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風暴眼》出品
核心提示:
1、隨著孟晚舟的歸國,諸多事實不言而喻。回溯整個事件,匯豐銀行在其中的角色也進一步明晰——從被美國抓住把柄,到成為美國的“提線木偶”,匯豐在孟晚舟事件中犯了金融機構的大忌,註定成為了其在發展歷史中難以抹去的不光彩一筆。
2、聚焦匯豐本身,近年來也經歷著業績不振的壓力。一直以來,匯豐的主要利潤都來源中國市場,但由於疫情和孟晚舟事件的負面影響,匯豐2020年經營慘淡,股價更是一蹶不振。可以說,匯豐正在逐漸失去中國市場的信任。
3、更慘的是,匯豐還在遭受多事之秋。近期兩個風波不斷的大公司——中國平安和恆大集團,都與匯豐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平安投資匯豐,浮虧約200億;而恆大則被爆料曾經接受匯豐的非法放貸,在自身難保時,匯豐又果斷抽身而去。
曾經“不知歸途為何處”,而今“重返故里是心安”。
當回國的飛機開始盤旋,耳畔的轟鳴聲也許對輾轉1028天的孟晚舟來說,尤為動聽。
在過去的近三年裡,“孟晚舟”成為了國際商場、政治場以及外交場共同關注的三個字,更牽動著億萬中國人的心。
鳳凰網財經曾在孟晚舟案的發展中多次跟蹤報道事件進展,並試圖從錯綜複雜的多方角力中撥開迷霧。(詳見:《風暴眼 | 孟晚舟案1028天背後的隱秘細節:機場驚魂、核心證據和FBI疑雲》)
回溯這場交織,有一個角色很難被忽視——匯豐銀行。
這家從香港中環皇后大道起航的世紀銀行,究竟在孟晚舟案中充當了怎樣的關鍵一環?而在案件之外,這家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生存狀況又呈現出怎樣的真相?
匯豐獅,倫敦(圖源:匯豐銀行官網)
1、被美國抓住把柄的“提線木偶”
2013年8月22日,名為“Le Pain Grille at La Loggia”的法國餐廳二層,搖曳的燭光將窗外的維多利亞港灣映襯得格外迷人。
遙望著不遠處的匯豐銀行香港總部,身為華為首席財務官的孟晚舟,正在與華為長期以來的友好合作夥伴——匯豐銀行位於亞太區的全球銀行業務負責人Alan Thomas(以下簡稱“托馬斯”)共進工作晚餐。
在此之前,匯豐方面曾多次向孟晚舟發出見面邀約,並將見面地點鎖定在香港,見面目的則是要求華為對路透社的兩篇報道進行澄清。
2012年10月和2013年1月,路透社連發兩篇文章稱,星通試圖向伊朗出售部分被美國禁運的產品,包括轉賣美國電腦裝置給香港,違反了美國法律,而華為是星通的擁有者和運營人。
為了能詳細解釋這兩篇不實報道,孟晚舟專門用一份長達16頁的PPT向匯豐做出說明。
圖注:PPT中寫明“華為與星通的關係:關於合作”
PPT中明確闡述了華為與星通的關係,並不是路透社所謂的“所有者”,也不是子公司,而是有業務往來的合作伙伴。同時也將華為曾持有星通股權及後來賣掉這部分股權的前因後果同步做了清晰的解釋。
飯後,托馬斯索要了英文PPT。但這份本該屬於客戶的保密資料卻在5年後出現在了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高等法院庭審現場,成了美方起訴孟晚舟的“證據”。
美方在起訴書中的核心觀點是:華為沒有如實說明其與星通的真實關係,星通是華為的“非正式子公司(unofficial subsidiary)”,華為卻“欺騙”匯豐稱雙方沒有從屬關係。
由此,加拿大司法部律師認為,華為利用其“子公司”星通進行涉及伊朗的美元清算,違反了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從而給匯豐造成了損失;孟晚舟與匯豐銀行代表的交談中稱華為與星通是正常業務來往,對金融機構構成“欺詐”。
事件至此,爭論的焦點已然明晰——孟晚舟是否“欺詐”了匯豐?
