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之後,毛主席常常收到從家鄉寄來的信件。有他的同鄉張四維,有他的大舅哥楊開智等人。其中不乏學歷高,為新中國成立付出巨大犧牲的人。他們都或委婉或開門見山地請求毛主席讓他們進京求職,面對這些毛主席都一一拒絕了。
而與這些人不同的,是一名叫做王季範的人。他是毛澤東的表兄,毛澤東常常親切地稱呼其為九哥。面對王季範透露出想要為國家作出貢獻的想法,毛澤東則是去信邀請他來北京。兩人見面之後,王季範再度表達了自己想要為國家作出一點貢獻的想法。
毛主席聽完,便說:“建國伊始,百廢待興,怎麼可能沒有事做?我已經替你盤算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政務院參事,職責是為國家建設出謀策劃的!”
這不禁讓人詫異,這王季範究竟有什麼樣的能力,可以讓毛主席如此看重。
沒有王季範,毛澤東的人生或許是另一種模樣
王季範是湖南湘鄉縣人,他的母親文氏是毛澤東的姨媽。王季範是家中的第二個兒子,同族兄弟中排行老舊,因此毛澤東才常常親切地稱呼其為“九哥”。
王季範從小天資聰穎,勤學好問,備受師長們稱讚。他還考入長沙優級師範。王季範雖然通曉經典,但是對於民主思想也一點都不陌生,也極為支援維新派的主張。
毛澤東小時候就常去外婆家玩。他就因此認識了在外婆家寄讀的表兄王季範。王季範學識淵博,待人親切,讓毛澤東不由心生崇拜之情。
王季範也極為喜歡這個聰明伶俐,志向遠大的表弟。面對毛澤東的求問,王季範常常是不厭其煩地耐心講解,更是鼓勵毛澤東要好好學習,未來成就一番事業。
毛澤東家中雖有幾畝薄田,算得上家中殷實。可是他的父親毛貽昌卻一腦門的舊思想,認為多讀書只是在浪費錢,只想讓毛澤東能夠看懂賬本,管理家業就可以了。更不要提讓毛澤東去新式學堂求學。光是聽說那大洋一百元的學費,毛澤東的父親就直接拒絕了。
難道這輩子只能在湖南鄉下,看看賬本,一輩子務農種地為生嗎?這樣絕望的念頭不時在毛澤東的腦海裡閃過。他尚無力量反抗自己的父親,也無法立刻就肩負起自己生活的重擔,只能向志同道合的表兄王季範求助。
王季範本就欣賞毛澤東,怎麼可能讓他因為家中原因而輟學。他當下就找到毛澤東的父親,直言教育的好處。接連數天,他對毛澤東的父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又答應替毛澤東出學費,對方才勉強鬆口同意讓毛澤東在新式學堂求學。
在湘鄉市的《文史資料》中就記載:“毛澤東的父親捨不得給兒子支付高昂的學費,是王季範慷慨解囊,一次就從家裡拿出大洋一百元。”
得以從大山之中走出,邁入東山高等小學堂,是毛澤東人生之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後來毛澤東想要到省城繼續求學,王季範也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湘鄉駐省中學讀書的毛澤東不僅人生地不熟,還身無分文,而王季範一直都在熱心地幫助他。毛澤東也一直感念王季範對他的幫助。
毛澤東險些被驅出校園,是王季範奔走相救
王季範一直非常愛護毛澤東。在毛澤東無處落腳時,就從自己狹窄的住房中撥出一間給毛澤東住,自己和妻兒擠在一間。家中僅有一張桌子,他就讓毛澤東先做功課。等毛澤東做完功課,他才開始批閱學生的作業,一直熬到了深夜。
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範唸書時,王季範不久也入職該校,擔任學監。他們相處的機會更多,交流的話題也更深刻。《楚辭》《昭明文選》《韓昌黎全集》《資治通鑑》及《曾國藩家書》等書籍,都是由王季範輔導毛澤東一一閱讀,讓毛澤東打下了堅實的古典文學素養。
