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70年代初期,毛主席已是老態龍鍾、重病在身的狀態了。這個時候,他仍然掛念著韶山老家的親人們。當李敏和李訥來探望他時,主席語重心長地囑咐兩個女兒:“我快不行了,有件事只好請你們做了。家鄉還有兩個叔叔,我很想念他們。他們連飯都吃不飽,你們要經常回去看看。”
毛主席嘴裡的兩個“叔叔”,指的是毛澤連和毛澤榮。兩人與毛主席的關係都很深厚。尤其是毛澤連,據統計,自建國後,他來京探望次數多達11次,每次不忙的時候主席都會親自接見。對於他們這種的“窮親戚”,主席非但不嫌棄,還樂於幫扶他們。時間的輪盤向回撥,故事也從40年代開始講起……
進京
說起毛澤連,相信很多人都會感覺很陌生,下面我們就來講一講關於他和毛主席的關係。毛澤連的祖父毛恩農和毛主席的祖父毛恩普是親兄弟。親房裡“澤”字輩的兄弟共10人,毛主席排第三,毛澤連排第九。雖然毛澤連沒有一官半職,僅僅是個農民,但是有了這層關係,鄉親們都親切地稱呼他為:“毛九阿公”。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因毛澤連家裡貧窮,所以他的親姐姐毛澤建過繼給毛主席的父母做女兒,後來這個姐姐參加革命壯烈犧牲了。說到這裡,毛澤連與毛主席的關係已經很明朗了,兩人就是堂兄弟。
青年時期的毛澤連,身強力壯,他靠著賣苦力維持家裡的生計。一天夜裡,毛澤連剛參加完農協會,從毛震公祠回家的路上,不小心發生了意外,致使左眼受傷。因沒錢治病,後導致左眼失明。地下黨組織經過再三考慮,決定不讓毛澤連入黨了,這也是毛澤連人生的一大遺憾。不過,他並沒有放棄為黨做事情,即使是一隻眼,他還是會抽出空餘的時間為黨組織走腳送信。
1949年8月,四野部隊打到了湖南,組織上派人尋找毛主席的親人和革命烈士的親屬。當時,毛澤連是第一個站出來與組織相見的。當他得知主席的革命事蹟後,他決定到北京去看看二十多年沒見面的“三哥”毛主席。
同年9月,解放軍護送毛澤連和毛主席的堂表弟李祝華一起進京,中途在武漢停留。10月初,第四野戰軍副政治委員譚政和政治部副主任陶鑄給毛主席致電,意思是毛澤連和李祝華要來北京,毛主席回電道:
譚陶:
六日電悉。毛澤連和李祝華二人可許其進京一看,但請你們對他們二人講明是許其進京看一看,隨即回到湖南鄉下去。
毛澤東
九日
就這樣,毛澤連千里迢迢地來到了主席身邊。兩人見面後,主席注意到他左眼失明,右眼患疾,心中不免悲傷起來。22年的分離沒有阻斷這份血緣感情,主席對這個九弟的經歷很是心疼。一番寒暄問候過後,毛主席便讓秘書田家英和兒子毛岸英一起帶著毛澤連去協和醫院檢查眼睛,並讓兩個女兒李敏和李訥前去醫院照顧。在醫院休養期間,江青也來探望過毛澤連,還親自下廚給他包餃子吃。
由於長時間未得到治療,所以毛澤連眼睛復明的機率幾乎為零。醫生建議他換一隻假眼睛,毛澤連拿不定主意,於是他向三哥毛主席徵求意見:“主席三哥,你看我的眼珠子換還是不換?”
