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子競技中,很多決勝瞬間轉瞬即逝,這不僅要求玩家擁有非常塊的反應速度,還需要硬體擁有出眾的表現效果,而直接為玩家提供畫面的就是電競顯示器。
很多玩家在選擇電競顯示器的時候只看重重新整理率,但是重新整理率越高的電競顯示器就越好嗎?對也不對。因為雖然重新整理率是一個重要引數,但還有很多引數會影響電競顯示器的使用體驗,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
01 重新整理率不只有144Hz
重新整理率是顯示器每秒重新整理畫面的速度,單位用Hz表示,比如60Hz就代表顯示器每秒能重新整理60張畫面。
更高的重新整理率意味著顯示器可以更流暢地顯示畫面,在搭配高階平臺時能夠讓顯示卡的效能更好地發揮出來,而不用受制於顯示器緩慢的重新整理速度,讓玩家可以更及時地對遊戲進行反應,因而高重新整理率的顯示器也就受到了電競選手的喜愛。
目前常見的重新整理率有60Hz,75Hz,120Hz,144Hz,165Hz,240Hz等,一般來說120Hz是電競顯示器的高刷起點,凡是達到這一重新整理率的都是高刷顯示器。
02 顯示卡畫面同步防撕裂
只有高重新整理率還不夠,我們有時候會在遊戲中看到“垂直同步”的選項。垂直同步指的是讓顯示卡的輸出畫面跟著顯示器的速度走,避免畫面撕裂,但是這樣會導致顯示卡“等”顯示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畫面延遲。
進階的垂直同步就是G-Sync/FreeSync技術了。G-Sync是NVIDIA推出的硬體級垂直同步技術,而FreeSync則是AMD推出的技術,該技術可以讓顯示器的重新整理跟著顯示卡走,在減少撕裂的同事避免不必要的畫面延遲。
裝備了G-Sync/FreeSync的顯示器可以更及時地顯示畫面,並透過減少撕裂來降低對使用者的干擾,所以對顯示畫面要求高的玩家,優先選擇搭載G-Sync/FreeSync的顯示器也是很有必要的。
03 尺寸解析度有講究
很多玩家覺得顯示器的尺寸越大,解析度越高就越好,其實這也是片面的。我們先不考慮你的配置能否帶動4K畫質流暢執行,單說尺寸也不是越大越好。
顯示器的尺寸是顯示畫面的大小,我們在使用電腦時距離顯示器的距離是有限的,但如果顯示器的尺寸太大,就會出現畫面看不全的問題,所以市面上的主流顯示器都控制在32英寸以內。
解析度其實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小尺寸的顯示器配上大解析度會讓顯示變小,而大尺寸的顯示器配小解析度會有較明顯的顆粒感,一般來說24英寸及以下的顯示器適合使用1080P解析度,而27英寸及以上的顯示器適合用2K解析度。
04 輔助功能別忽視
除了上面說的引數之外,很多電競顯示器還提供了輔助功能,這些功能對於玩家來說不是必須的,但如果你有具體的需求,不妨在選擇的時候就帶上它們。
模式調節。很多顯示器自帶標準/影音/節能等模式,不過電競顯示器做的細節更加到位,有專門的電競模式,還有暗部增強模式,可以減少玩家被“伏地魔”偷襲的機率。
自帶準星。如果需要顯眼的準星,那你或許需要顯示器自帶的準星,不僅能彌補自帶準星單一的不足,也能讓一些原本沒有準星的武器獲得瞄準輔助。不過要說的是,在類似《CS:GO》的競技遊戲中,使用AWP的時候沒有準星,其射擊也是不準的,即使人為加上準星,很大機率也無法命中準星指向的目標。
看了這4條介紹,你是不是對電競顯示器有了更深的理解?當然,只有硬體沒有實力也是不夠的,如果想要成為更強的選手,就買一臺適合自己的電競顯示器,去練習你的技術和意識吧。
(7771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