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雷州有座千年古祠,始建於唐貞觀十六年(642年),原址在縣城東北英靈村,於五代後梁乾化二年(912年)迂建於今址。該祠已有1300多年曆史,是雷州最古老文化遺存,1996年11月20日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雷祖祠依山而建,佔地7000平方米,坐北向南,居高臨下,氣勢雄偉,風景秀麗古稱“雷崗聳異”,為雷陽八景之一。古代聞名於世的“天下四絕”(雷州換鼓、錢塘江潮、廣德埋藏、登州海市)中的“雷州換鼓”就是發生在雷祖祠的民俗事象。“雷州換鼓”是古代雷州人在雷祖祠內舉行一種隆重的“祭雷”儀式”可惜早已失傳。
高大威武的石牌坊
牌坊正面刻有“雷祖祠”三字,由著名書法家沙孟海先生題寫,橫樑上是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沈鵬先生所題寫的“唐貞觀第一任雷州刺史陳文玉”字樣
左右闕樓
進入大門牌坊,就是巨大廣場,給人一種十分寬敞、大氣、恢宏的感覺,中心有鑑湖,三座石拱橋越過湖面,湖中間是祭祀臺,兩側通道繞湖行走,直到祠堂門口。
左拱橋
右拱橋
走在中間的石狗橋,橋兩邊石欄杆上刻雕著32只栩栩如生、形態各異、蹲著摳腳、坐著咧嘴笑、撓耳朵、各種姿態都有,真是太可愛了。
著名的石狗橋
欄杆上的石狗
湖中間圓形的地方用於祭祀。
雷州石狗
雷州石狗的崇拜方式為奉祀、祈求風調雨順、四季平安、逢凶化吉、呈祥報喜。石狗造型千姿百態,形神各異,有笑容可掬的文相石狗,有表情猙獰的武相石狗,有臉朝天的祈雨石狗,栩栩如生,讓人觀賞起來尤如回到了古代蠻荒古樸的雷州,別有一番滋味。獨具地方民俗文化特色。在全國絕無僅有,是珍貴的文化藝術遺產。被喻為“南方兵馬俑”。2008年,雷州石狗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雷崗秀擁、英山勝境”牌額是前中國書協主席沈鵬先生題寫。
雷崗秀擁牌坊
英山勝境牌坊
角 亭
龍頭排水口
臺階邊雕刻精緻的龍頭,下雨所形成的積水就會隨著洞口流出,經龍頭排洩形成“龍吐水”的景觀。
順著臺階往上走,兩顆碩大的古榕樹呈現在眼前。在祠前兩側各一棵,已有310年樹齡,其歷史的悠久和當地人民對雷祖的信仰之忠誠。龐大的樹冠向天空肆意伸展,它的底部枝椏上纏滿了紅色的絲帶,承載著信徒的願望。
古榕樹已有310年
威武雄壯的石獅
雷祖祠依山而築,分三進,由山門、正殿、側殿、後殿、東西廡、鐘鼓樓、碑廊等建築組成,全部建築沿中軸線佈局。順山門青石板臺階抬級而上可直通後殿。
第一進雷祖祠山門
1996年文保國字號
原廣 東省委書記林若為祠堂正門題字“雷祖祠”。
山門對聯“霹靂開天南一祖;聲名為海北同尊”,對聯是清嘉慶進士周植撰的,既道出陳文玉的出生和身世,也說明他善政愛民,受民愛戴的深刻內涵。
門 神
福德堂
土旺黃金隨處有,地靈傑士必然多
明察廊
是非不出聰明監,賞罰全由正直心
進入雷祖祠,古樹掩映,常年陰涼,很幽靜。
連理樹
兩棵榕樹齡有300多年,兩棵枝椏、樹枝緊緊的融合在一起,如一對難捨難分的情侶,象徵著忠貞不渝的純潔愛情,當地人甚至不少遊客都喜歡這在兩棵連理樹下許願,並在樹枝繫上寫著情侶名字或願望內容的紅布條,祈求愛情美滿和願望實現。
鼓 樓
鍾 樓
古 鍾
石攔精美雕刻
臺基下有一通殘斷碑,只能看到勝境兩字,估計是明代牌匾,可惜了…
東西廡 - 東院