毛主席沉思了片刻後,說道:“換隻假眼睛也是擺設,還是看不見……”
毛澤連聽從主席的話,他後半生就再也沒有考慮安裝假眼珠。這些天,毛澤連和李祝華住在中南海,毛主席有空就找他們聊天。一次,李祝華對毛主席說,毛澤連眼睛失明後,勞動力大大下降,如今他家裡經濟很是困難,希望主席能出手相助。
主席聽後搖搖頭,然後語重心長地說:“澤連的困難我曉得,我是國家主席,要解決全國人的困難,不能只考慮他一個人。”
話落,毛主席原地踱步轉了幾圈,他補充道:“當然,我可以自己拿點錢幫助幫助。”
毛主席是個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不是那種不近人情的人,他深知毛澤連眼睛失明,家裡的負擔又很重,他怎能袖手旁觀呢?不過,對於毛澤連的資助,毛主席全都用的是自己的稿費,沒有拿公家的一釐一毫。
毛澤連在京住了50多天,他的眼疾治不好,只好打道回府了。臨行前,主席給他買了兩套衣服,以及枕套之類的東西。還讓他給另一個堂弟毛澤榮捎去一件皮衣料。除此之外,主席還給韶山的親人們寫了幾封信,信中盡是他對親人的思念,以及感恩之言。
離開中南海時,毛主席的警衛排長閻長林吩咐班長武象廷送毛澤連和李祝華上火車。當時,坐火車的人非常多,去得晚了根本買不著票,就這樣,武象廷一連三天排隊都搶不上票,他是又急又惱,無奈之下,他只好找到車站主任,把毛主席的親屬三天排隊都沒買著票的情況做了彙報。對方瞭解後,給武象廷開了個後門,讓他在第四天終於買到了票。任務辦妥後,回去交差,武象廷沒敢說真話。他心裡明鏡兒似的,如果這事被毛主席知道了,那總沒他的好果子吃。
1950年5月,毛主席派兒子毛岸英回韶山看望楊老太太(楊開慧的母親)和韶山人民,並囑咐他一定要去看看九叔毛澤連。之後,毛岸英依照主席的囑託一一照做了。當毛澤連看到岸英來,他的心情是非常激動,他很清楚地記得,49年去協和醫院治病,多虧了毛岸英的幫助。時隔一年,再次見到親人,毛澤連的內心是相當地激動,他和岸英又是握手又是擁抱,過了好一會兒後,他感嘆道:“勞煩主席費心記掛了。”
毛岸英回去後與主席彙報了“九叔”的情況。原來毛澤連受主席影響,在韶山老家一直安安本本地生活,種著幾畝水田,勉勉強強地維持著生活。這是主席希望看到的,對此,主席很是高興,還誇獎他的這個“九弟”在韶山起到了帶頭的作用。毛澤連就是憑著樸實、淳樸的本性,深得主席的喜愛。
勸退
毛主席對親人是有深厚感情的,但他不願意搞“特殊化”。毛主席的外祖家一共8個表兄弟,他都十分關心,百忙中還給他們寫信,除此之外,還會接他們來北京。毛主席會給予他們錢和物方面的幫助,但是對於入黨、上學、找工作等這種額外特殊的要求,主席一次都沒有答應過。
49年的時候,堂表弟李祝華曾提出讓毛主席幫他找份工作,對此,主席立馬拒絕了。因為李祝華是個農民,沒文化,如果硬把他塞到機關事業單位裡頭,那肯定會造成不良的影響。所以,主席告誡他,回家好好種地去,今後為農業建設奉獻力量。毛主席就是這樣的性格,他從來不會用自己的特殊權利為親人謀福利。
1951年,毛澤連的母親身患重病。在湘潭治療了一段時間未見好轉,冬天的時候,毛澤連陪同母親去了長沙,為了看病便捷,他去找了長沙工農印刷廠的堂侄毛遠悌。毛遠悌建議他到北京,毛澤連立刻想到了北京的主席三哥,於是他讓堂侄給主席三哥寫了一封信,把他母親患病的情況做了彙報。主席接到信後,沒多久就做了批示,信件的內容是這樣的:
澤連、遠悌:
來信收到。
蔚生六嬸(毛澤連的母親)及澤連均不要來京,也不宜在長沙住太久,診病完了即回韶山為好。現在人民政府決定精簡節約,強調反對浪費,故不要來京,也不要在長沙住得太久。
澤連家境困難,待將來再設法略作幫助,目前不要靠望。
遠悌在印刷廠工作,可在工作餘暇進行學習。
請你們帶我問六嬸好!
祝你們都好!
