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劉先生,42歲,因天氣變冷而感冒,腹痛、腹洩5天,去醫院治療,但效果不理想。大便仍日行1~2次,腹痛,頭沉,腰背痠痛,背涼如吹風,手足逆冷,惡寒無汗,口乾思飲但飲後不適,噁心納差,舌苔白厚,脈沉細。大便常規鏡檢白細胞1~2個。
治療經過:麻黃,制附片,細辛。兩劑後身見微汗,大部分症狀消除,仍見噁心、納差、背涼,繼服兩付而愈。本例辨證為外寒內飲,陽虛陰盛。《傷寒論》第40條(趙開美本,以下同)曰:“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小青龍湯主之”。
是說治療外有表證,同時伴有心下有水氣的外寒內飲證時,必須在解表的同時進行溫化寒飲。單純發汗而表不解,或單純化飲而飲不去。
麻附辛湯方證與小青龍湯方證有相似之處,即都有外寒內飲證,而麻附辛湯方證更有陽氣虛衰,陰寒偏盛,故非附子不能扶其衰,麻附溫陽強壯,散寒解表,細辛溫化寒飲,這樣外寒去則惡寒、背冷、腰痠消除,內飲消則中氣和,而腹痛遂愈。
臨床上急性腸胃炎是一種常見疾病,該病大多是由於飲食不當引起的,比如喜歡吃辛辣食物、服用某些藥物、濃茶烈酒等,主要是由於細菌感染所致,在夏秋兩個季節最為常見。今天給大家介紹下關於中醫辯證治療急性腸胃炎的常識。
胃腸溼熱型
症見起病急驟,嘔吐吞酸,噁心頻繁,腹痛陣作。瀉下急迫(裡急後重),便行不爽,便色黃褐而臭,口渴欲飲,心煩,尿短赤少,苔黃膩,脈濡數或滑數。
治療:以清熱化溼,理氣和胃為主。藥用葛根芩連湯加減:葛根20克,黃芩15克,黃連15克,生甘草10克,金銀花12克,茯苓10克,車前子12克(包煎),白扁豆9克,荷花1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腹痛甚者,加白芍、木香理氣緩中;嘔吐甚者,先吞服玉樞丹以闢濁止嘔;夾食滯者,加神曲、麥芽、山楂等消滯品。
寒溼阻滯型
症見患者嘔吐清水,噁心頻繁,腹瀉水樣便,腹痛腸鳴並伴有胃寒發熱,頸項或全身關節痠痛,苔薄白或白膩,脈濡。
治療:以疏邪化濁,散寒除溼為主。藥用藿香正氣散加減:大腹皮9克,白芷9克,紫蘇9克,半夏曲9克,白朮10克,陳皮10克,厚朴10克,桔梗10克,藿香15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劑。惡寒發熱者可加荊芥、防風;頭身疼痛者加羌活、獨活;如有宿滯伴胸悶腹脹者,去白朮,加神曲、雞內金消食導滯。
食滯胃腸型
症見患者噁心厭食,得食慾甚,吐後發快,腹痛,瀉下穢臭,急迫不爽,瀉後痛減,苔厚膩,脈滑實。
治療:以消食化滯,和胃降逆為主。藥用保和丸加減:焦山楂15克,神曲10克,茯苓10克,陳皮6克,連翹6克,炒萊菔子6克。水煎服,每日一劑。食滯甚而化熱,大便瀉而不爽者,可因勢利導,用枳實導滯丸之類;若胃中積熱嘔吐者,可加竹茹、代赭石之類。
透過以上內容的瞭解,從中醫角度,用辯證的方法來治療急性腸胃炎。相信大家在閱讀了本文後,對中醫治療該病應該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了,這些方法希望能給患者朋友帶來參考價值,以上所述的治療方法,請各位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