心——廣州。從跨出家門的那一刻起,他的人生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富足安穩的生活已經徹底離他而去。
武元博歷盡艱辛後,終於到達了廣州。胡志明對這個剛滿17歲的小夥子非常信任,把他留在身邊做聯絡工作。當時的胡志明化名李瑞,在廣州的公開身份是中山先生的蘇聯顧問鮑羅廷的秘書兼翻譯。從那時起,武元博就與周公、李富春、陳延年、陳喬年等人非常熟悉。
在廣州,武元博將自己的名字改為鴻秀,其寓意取自貫穿越南南北的長山山脈中的一條名為鴻嶺的支脈,“鴻秀”的含義就是鞭策自己成為革命英雄。在粵語中,“鴻秀”與“洪水”諧音。當時雖然是合作時期,但是敵人仍將革命力量視作洪水猛獸,於是,武元博又給自己起了一箇中文的號(別名):洪水,既表明了自己要革命到底的決心,也表達了對敵人的蔑視,讓敵人聽到名字就聞風喪膽。
胡志明挑選了8個他最信任的越南青年,都取名姓李,並結拜成同姓兄弟,胡志明(李瑞)排老大,洪水(李英嗣)歲數最小,排在第九。這就是後人所說的“李氏九兄弟”,洪水成為胡志明最早的追隨者之一。
1925年6月,胡志明以“李氏九兄弟”為基礎,在廣州成立了越南青年革命同志會,這是越共的前身,洪水也成為越共最早期的成員之一。
1926年3月,經由李富春、蔡暢等人推薦,洪水進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習,他同學中的我方成員,有劉志丹、林彪、伍中豪、段德昌、唐天際、曾中生、郭化若等。在黃埔,洪水登記的名字是朱諤臣,別號洪水,可是同學們都習慣叫他洪水。
按照組織安排,洪水在1926年10月從黃埔四期畢業後,留在了軍校工作。
洪水在黃埔軍校工作的同時,還參加了胡志明創辦的越南青年訓練班第三期的學習。當時在廣州的周公、李富春、澎湃、張太雷、惲代英等人,都去訓練班講過課。
1927年,敵人發動上海“四一二”和武漢“七一五”事變,大肆捕殺革命志士,白色恐怖籠罩廣州。在危難的時刻,洪水沒有被殘酷的鬥爭形勢嚇倒,經陳一民的介紹,他秘密加入了我黨。
1927年12月11日,洪水跟隨葉劍英指揮的國民革命軍第4軍教導團參加了廣州起義。起義部隊撤出廣州後,洪水按照組織安排,經港島輾轉去了泰國,在旅泰的越南僑民中開展革命工作。
1928年6月,經組織安排,洪水再次來到中國並參加了紅軍。他先後在紅11軍和紅12軍工作。在紅12軍編入紅1軍團後,洪水開始了在毛、朱的直接領導下的戰鬥生涯。
在長期的武裝鬥爭中,洪水深切地體會到了主席軍事思想的博大精深,而他的軍事指揮造詣也在血與火的鬥爭實踐中逐漸成熟。
到了1932年,洪水已經成為了紅軍的師級幹部。這一年,紅軍在瑞金創辦的軍事政治學校(後改為中國工農紅軍學校)需要一批有文化、有革命實踐經驗、懂理論的幹部去當教員,洪水被組織選中了,與他同時被調入學校當教員還有張愛萍、伍修權、李一氓等人。
洪水還積極參加瑞金蘇區的文化活動,透過編排歌曲、舞蹈、戲劇等形式宣傳革命思想。
在1934年1月,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在瑞金召開,洪水參加了大會。會前,由於洪水是越南人,他的代表身份受到一些人的質疑。最後還是周公想出一個變通的辦法,就是讓洪水以少數民族代表的身份參會。在會議代表名單上,洪水的名字後面標註“京族”。在這次大會上,洪水被選為蘇維執委。
在第五次反“圍剿”中,紅軍在博古、李德的錯誤路線指揮下節節失利,蘇區面積不斷縮小,在1934年10月被迫進行長征。
從瑞金出發時,洪水被編入紅軍幹部團的直屬隊。此時的洪水已經被打成了“高階特務”,並被開除了組織身份。但是洪水並沒有因為個人的榮辱得失而喪失信念,他發揮自己的文藝宣傳特長,在長征路上鼓舞隊伍的鬥志。
在遵義會議後,洪水被撤銷了處分,並恢復了組織身份。
紅一方面軍在四川懋功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後,決定兵分兩路,透過草地後再匯合繼續北上。毛、周、陳昌浩、葉劍英、徐向前率領由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部分隊伍組成的右路軍,另一部分紅四方面軍隊伍組成左路軍,洪水跟隨朱德、劉伯承與左路軍一起行動。