1917年11月,毛澤東還有幸當選為第一師範的學友會總務。他日常遇到不懂的問題,也常去請教王季範。而王季範主辦的《平民》,也讓毛澤東受益匪淺,讓他得以將當時第一師範的工人夜學,辦成“改造社會”的重要實踐活動。
毛澤東學業優異,表現突出,在第一師範無疑是受到無數師生喜歡的人物。可是即便如此,他也曾遭遇過退學危機,險些無法畢業。
王季範有一日忽然接到訊息,說第一師範的校長張幹,因為最近校園中的“驅張風波”要掛牌開除以毛澤東為首的17個學生。倘若毛澤東因為這個原因從學校辭退,雖然不一定就會一敗塗地,但是肯定對未來有很大的影響。王季範決不能看著毛澤東的學業就這樣被斷送。
王季範立即聯絡了楊昌濟、徐特立、方維夏等富有名望的教師召開了一次全體教職員大會。他們在大會上力陳學生的清白無辜,對校長張幹施加壓力。最後對方只能收回原先的命令,僅對毛澤東予以記過作為處分。
原來,這件事是與1915年,湖南省議會公佈的新規定有關。他們要求從秋季開始,就要收取每個學生10元的學雜費。
在當時,10元學雜費是一筆不菲的費用,對於一些家境貧寒的學生來說更是無法承擔。而校長張幹對這項決策的無條件擁護讓很多學生不滿。他們認為,這是校長張幹投靠政府,壯大自己勢力,濫用職權的表現。
反對這項決策的學生集合起來,寫了一份“討張”宣告。毛澤東有幸看了宣告,不禁搖搖頭。原來宣告上滿是仁義禮智孝之類的套話,內容空洞卻缺乏聲勢,沒有多少說明力。在一些學生的求助下,毛澤東則重新起草了一份言辭激烈,氣勢逼人的《驅張宣言》。
《驅張宣言》中歷數張幹自擔任校長這一職務以來,決策無方,誤導青年,耽誤他們的未來等種種不足之處,其他學生看了拍手叫好。
很快,這份宣言被連夜趕印,第二天就貼滿了校園各處。看到宣言的校長張幹怒不可遏。恰逢有人告密,原來《驅張宣言》出自毛澤東的手筆,校長張幹立刻就要把他驅出校園。
幸虧王季範對毛澤東的喜愛與保護,才得以避免如此糟糕的局面發生。而顏面掃地,威望盡失的校長張幹,後來也黯然離開了校園。
毛澤東數次陷入危機,都靠王季範逃脫生天
在毛澤東充滿各種危機的人生中,王季範也不止一次地伸出援手,來救助這個被他愛重的後輩。
1925年8月,當時社會上圍剿共產黨的情況已經非常嚴重了。而帶病回故鄉的毛澤東,就恰好被軍閥趙恆惕知道了行蹤,被大肆圍捕中。韶山的共產黨員提前得到了情報,得以及時地將毛澤東轉移至長沙。
到達長沙的毛澤東,悄悄來到王季范家中。他絲毫不曾考慮,自己會不會遭到王季範背叛的可能。
毛澤東將他被追捕的情況詳細地告知王季範,並希望對方能夠幫他準備換洗的衣服和一些盤纏,好讓他可以前往廣東。同時,毛澤東還把自己的妻兒的安全也託付給王季範,讓他幫忙通知妻兒前往廣東找她。
王季範與毛澤東的關係是人盡皆知,躲在他的家中只會十分危險。深思熟慮之後,王季範立即將毛澤東護送至樂古道巷顏子廟的湖南私立平民女子職業學校。王季範還安排了譚泮泉的住處收留毛澤東。第二日,毛澤東就悄悄扮作商人,離開了湖南,幾經輾轉到達廣東。
毛澤東對王季範的這份信任從未有過一絲動搖。在秋收起義之前,他也曾專程拜訪過王季範一次。而王季範,也同樣沒有辜負毛澤東對他信任。
“七七事變”後,山河破碎,風雨飄搖。王季範的兒子王德恆在王季範的安排下,前往延安,參加抗戰。那時,王德恆除去革命工作外,還要在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1942年夏,已經加入共產黨的王德恆在湖南秘密執行一項任務。可惜的是,他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風聲已經很緊。王德恆的妻子帶著孩子一同前往益陽幫助丈夫撤離。
