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家長的聊天中,每次說到孩子的問題,說的最多的就是:
孩子膽小,不敢說話,怕孩子以後在幼兒園沒有朋友;
孩子害羞,見人也不敢打招呼,怕孩子在幼兒園老師關注不到;
孩子慢熱,看見自己喜歡的玩具也不敢去拿,怕在幼兒園受欺負。
就想讓孩子能主動和老師打招呼,和小朋友們一起玩,想上廁所也敢和老師說,沒吃飽也能和老師要等。
大家知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生氣質,有很多孩子天性就比較慢熱,內向,和爸爸媽媽中的一個人性格很像,也有很多孩子的所謂“膽小,害羞”,是大人給孩子貼的標籤,是大人的引導方式不當,反而讓孩子越來越“內向”。
你家的孩子是“西紅柿女孩”嗎?
繪本《西紅柿女孩》中的米樂,只要有人叫她,她的臉就會紅得像西紅柿一樣!每當老師叫她的名字,她也會馬上心跳加快,呼吸困難。所有的同學都笑話她,不願意和她一起玩……米樂第二天要在學校讀詩,米樂害怕極了,怕同學笑話她,一晚上都沒有睡好。
記得依依剛來的時候是3歲整,還有半年就要上幼兒園了,姥姥是日常帶養人,剛退休不久,人特別熱情,來了就特別著急和我說:孩子不愛說話,上幼兒園可怎麼辦呀?
每次送孩子來時都不停地“指揮”依依,你要這麼說,你要那麼說,焦慮之情溢於言表,孩子就一直往後退,躲在後面低著頭就是不肯說話。
你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請你把自信照到孩子身上
後來我發現,依依每次由姥爺送來的時候狀態完全不一樣,姥爺每次來,從來不強迫孩子打招呼,就拿個小凳子在外面一坐,說你去聽老師講故事吧,依依就進來了,在聽老師講故事時也會慢慢的靠近,參與。
後來我就和姥姥委婉溝通,把送依依來館裡的任務就專門請姥爺負責,姥姥負責買菜做飯。姥姥也很支援。
第二週的時候,依依就開始願意回答老師提的簡單問題了,當時孩子第一次張嘴和老師真正互動的時候,可以從孩子眼裡看到勇敢的光,從那以後,依依就成了館裡最積極的小朋友,主動和新來的小朋友打招呼,幫老師整理繪本,積極回答問題,還告訴小朋友說沒關係,沒準備好可以下次說。
從不敢進教室,要家長陪,到能主動進教室,獨立上課,跟著老師互動,參與遊戲,融入集體…帶著愛,懷著尊重,理解包容的心去看孩子,你會發現每一次都會有驚喜,讓我們一起靜待花開,靜候成長。
尊重每個孩子獨特的“社交密碼”
繪本《西紅柿女孩》中,米樂在老師的鼓勵下,讀出了小百靈鳥敢於唱歌的小故事,老師給了大大的表揚,同伴們也都熱烈鼓起來掌來,從那以後,米樂有了新的名字“米樂小百靈”。
有時候,害羞真討厭。我們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鑽出烏龜殼,像別人那樣開心自在!這是一本透視兒童害羞心理的共情繪本!讓我們一起,理解害羞、學會傾聽、換位思考、表達尊重。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社交密碼”,熱情的,安靜的,活躍的,慢熱的…我們不是要每一個孩子都成為別人家眼中的“完美小孩”,而是給他(她)創設友好安全的氛圍,讓孩子喜歡打招呼問候是自然而然,而不是為誰而做。
孩子的們就是在一次次的體驗中慢慢能夠坐下來,聽故事,互動,我們不能保證自己的孩子都變成“別人家的好孩子”,但相信每個孩子都會越來越好,擁有“自己的顏色”!
我們可以有兩種方式與孩子相處:期望,或者是支援和欣賞。兩者存在本質的不同。你可以選擇後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