當左路軍即將走出草地時,張氏公然另立,指揮左路軍和右路軍中紅四方面軍的部隊南下,部隊再次穿越草地、雪山。在這個過程中,洪水堅決支援北上抗日的路線,與張氏發生了面對面的衝突,結果被宣佈為“國際間諜”,並被開除組織身份。這已經是洪水第二次被開除了。張主席還想秘密處決洪水,幸虧朱德和劉伯承的保護,他才倖免於難。而隨左路軍行動、時任作戰部偵察科的科長、與錢壯飛和李克農並稱為“龍潭三傑”的胡底,就是因為公開支援北上抗日的主張,被張主席逮捕後秘密殺害了,年僅30歲。
在隨部隊南下途中,洪水所在的部隊被敵人打散了。可是洪水毅然孤身一人踏上北上尋找紅軍的長征之路。其間,他給人放過駱駝放過羊,乞討要過飯,更讓人驚歎的是,他第三次爬過雪山穿過草地,前兩次過雪山草地都是跟隨著大部隊,而這次他是獨自一人。
1936年初,歷盡千辛萬苦的洪水終於到達延安。至此,他成為自始至終走完長征路的四個外國人中的一個,另外三人分別是武亭(朝)、畢士悌(朝)和李德(德)。
在延安,洪水的組織身份恢復,進入紅軍大學第一期學習。洪水和武亭被編入作為高階指揮班的第一科學習,一科的學員大多是軍團和軍師級幹部。
1936年10月,紅軍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11月底,當朱德、劉伯承來到紅大所在地陝北保安,發現洪水竟然還活著,而且比他們還先到達的陝北,不禁欣喜萬分,朱德緊緊拉著洪水的手說到:“你這是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啊!”
1937年1月,洪水從紅大一期畢業後,又在抗大二期(紅軍大學改名為抗大)學習了一段時間後,被分配到紅軍總政民運部工作。
“七七”事變後,全面抗戰爆發。紅軍改編成八路軍開赴抗戰前線。洪水按照組織安排來到山西五臺縣工作,任晉東北特委副書記兼宣傳部長。在這裡,他第三次被開除組織身份。
事情的經過大致是這樣的。五臺縣的河邊村是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的老家,閻家在當地有錢有勢,但是在全民抗戰的大環境下,閻家人只是空喊口號,錢、槍、物資都不拿出來支援抗戰。憤怒的當地群眾衝進閻家,把埋在地下的銀元和槍支挖出來交給了抗日機構。
閻錫山聞訊後大發雷霆,向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告狀,說八路軍抄了他的老家,是嚴重破壞統戰的行為。洪水為了保護革命群眾的抗日積極性,主動承擔了全部責任。軍區首長當然明白閻錫山的用心,可是為了維護大局,團結閻錫山抗日,還是給予洪水開除組織身份的處分,並把洪水的檢討刊登在軍區政治部主辦的《抗敵報》上。
1938年初,洪水被調到軍區抗日軍政幹校前,軍區撤銷了對洪水的處分。在洪水的革命生涯中,三次被開除組織身份,又三次被撤銷處分、恢復組織身份。
時間到了1945年,已經回到延安工作的洪水接到通知,越南的胡志明提出請求,希望洪水等幾名越南同志回國參戰。
臨行前,洪水到延安棗園向各位領導辭行。主席當著周副主席、葉劍英同志的面,是這樣評價洪水的:“洪水的性格是執著、透明的。這樣的幹部使用得好,是馳騁千里的駿馬,否則就是愛尥蹶子的馬。使用不好,他還會踢人呢。”
主席接著囑咐洪水,“你到了越南後,一定要和越南同志搞好團結。”周副主席也關切地對洪水說:“從國外回到越南的幹部有兩種,一種是穿皮鞋的、從蘇聯、歐洲回去的幹部;另一種是穿過草鞋的、從中國回去的幹部。你回去後要注意團結,要注意解決問題的方式。”
主席和周副主席都叮囑洪水“要注意團結”,說明他們對洪水耿直的性格和直來直去的處事方式是非常瞭解的,對他回到越南後所面臨的複雜局面也是有所預見的。
洪水先從延安乘飛機到達重慶,原本打算再經雲南、廣西進入越南,可是沒等他離開重慶,就接到延安的電報,通知他暫緩離開重慶。原來,日本投降後,主席接受邀請去重慶談判,而洪水精通法語、英語和中文,因此讓他留在重慶,參與談判期間的聯絡和會務工作。
重慶談判結束後,洪水迫不及待地奔赴新的戰場,也是他自己的祖國。
1945年11月,洪水終於到了河內,這是他已經離別了二十年的故鄉。
回到越南後,洪水改名為阮山(本文為敘述方便,仍然使用洪水)。由於他深受胡志明的信任,又有著在中國二十年的軍事鬥爭經驗,因此被任命為越南南方抗戰委員會主席,去鬥爭形勢最為複雜和殘酷的越南南方領導抗法鬥爭。
在南方戰場,洪水將在中國學到的經驗充分運用到抗法鬥爭中。他非常重視發動群眾,重視民兵的培養,形成了正規部隊、地方部隊(游擊隊)和民兵相結合的鬥爭模式,透過游擊戰和小規模運動戰,積小勝為大勝,有力地打擊了殖民侵略者,成功地拓展和鞏固了根據地,使得法軍的大量部隊始終被牽制在越南南方,無法抽調機動力量去進攻北方。
