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典出於明·馮夢龍輯《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公子自思:“可怎麼處他?”走出門來,只見大門上掛著一聯對子:“十年受盡窗前苦,一舉成名天下聞……又見二門上有一聯對子:“不受苦中苦,難為人上人。” 後成為民間俗語“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其中的“苦中苦”和“人上人”都是有特定意思的,“苦中苦”指的是寒窗之苦,“人上人”則指的是中舉為當官,指的就是權,當然也等於錢,因為升官發財嘛!
這種數百年前的文化糟粕,一直傳承到了今天,這種扭曲的價值,從小就在灌輸給我們,而且偷換概念,把刻意的把“苦”模糊化,模糊成所有的苦難與不堪,要人們默默的去接受這些苦難。
要說苦,農民最苦,最熱的天干最累的活,要說苦,工人最苦,深更半夜還在流水線上幹活,要說苦,環衛工人最苦,半夜三點就要開始掃大街,不管天多冷雨多大,這些人的苦,算不算苦中苦?但他們吃再多也沒用,永遠也成不了人上人,甚至連起碼的尊重都沒有,這就是真實的現狀!
“苦中苦”最終於讓大部分人默默承受著自己遭受的苦難,而“人上人”則綁架著所有人,並伴隨著他的一生,很難有人能將自己的生活從中擺脫出來,一個人認識到這一點很容易,但一家人同時認識到這一點很難,所以你就算認識到了這些,也逃脫不了世俗的綁架!
因為沒有人提出,這個觀念是錯誤的,沒有一個有力量的聲音在告訴大家,人與人的關係不應該是人上與人下的關係,沒有人讓我們從小建立一種平等的概念,這就造成了我們的人生觀,要麼踩在別人頭上,要麼給別人跪下,幾百年了,沒有變過!
我們一旦建立起了這種價值觀,那麼一生就很難真正的快樂,給人跪下了肯定快樂不起來,做了人上人的上面還有人,他還得給別人跪下,所以他也沒辦法一直快樂,他的快樂也只會來源於給他跪下的人,他向上跪的越久,就會加倍壓迫下面,形成一個病態的迴圈,而且,我們都身處其中......!
試想一下,如果牛頓一心想考公務員,如果伽利略一心想當官,如果愛因斯坦一心想在納粹謀個人上人的地位,那這個世界還會是現在這個樣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