東西廡 - 西院
現東院變成雷祖祠文物保護單位領導小組,西院成雷祖祠陳列館。
拜 亭
拜亭中間擺著祭祀用的大香壇,上面香菸嫋嫋。拜亭與“雷祠三殿”接連。
大香爐
在拜亭前兩旁分別有五代四尊石人,是雷祖祠現存最古老的文物。
石人 五代後梁開平四年(公元910年)
五代石像。這石人分別代表當時居住在雷州的壯、瑤、僚、僮及黎五個少數民族的首領,用一塊石頭大刀闊斧粗略地表現出他們彪形大漢的形象,雙手拱坐,從容不迫的神態,流露出身上著匪氣。有一尊石人斷了頭。繼《海康縣續志》是這樣記載的:“世傳五代後梁開平四年,黎族首領孟喜等鬧事,欽差都知司馬陳襄率師討伐叛亂,曾駐紮在雷祖祠內。叛亂平定後,便雕刻首領孟喜等人石像置於廟中,以酬謝雷祖的庇護之功。
雷祖三殿 - 正 殿
第二進為祠的建築主體,分正殿及東、西側殿,整個建築形制呈“凸”字形排列,依次供奉陳文玉(中)、李太尉(漢朝的李廣,居左)及英山石神(右),俗稱“雷祠三殿”,雕像生動逼真。
正殿上方懸掛著三重大匾額:茂時育物,南州冠冕,顯通神靈。
乾隆皇帝御筆“茂時育物”匾,是祠內比較珍貴的文物。清嘉慶《大清一統志》記載:乾隆六十年加封雷祖為康濟 宣威 佈德 之神並贈御書匾額。
原雷州市委書記李昌梧先生題寫“南州冠冕”
顯通神靈牌匾
雷祖陳文玉簡介碑刻
陳文玉雷州人,唐貞觀五年出任雷州首任刺史。任職期間,精察吏治,巡訪境內,消民疾苦,政教並行,使雷州半島人民安居樂業,民皆富庶,風俗大變。在施行德政之餘,陳文玉深感本州乃天南重地,四海有事,兵家必爭,為使黎庶安寧,便大修城池,建造郡城。公費不足則自捐薪俸,不費民財。貞觀八年(公元634年),他上奏請求改合州為雷州並沿用至今。唐貞觀十二年(638年),州城竣工之時,陳文玉與僚屬登城視察,不幸溘然與世長辭,享年68歲。為了紀念這一個德政昭彰的地方官,郡民於州城西南五里英榜山立祠以祀,尊陳文玉為雷祖,稱為“雷祖祠”。
正殿內左邊部將
正殿內右邊部將
來個特寫
雷祖神龕後面有個小門可通往太祖殿,很別緻,神龕背面雕刻著精美的麒麟。
清代雷祖陳文玉碑刻像
1992年,全國政協委員、建設部專家鄭孝燮,國家文物局專家羅哲文視察古祠聯名題寫 “政通人和開盛世、喜見勝蹟又重興 ”。
正殿前廊上掛有兩幅題字,其中有韓國木浦大學島嶼文化研究所羅承晚用韓文題寫的“好好地保護雷州長久的歷史”。
還有全國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阿沛阿旺晉美用藏文題寫的“保護歷史文物,弘揚民族文化”。看了這些專家學者的題字,對“雷祖祠”的歷史增添了幾分認同。因為它反映的是我國古代南疆少數民族與南遷漢民和睦相處、相互融合的歷史。
正殿走廊上方懸掛許多牌匾
雷祖三殿的大梁是明朝萬曆乙已年重修時的原梁,正殿的屏風刻有《三國演義》等木雕。殿中金漆木雕神龕雕工精湛,玲瓏剔透,使整個殿堂顯得金碧輝煌。
屏風精雕細刻
右殿石神
英山石神
偉績千秋匾額
英山石神殿內左邊部將
英山石神殿內右邊部將
來個特寫
雷震一聲牌匾
雷 公
石神旁邊有個小廟“雷振王”,一手拿鐵錘,一手拿釘子,個人感覺像雷神。
左殿李太尉
西漢飛將軍李廣簡介碑刻
李廣,字太尉(184年~119年),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西漢時期名將、民族英雄,秦朝名將李信的後代。因為在抗擊匈奴之時作戰英勇,因此被匈奴人稱之為“飛將軍”。
我很好奇,雷祖與漢李廣並非一個朝代,為什麼會被供奉在同一個祠堂呢?聽說有一段神話!