美方要證明華為欺詐匯豐,至少要證明兩點:一是匯豐對華為與星通的關係並不知情;二是華為從中受益,而匯豐蒙受損失。
對於問題一,或許,作為當事人的托馬斯最有發言權。
然而,巧合的是,托馬斯卻早已在2017年退休,拒絕一切採訪,沒有任何公開露面,簡單描述,就是“人間蒸發”。
不僅找不出關鍵人證,匯豐方面還聲稱只有“初級”員工才清楚華為與香港星通的關係,但這些“初級”員工沒有將相關資訊傳遞給“高階”管理者,導致“高階”管理者只能依賴孟晚舟提供的PPT判斷風險。
對於這段明顯站不住腳的陳述,匯豐員工的內部郵件截圖做出了最有利的駁斥。
而對於第二個問題,美方聲稱,孟晚舟“隱瞞”與星通的真實關係,“欺詐”匯豐是為了獲得9億美元(摺合人民幣63億元)的信貸額度。
然而根據鳳凰網財經看到的證據檔案,所謂的9億美元是銀團提供的信貸額度總和。銀團由包括法國巴黎銀行、德意志銀行在內的數十家銀行組成。其中,匯豐銀行只提供了8000萬美元(摺合人民幣5.6億元)的信貸額度,而華為從未真正使用過這筆資金。
隨著兩個杜撰出的問題被事實逐一打臉,匯豐的真實目的不得不令人懷疑——曾在與華為長達20年的合作中賺的盆滿缽滿,匯豐為何會“倒戈”?
一位金融界業內人士道出了其中的關竅:“匯豐被美國抓住了把柄,為了脫身只能出賣自己的客戶。華為是匯豐交給美國的‘投名狀’。”
原來,早在2012年7月,美國參議院旗下的國土安全委員會就釋出過一份重磅報告——《論美國在洗錢、毒品、恐怖主義融資上的脆弱性:匯豐案例分析》。長達339頁的案例分析,對匯豐銀行“庖丁解牛”,報告稱匯豐成為墨西哥毒販洗錢的“固定渠道”,銀行內部的風控合規幾乎是“橡皮圖章”,並一舉曝光了匯豐的多種“騷操作”。
2012年,匯豐認罪並支付了19.2億美元的天價罰金。並且,匯豐還不得不接受美方的大規模搜查,這令匯豐在美國面前瞬間“透明”。
時間來到2016年底,匯豐開始調查華為賬戶,並向美國司法部遞交了一系列有關華為的檔案,稱“華為賬戶存在可疑交易”。
2017年8月,匯豐突然單方面終止與華為近20年的業務合作,並未作出任何原因說明。
一年四個月後,孟晚舟被捕。
回顧整個事件脈絡不難發現,匯豐在其中的角色並不只簡單地是華為的合作方,而更像是被美國抓住把柄的“提線木偶”。
對於匯豐,人民網評論表示:“匯豐透過一系列操作,既保留了華為這個大客戶,實現利潤最大化,同時高管平安落地,成為極少數被美方撤回指控的企業之一!劣跡斑斑的匯豐,已經被美國完全掌控!匯豐下一個出賣的客戶會是誰?”