可是國民黨的特務還是追了上來,舉著槍逼迫著船伕停船。王德恆的妻子摘下自己的手錶,讓船伕趕快開船,而船伕則因為眼前的場景猶豫不決。
在這危急關頭,王德恆從船上一躍而下,想要潛游逃跑。可是一陣槍響過後,血水從水中浮起來。心中已經感到不妙的王德恆的妻子事後留在河邊,一直希望可以找到王德恆。可惜最終,她只看到王德恆泡得發白的屍體。
這樣的悲痛,讓王季範幾乎承受不住。要知道,他在湖南是大名鼎鼎的教育家,有許多的學生在國民政府中也有擔任重要職務。他們一家本可以安享天倫,卻因為支援革命,不得不面臨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情況。
而毛澤東,也一直把這件事情壓在心裡。於情於理,王季範對他有天大的恩情,又救他多次於危難之中。他有一次就拉著王季範的手,哽咽地說出心聲:“九哥,你把德恆交給我,我沒有保護好他,難辭其咎哇……”
王季範心頭一痛,面對兒子的死亡,他怎麼可能輕易地放下。但他也絕不會因此去仇恨他人。因為他明白,當他把兒子送到延安,送到毛澤東身邊時,這樣的結果是顯而易見的。他反而安慰起毛澤東說:
“潤之老弟,快莫這樣子講!為了革命,你幾十年東奔西忙,拋家不顧。為了革命,表弟媳開慧命喪黃泉,澤民二十四弟、澤覃二十六弟血染疆場……若論犧牲誰比你大?若論痛苦誰有你深?德恆以你做榜樣,為天下人的幸福作犧牲,他當含笑九泉,家人亦為他光榮。”
毛澤東面對王季範的安慰,也十分感動。他深受王季範的恩惠,又讓王德恆作出如此犧牲。這也是他們十幾年關係如初的原因。他們一直肝膽相照,心心相印,從未有懷疑過,憎惡過對方的一刻。他們是親密的同族兄弟,也同樣感念他人的付出,體貼他人的犧牲。
他曾說,應命前來,只是想為國家作出點貢獻
毛澤東一生為政勤懇,愛護百姓。新中國成立之後,他面對成沓來自家鄉“求職”信可以做到選賢不選親,身處高位卻一生簡樸,從不愛奢靡。而身為毛澤東的兄長,也同樣曾是毛澤東師長的王季範同他,幾乎是完全相同的人。
在1949年8月長沙解放後,王季範就給毛澤東寄過一封信,裡面提出三點建議,讓毛澤東“用賢才、立法制、崇道德”。
要知道,他與毛澤東已經許多年未曾見面,如今毛澤東又身處高位,誰能知道,寫下這封信會有什麼樣的回應。可是王季範仍然懷著一股為百姓著想的心情,給毛澤東拍了這樣一封電報。
而後來,毛澤東在北京時,常常接到從家鄉寄來的信,都是懇請毛澤東讓他們進京找工作的人。其中一些人言下之意無非就是希望可以藉著毛澤東的身份獲得更大的利益。而面對王季範,毛澤東則是親自邀請對方入京,並且安排了一個職位,懇請王季範為國做事。
而王季範也是抱有相同的想法,面對毛澤東,說出:“我這次應命來京,是想替國家做點事。潤之,你要放點事給我,這樣心裡才踏實了。”
1953年,68歲的王季范進京工作,擔任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參事,又被選為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本來,進京後的王季範年歲就大,又是毛澤東的表兄,有恩於毛澤東。國家考慮到他的年紀,又想到他日常工作的資料文章需要抄寫整理,想要給他配一輛小車和一名文字秘書。
這並非出於私情的考慮,卻遭到了王季範的拒絕。他表示,國家困難之際,小車、秘書都不要配了,能節省一個錢就節省一個錢。
沒有了小車,王季範就每日步行開會。有時恰逢惡劣天氣,漫天大雪,王季範接到通知說要替他安排小車來接,反而還會立刻拒絕。最後他自己讓家人叫了一輛黃包車,還自己付了車費。
