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音就是需要強調突出的字、詞、短句,它的意義就是將有效的資訊傳遞出去,找重音是為了更清晰地傳情達意。
重音所在的位置不同其所表達和強調的語義、語氣是不同的,所以可以根據你想表達的意思來確定重音放在哪個字、詞、短句上。
需要注意的是:
1.重音不是單指點送重讀,還有弱化輕讀,重讀加拖長音、弱化輕讀加拖長音。
2.重音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重音皆可盤,也就是說你認為需要強調的字、詞短句,你就可以把它們處理成重音,當然前提是要符合邏輯,要符合你的情感需要。
3.重音的選擇與表達要堅持少而精的原則,不要為了重音而重音。
文章中的紅色字型為重音標註。普測60篇裡,從32號作品《朋友和其他》到40號作品《提醒幸福》是在學習當中老師的指導下標註的重音,其他的都是根據康輝老師的朗讀以及自己的理解來進行的標註,如有不同的理解,歡迎留言討論和指正。
作品9號 《風箏暢想曲》
假日到河灘上轉轉,看見許多孩子在放風箏。一根根長長的引線,一頭系在天上,一頭系在地上,孩子同風箏都在天與地之間悠盪,連心也被悠盪得恍恍惚惚了,好像又回到了童年。
兒時放的風箏,大多是自己的長輩或家人編扎的,幾根削得很薄的篾,用細紗線紮成各種鳥獸的造型,糊上雪白的紙片,再用彩筆勾勒出面孔與翅膀的圖案。通常扎得最多的是“老鵰”“美人兒”“花蝴蝶”等。
我們家前院就有位叔叔擅扎風箏,遠近聞名。他扎的風箏不只體型好看,色彩豔麗,放飛得高遠,還在風箏上繃一葉用蒲葦削成的膜片,經風一吹,發出“嗡嗡”的聲響,彷彿是風箏的歌唱,在藍天下播揚,給開闊的天地增添了無盡的韻味,給馳蕩的童心帶來幾分瘋狂。
我們那條衚衕的左鄰右舍的孩子們放的風箏幾乎都是叔叔編扎的。他的風箏不賣錢,誰上門去要,就給誰,他樂意自己貼錢買材料。
後來,這位叔叔去了海外,放風箏也漸與孩子們遠離了。不過年年叔叔給家鄉寫信總不忘提起兒時的放風箏。香港迴歸之後,他在家信中說到,他這隻被故鄉放飛到海外的風箏,儘管飄蕩遊弋,經沐風雨,可那線頭兒一直在故鄉和親人手中牽著,如今飄得太累了,也該要回歸到家鄉和親人身邊來了。
是的。我想,不光是叔叔,我們每個人都是風箏,在媽媽手中牽著,從小放到大,再從家鄉放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