毛澤東
十二月十一日
接到主席三哥的回信後,毛澤連就沒有再打算去北京了,他投奔到長沙的一個親戚家,讓母親在長沙的湘雅醫院接受治療。1952年夏天,六嬸在長沙去世了。接下來,毛澤連為母親操持身後事,抬棺材回韶山的途中,他不甚扭傷了腳。這真是雪上加霜啊!眼病、腳病,再加上母親去世,這一連串的打擊,讓他感到心力交瘁。
1953年5月,毛澤連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要求到北京去看病。不久後,主席回信了,信中是這樣說的:
潤髮賢弟(毛澤連):
五月八日的信收到。
你的眼病腳病未好,甚念。仍以在家養治為宜,不要來京。因為湘雅醫院診不好,北京也不見得能診好。
此復。
毛澤東
六月二十三日
兩次去北京治病的請求全部被駁回,看似主席有些不近人情,實則不然。那個時候的醫療條件,地方和北京是有些相差,但差距不大。正如主席所說的,在長沙的湘雅醫院治不好,到北京也未必能治好。之前,毛澤連的眼病不是一個例子嗎?尤其是毛澤連彙報病情時,主席已經知曉六嬸的情況已到極端狀態了,費盡千辛到頭來可能是一場空。至於毛澤連的腳傷,休養配合治療自然會好。果然是這樣的,之後,在家臥床的毛澤連,腳傷基本被治癒了。
沒讓毛澤連到北京,主席的心裡也不快。1951年,六嬸患病住院期間,毛主席派人給毛澤連送去了100萬舊幣(價值相當於100元新幣),作為六嬸的治療費。1952年7月,毛主席又派人給毛澤連送去了300萬舊幣(合新幣300元)。其中,200萬元用作六嬸的安葬費,100萬元用作毛澤連的腳傷治療費。不僅如此,從1953年到1958年間,主席每年都會給毛澤連匯款,幫助他渡過生活的難關。之後,遇到了國家三年困難時期,主席實行“三不”:不吃肉,不吃蛋,吃糧不超定量。他身邊的工作人員曾統計過,這段時期裡,主席一週不吃米飯,7個月不吃肉。基於這樣的情勢下,主席三哥才停止了對毛澤連的資助。
說實話,主席對親人是很不錯的,親人也是人民。主席曾說過:“我的稿費來自人民,人民有困難,稿費就該返還給人民。”主席看不得別人不好,他身邊的工作人員也都接受過他的稿費資助,毛主席囑咐他們,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毛澤連之前差點成了黨員,這點覺悟他肯定是具備的。他認為,即使他自己不能為人民做貢獻了,那他也讓孩子們替他彌補這個遺憾。在主席資助和自身的勞動下,毛澤連和妻子供養著三個孩子生活和上學。後來,他的長子毛岸平走上了幹部崗位;他的女兒毛小青入了軍;他的小兒子毛堅平也參了軍。
再進京
1954年,毛澤連受堂兄的邀請去北京。去之前,毛主席給他寫了一封信,告訴他“要自己準備路費,不要麻煩政府。”到了北京後,毛主席非常掛念他的身體狀況和這些年的生活經歷。毛澤連和主席一一做了彙報,當得知他一直勤儉生活後,主席非常地高興。隨即主席說道:“潤髮,那次沒有給你買新皮箱有意見吧!這次給你買個新的帶回去。”
聽到這話,毛澤連的記憶一下子回到了49年,那次返回韶山的時候,主席把給他買的東西都裝在了一箇舊的皮箱裡。
毛澤連沒有在意這些,他對主席說:“主席三哥,弟弟是窮苦了半輩子,哪裡還能講排場。”爾後,毛主席也沒有再說什麼了。
但這次毛澤連回鄉的時候,主席送給他一個新的皮箱。之前沒有給他新皮箱,意在告訴他,不可打著與毛主席的關係到處炫耀,低調、儉樸才是最重要的。這次給了他新皮箱,是因為他的淳樸、善良的品性打動了主席。
1956年,毛澤連又一次去了北京。毛主席還是熱情地接待了他。每次去北京看望主席,毛澤連都能體會到主席嚴於律己、平易近人的品性。在毛澤連的眼裡,主席不僅是主席,還是他的三哥。不論是主席,還是三哥,毛澤東承擔的角色都是完美的。
1959年6月25日,毛主席回到了韶山。第二天,毛主席就把毛澤連和妻子張玉蓮接到了韶山招待所,親人們聚在一起吃了一頓飯。期間,屋子裡時常傳出歡聲笑語,他身邊的衛士感慨道:好久都沒見主席笑得這麼輕鬆了。
時光如逝,10年時光轉瞬即逝,早已物是人非。70年代時期,毛主席的身體越發不行了,老年病一直糾纏著他。這天,他的兩個女兒李敏和李訥來看望他,主席囑咐他們常回韶山看看,幫助幫助兩個叔叔。據瞭解,李敏1977年回韶山,依照父親的囑託,看望九叔家人,並留下了100元作為慰問。之後,王景春陪同李訥回韶山,也給予九叔一定的經濟幫襯。她們兩人很好地兌現了主席生前的交代。在主席心裡,這個“九叔”是個好人,是個老實人。
同樣,在毛澤連的心裡,主席三哥是個很有人情味的人,他幫助親人,解決困難,從來都只用自己的稿費。他不希望親人因為他引得一身不良習慣。從建國到主席離世的27年間,毛澤連先後去了11次,他受主席的影響很深,主席讓他保持低調、樸實的品性,他就用在了教育小孩的身上。
後來毛岸平曾這樣說道:“我們雖然有著特殊的背景,但是父親和我們全家都以社會的普通一員嚴格要求自己。從這一點說,我們對毛主席這個偉大形象添了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