沒有文字秘書,上了年紀的王季範就自己帶著老花鏡,一點點地整理。1951年一份《關於天蘭鐵路修築方案的建議書》就是他自己慢慢整理,然後讓姨侄喻尊幫忙抄正的。
工作上的節省,是王季範清正廉潔,一心為國著想的表現。而生活中的節省,他的做法也讓許多人震驚。
有一次,毛澤東邀請王季範吃飯,發現他身上總穿著一件士林布灰色長衫。這件長衫算得上是抗戰之前的舊物,不僅褪色,右邊的連襟處還有小小的補丁。
毛澤東看在心中,暗暗給自己的九哥添置了一件米黃色的呢子大衣。王季範對這件衣服非常愛惜,只在各種會議上穿著,平日裡都收在箱子裡保管。
更為有趣的是,王季範的夫人還讓千里迢迢來京會面的妹妹肖季英幫忙縫補王季範的衣服。原來王季範的夫人不善針線,只得求助自己的妹妹幫忙。
肖季英笑著開啟姐姐放在箱子裡的破墊單、破衣服、破鞋子,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不由笑著說:“姐夫是個收破爛的老闆,你就是個管破爛的老闆娘呵。”
不僅如此,面對來京拜訪的親朋好友們,王季範也直言說空手來即可,不要帶什麼臘魚臘肉。只有一次,他對著親友提出請求,希望對方可以幫忙帶湖南洗鍋的刷把。
毛澤東看到自己的九哥生活如此簡樸,也不禁想從自己的生活費撥出些給對方。可是雖然身為一國主席,毛澤東的生活也簡樸到令人動容的地步,如若不曾見客,餐桌上的吃食也最多一飯一菜,衣服也常常是綴著補丁。他的稿費,常常用於救助他人。
王季範面對毛澤東的做法,堅決不肯收下對方送來的錢,只說:“主席的用項比我大得多,請把錢帶回去,代我謝謝主席。你就說,我的錢夠用了。”而送錢來的秘書再三勸慰,卻只換來了王季範更為堅決地拒絕。
“新中國成立不久,從一個國家來講要勤儉建國,從一個家庭來講要勤儉持家。我萬一錢不夠,少花他幾個不就是了。”王季範再度推辭說。
新中國能從一窮二白之際,到如今的繁榮富強,脫不開最初那些堅守本心,一心為國的做法。毛澤東如此,王季範亦如此。最後推辭不過的王季範只能無奈宣告,只肯收下這次的錢,下次堅決不肯再收。
他們的無私,不僅體現在他們自己身上,更展現在想要依附在他們身上的人身上。毛澤東面對來自家鄉的介紹信,總是批下不要來京的回覆。而面對真正對國家有幫助的人,如王季範就熱情邀請。
而王季範也是如此,有真才實學的弟子,他毫不猶豫地舉薦給國家,對方也積極地為國家作出貢獻。而面對自己夫人的親弟弟,則是一口回絕。妻子不能理解王季範的做法,問他為什麼願意為外人東奔西跑,卻不肯為家裡人幫忙。
王季範只說:“搞工作不是個人的事,而是國家的事。要看情況,要看條件。情況不行,條件不夠,就是至親至戚,我也不會幫這個忙。”
為此也不奇怪,毛澤東曾經向自己的女兒李敏、李訥以及工作人員介紹王季範說:“這是我九哥,在我青年時期,給過我很多幫助。沒有他,就沒有我。”
王季範到了晚年,也仍然不忘祖國,常常以年邁體弱的身體,深入全國各地考察、瞭解情況。去世之前,王季範還對自己的兒孫反覆交代叮囑,要把自己的遺體捐贈給國家做研究之用。
1972年7月11日,88歲的王季範因病搶救無效,在北京逝世。為表紀念,國家特意在全國政協禮堂為他舉辦了隆重的追悼會,許多重要的國家領導人都有出席。
而毛澤東那時也年近八旬,聽到這個噩耗他悲痛不已,不由想起自己與王季範的種種過往。王季範對他來說,不僅是親切的兄長,更是值得敬佩的師長。
在那個追悼會上,毛澤東獻上了他特意囑咐做好的花圈,上面寫著“九哥千古,毛澤東敬輓”,用以表達自己無法言喻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