洪水非常注重對革命幹部的培養。他在越南廣義省建立了越南人民軍的第一所正規軍校-廣義陸軍學校,並擔任校長。他親手編制教材,把自己的經驗毫不保留地傳授給年輕人。
1946年底,洪水被調回越南北方,任國防部參謀長(即人民軍總長),協助國防部長武元甲工作,同時兼任陳國俊陸軍軍官學校校長。
隨著越南鬥爭形勢的變化,洪水很快又被派到第四聯區任司令。第四聯區位於越南中部,是連線南北的重要陸路通道,戰略位置極為重要。在那裡,洪水的軍事才能又一次得到施展,法軍多次想從南方透過陸路向越北增兵,均沒有得逞。
1948年1月20日,越南首次向高階軍官授軍銜,其中武元甲被授予大將軍銜;阮平被授予中將軍銜;阮山(即洪水)、鐵雄、朱文晉、黃參、黃文泰、黎獻梅、文進勇、陳大義、陳子平被授予少將軍銜,洪水在少將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將官中排名第三。
新中國成立後,越南方面開始向中國尋求援助。中方經研究,決定派遣時任軍辦主任的羅貴波擔任聯絡代表赴越南工作。羅貴波和洪水在紅軍時期就是老戰友,兩人在瑞金就認識,長征時又都在紅軍幹部團。
當羅貴波於1950年3月到達越北山區根據地不久,就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情,胡志明向他提出,希望洪水回中國去工作。究其原因,目前說法不一。
有文章提到,越南方面讓洪水回中國的目的,是負責中越的聯絡工作。這個理由略有牽強,俗話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那時正是越南的抗法武裝鬥爭關鍵時期,像洪水這樣身經百戰、戰功卓著的指揮員更應該在戰場上發揮作用,怎麼可能派他回中國做聯絡代表呢?
還有的文章說,從中國回越南參加抗法鬥爭的一些幹部,受到從蘇聯回越南幹部的排擠,不得不又回到中國。這個說法也沒有得到官方史料的印證。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洪水與越南軍隊某個高層的關係鬧得很緊張,甚至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胡志明為了顧全大局,只能向中國方面提出請求,希望洪水回中國去工作。
好在毛、周非常瞭解洪水,很快同意他返回中國。
洪水回到中國後,先被安排在統戰部工作,後又參加了籌備和組建對外聯絡部的工作。
1951年,他作為第一期學員進入軍事學院學習。畢業後,他被老首長葉劍英招至麾下,任條令局副局長,後又調至訓練總監部,擔任訓總下屬的《戰鬥訓練》雜誌社的社長和總編。
1955年,我軍進行第一次授勳和授銜。洪水最初被評定為中將軍銜,但由於洪水是越南人,我軍相關部門考慮到中越的關係,徵求了越南方面的意見,胡志明認為還是與越南授予的軍銜一致比較好。因此,洪水只被授予瞭解放軍少將軍銜。他也成為了新中國開國將軍中唯一的外籍將軍,更是世界軍事史上少有的“兩國將軍”。
同時,洪水被授予三枚一級勳章(八一勳章、獨立自由勳章、解放勳章)。要知道,獲得一級八一勳章是很不容易的,該勳章只授予紅軍時期的師級以上幹部,有幾名開國上將都只獲得了二級八一勳章。
授銜後不久,主席見到了洪水,直接問他現在是什麼級別?洪水回答是副軍級。很快,在主席的直接過問下,洪水的行政級別由副軍級調整為正軍級。
1956年初,洪水被確診為肺癌晚期,已經無法透過手術治療。在最後的日子裡,洪水提出要回自己的祖國。同年9月27日,護送洪水回越南的專列從北京前門火車站啟程,30日到達廣西憑祥火車站,然後換乘越方派來迎接的車隊駛往越南。
1956年10月22日,洪水在回到祖國20天后逝於河內,終年48歲。越南方面為其舉行了國葬。
在洪水逝世40年後,越南河內市將嘉林花園通往嘉林機場的街道命名為阮山街;胡志明市將市內新平郡的一條街道命名為阮山大道。
2015年11月5日,中方訪越之際,越南《人民報》刊登了署名文章,文中提到了洪水將軍:“洪水響應胡志明主席號召,積極投身中國革命,參加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徵,成為新中國開國將領中唯一的外籍將軍和世界少有的‘兩國將軍’。”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