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香港電影空前盛況,一年產量達到了驚人的380多部。
也就是說,每天去電影院看一部,一年都看不完。
其中,光是武俠題材的電影就有33部,佔了全年電影產量的近10%。
因此,這一年也被稱為香港電影“武俠年”。
武俠片盛行,從某種程度上,完全是因為徐克聯手李連杰,推出的《黃飛鴻》大火後,直接引發了一股跟風潮。
而這一年關於“黃飛鴻”題材的電影,更是有7部之多。
這些跟風之作或打著“黃飛鴻”旗號,或模仿其形,結果無一例外,都鎩羽而歸。
在我看來,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輸得最慘的電影,無疑是張鑫炎導演的《黃飛鴻之男兒當報國》。
上映7天遭下架,票房僅48萬,事實證明,李連杰的成功無法複製。
《黃飛鴻》系列電影,一直是香港電影的一大IP。
早期的黃飛鴻,多以老成穩重的形象出現在銀幕上,關德興就是其中的代表。
直到1991年,徐克謀劃多年後,決定重啟“黃飛鴻”這個大IP。
他一改往日老版本里黃飛鴻的宗師形象,而是塑造了一個青年版黃飛鴻,他長相帥氣、為人謙卑、富有活力,給人耳目一新。
最終,徐克搭檔李連杰拍了《黃飛鴻》三部曲,在票房方面獲得了極大成功。
於是催生出了一系列跟風之作,其中就有大導演——張鑫炎。
毫無疑問,李連杰的成名作《少林寺》,就是由張鑫炎執導。
然而,在此之後,張鑫炎有長達4年時間沒有拍過戲,難得出山卻遭遇了票房失利。
因此,這段時期張鑫炎有點迷茫,思考再三後,決定跟隨時代潮流,也拍一部“黃飛鴻”電影,複製一下徐克和李連杰的成功。
很顯然,再把李連杰找回來,是不可能的事情。
於是張鑫炎找來了李連杰的大師兄王群,《黃飛鴻》中的“南拳”邱建國,以及反派專業戶計春華,如法炮製了這部《黃飛鴻之男兒當報國》。
整部影片看下來,很多地方都有著模仿徐克版《黃飛鴻》的痕跡,而且還有著當年《少林寺》的一些鏡頭。
首先,在情節方面,一上來就是黃飛鴻帶著弟子,在海邊打拳的鏡頭。
這色彩和運鏡,以及故事框架,簡直就是《黃飛鴻2.0》。
然後,不管是故事的起因,還是一些劇情鋪墊,與徐克版《黃飛鴻》簡直大同小異。
故事主要講述黃飛鴻(王群 飾)與當地惡勢力做鬥爭時,無意間惹怒了背後的提督大人,並發現了他在暗中做出了很多出格的事情,為了匡扶正義,黃飛鴻決定站出來,最終導致他們的陰謀未能得逞。
其次,在人物方面,也與徐克版《黃飛鴻》如出一轍。
本片中出現的關帝廳,是地方的黑勢力,《黃飛鴻》裡的沙河幫也是同樣的設定,而邱建國兩次飾演的黑勢力頭目,都是無惡不作的地痞流氓形象。
而黃飛鴻、梁寬、齙牙蘇、十三姨的人物搭配,雖說不是徐克首創的,但是卻在他的電影裡發揚光大。
張鑫炎拿過來用不是不可以,但是卻畫蛇添足,加入了不少“多餘”的戲份,導致整個故事不倫不類。
而唯一值得讚賞的地方,就是影片動作戲的質量。
畢竟有王群、計春華、邱建國、譚俏等學功夫出身的演員,在片中貢獻了難度甚高的武打戲。
只可惜,電影上映後整體表現一般,僅拿到48萬港元票房。
其實,除了《男兒當報國》外,當年凡是跟風的“黃飛鴻”作品,全部都票房慘敗。
1992年,袁和平為《黃飛鴻2:男兒當自強》設計動作後,得以拿到了徐克的劇本,便拍了一部外傳《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
本片集結了眾多武打明星,從故事情節到動作設計都可圈可點。
然而,上映後被市場嚴重低估,認為是一部跟風抄襲之作(畢竟連海報設計都幾乎一模一樣),最終只收獲了618萬票房。
同一時期,午馬也跟風拍了一部《黃飛鴻之鬼腳七》。
該片只是在片名上蹭了“黃飛鴻”的IP,講得卻是黃飛鴻的徒弟鬼腳七的故事。
由於故事欠缺新意,所以票房也不盡如人意。
而李力持也不甘落後,執導了一部《黃飛鴻對黃飛鴻》,走的則是詼諧惡搞的路線。
不僅有真假黃飛鴻,還有淫賤不能移的十三姨。
不過,電影的票房還不錯,算是當年市場上,表現得中規中矩的黃飛鴻系列。
縱觀幾部跟風之作,它們的失敗原因大致相同。
基本上,都是武打場面出色,但是故事粗製濫造,人物設計缺乏新意。
而且,李連杰版黃飛鴻,在徐克的調教下,實在太過經典,導致觀眾很難在接受其他形象。
最能證明這一點的例子,就是王晶導演的《黃飛鴻之鐵雞鬥蜈蚣》,因為有李連杰,輕鬆拿到了1818萬的票房。
但是,相比徐克導演的《黃飛鴻》系列,票房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
在1993年後,由於電影公司的盲目跟風、粗製濫造、以及惡性競爭,導致市場出現飽和的同時,也漸漸讓觀眾產生了審美疲勞。
結果,直接導致諸如《魔教教主》、《鐵馬騮》、《一刀傾城》、《赤腳小子》等經典作品被市場埋沒。
隨著好萊塢特效大片的“入侵”,港片市場失守已成不爭的事實。
表面上,周星馳依然是票房靈藥,靠著《唐伯虎點秋香》斬獲了4000萬票房,守住了香港電影的輝煌。
但事實上,這一年斯皮爾伯格帶著他的《侏羅紀公園》,豪奪6190萬港幣的票房,搶走了雙週一成佔據多年的票房冠軍的寶座。
時至今日,好萊塢特效大片依舊佔領著全球的電影市場。
而“黃飛鴻”這個IP,也在90年代後劃上了一個句號,即使有人一再重啟,也難以達到以前的高度。
總而言之,1993年不僅是一個輝煌的“黃飛鴻”年,也是武俠片沒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