飛將軍兩邊部將
殿前上方樑架建築保持原樣,經過漫長的歲月積澱而成,古樸有歷史感。牆壁上精美的彩繪。左右側殿兩邊走廊可通往後殿及古碑廊。
牆壁上的彩 繪
左 側 走 廊
碑廊現尚存宋、元、明、清碑刻30餘通。明、清兩代名人所題楹聯匾額10幅,如宋朝寇準有詩,東坡有賦,丁謂作記,李綱題碑,這些詩賦碑刻歷盡人世滄桑保留至今,是嶺南極為罕見的歷史文物,對研究雷州歷史和民俗文化的重要實物。
歷代古碑
宋朝 寇準 《遊英山》詩碑
公餘策馬到英靈,幸有官僚伴使星。
人物熙熙風景盛,好將佳會入丹青。
宋朝 蘇軾《遊英榜山賦》碑
北宋 宣和年間《重修威德王廟記》 北宋熙寧年間加封雷祖為威德王,所以稱為威德王廟。但刻碑於南宋乾道年間,詳細記載了宣和年間重修的原因。
南宋 紹興年間《重修威德王廟記》 此碑記載了雷祠地址的變遷,批判了唐代裴鉶的小說《陳鸞鳳》(這篇小說挺有名的,大致情節就是一名雷州好漢火燒雷公廟並親手打殘雷公)不尊重神祗。
元朝 泰定年間《大元宣封雷祖記》
指兩道聖旨:一道褒揚雷祖、一道加封英山石神。中間一段記述了雷祖的出生與雷州的得名由來。末段記載了一段祭神歌詞。
明朝 弘治年間的《施田記》碑
此碑記載的是一名在雷州掌管“對樂珠池”的宦官花了少量的錢購置了大量土地的事。一方面說明明代雷州土地低賤,另一方面說明在明代,雷州已經是重要的珍珠養殖基地(現在雷州是全國最大的珍珠養殖基地)對樂珠池在今樂民鎮境內,明洪武年間開始採珠。明正統年間開始派太監去當監工。
明朝 嘉靖年間《欽典鐫記》碑
相傳明嘉靖三十一年,皇太子裕王(即後來的隆慶帝)染暴病,生命垂危,皇帝遍禱天下神祗。一日,雷祖託夢杜貴妃稱裕王之病已愈,晨起視之果然病癒。皇帝大喜,立寄謁碑,代表太子本人到此拜謁。
清 康熙 年間《重修雷廟功德碑》
字數極少,只寫了重修者、總監工和立碑人的姓名官位,是功德碑的典範。
清 雍正 年間的《香燈碑》
一方碑裡有兩個至今未破的謎團:
碑頂標題是香燈碑,碑文標題卻是捐田記。兩個標題互相矛盾。
碑文中提及捐田人是足榮村人吳經時,但後文又說捐田人與雷祖同姓陳。
清 乾隆皇帝《大清敇封》碑
與“茂時育物”牌匾是同批產物。乾隆六十年敇封“康濟 宣威 佈德 之神”
因古碑裝上玻璃,拍照反光,很不清晰,如能裝上燈光就完美了。
右側走廊
後花園
後花園很安靜,非常適合學者慢慢欣賞碑文。
假 山
木 瓜
這是什麼花?
這半圓形門好特別,透過半圓門之後,到達太祖閣。
第三進 - 後殿太祖
太祖陳鉷簡介碑刻
太祖陳鉷,是雷祖陳文玉之父,陳鉷享年113歲,於貞觀十六年冊封為“光祿大夫”譽為“雷太祖”。殿門前置放有兩尊石狗,與其生前以捕獵為生相映,為表彰陳鉷撿蛋養子之功,殿內掛有“光被雷陽”的匾額。
太祖殿龍鳳紋木雕圓窗
龍鳳木雕圓窗很少見,設計獨特。
脊飾有灰雕
屋脊上四隻形態逼真的陶雕雄獅,張口翹尾,毛髮沖天,居高臨下,咄咄逼人,大有鎮妖辟邪之勢,好不威風。
寶 爐
滿地鞭炮紙,好有春節的氣息。
雷祖文化節石碑
雷祖祠建築具有中國傳統的中線對稱風格。明萬曆年間大修,各朝都有修繕。能以明清古建築的身份位列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想必有它獨特的方面,主要是文物價值巨大,從碑匾石刻及文化歷史地位較獨特。祠堂紅牆黃瓦,古木參天,常年陰涼,平常旅客較少,沒有商業氣息,但香客信徒絡繹不絕。這裡逢年過節香火鼎盛,熱鬧非凡。值得一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