2、主要利潤來自香港和內地 匯豐逐漸失去中國市場信任
2018年,港股匯豐控股的股價在短暫攀至71.53港元/股的高峰之後略有回撥,在60港元左右徘徊,孟晚舟一事發生後,匯豐銀行被直指在背後諸多小動作,輿論譁然,普遍認為其“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
隨後的1~2年裡,匯豐控股股價一路狂瀉,在2020年9月一度跌至26.49港元/股,雖然目前股價稍稍回升至40港元左右,對比事件發生之前,股價仍然跌去了三分之一。
和股價對應的,是匯豐慘淡且四面漏風的業績。
財務資料顯示,2019年匯豐控股總營收為3721.24億元,同比僅增長2.56%,漲幅為3年最低,淨利潤則同比大跌46.22%至515.05億元,一改前兩年兩位數乃至三位數的淨利潤增速(2017年335.58%、2018年27.13%);2020年,疊加疫情影響,匯豐更是業績雙降——營收同比減少21.99%至2715.14億元,淨利潤同比減少29.18%至341.19億元。
一直以來,匯豐的最主要利潤來源都是香港和中國內地。
2018年財報資料顯示,香港和中國內地在當年為公司分別貢獻了182.31億美元和28.88億美元的收入,以及115.14億美元和28.58億美元的除稅前利潤。與之相對的,英國則為13.96億美元的虧損,美國市場虧損幅度較小,為4700萬美元的虧損。
2019年,香港和中國內地依然是第一大收入和利潤的來源,並且由於英國市場的萎靡,中國可以說一定程度上補上了英國市場的虧空。2019年,內地和香港所貢獻的除稅前利潤分別為120.49億美元和28.77億美元,英國市場當期則虧損33.45億美元。
2020年,受疫情、孟晚舟事件的影響,匯豐香港市場的利潤大幅下滑,當期僅82.07億美元,內地市場也由上年的28.77億美元降至26.12億美元,而英國市場繼續擴大虧損,同期除稅前利潤虧損42.24億美元。核心兩大市場萎靡,直接導致了2020年匯豐的慘淡業績。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匯豐銀行也在逐漸撤離美國市場。
美國一直以來並不是匯豐的主要市場,近期有媒體報道,匯豐將出售或關閉在美國的約150家商業銀行分行,退出大多數針對個人和小型企業客戶的零售銀行業務,在美國只保留少量的實體業務,為其少部分富有的客戶提供服務。
從財報資料來看,2018年~2020年,匯豐銀行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在美國的虧損分別為1.06億美元、2.77億美元、5.47億美元,虧損逐漸擴大。
主要市場沒能穩住陣腳,次要市場又節節敗退。更糟糕的是,因為孟晚舟事件,匯豐正在慢慢的失去中國市場的信任。
2020年10月,中國財政部發行美元主權債券,包括美銀證券、花旗、德意志銀行、高盛、渣打銀行、摩根大通等在內的10餘家機構被選為60億美元主權債券的承銷商及賬簿管理人。作為香港最大的貨幣發行銀行,匯豐銀行並沒有出現在承銷商的名單當中。
雖然匯豐的發言人回應媒體表示,“在支援中資發行人G3貨幣債券發行方面,匯豐在外資銀行中一直處於領先地位。我們致力於為客戶提供支援,並協助中國資本市場開放。同時,我們與財政部也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合作。”但不僅僅是孟晚舟事件,匯豐在國安法上的曖昧表態,同樣使得中國市場對其喪失信任,還有報道表明,匯豐在為中國新的基準利率定價方面也錯失良機,並未能獲得在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承銷所有型別公司票據的牌照。
種種事件無疑是一個危險的訊號,若信任無法重新建立,匯豐在內地、香港的無疑將繼續受到影響。
匯豐中國雖然沒有獨立上市,但從wind資料披露金融機構詳情來看,2020年,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全年的業績同樣實現雙降,營業收入由上年的129.32億元下降9.04%至117.64%,淨利潤則下滑幅度達到19.43%,至35.89億元,這幾乎已經創了匯豐中國10年來的最差成績,僅稍稍優於2011年的34.24億元。
3、匯豐投資平安大賺近600億 平安投資匯豐反浮虧200億
有意思的是,最近深陷業績泥潭的中國平安,同樣和匯豐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2002年,匯豐向平安投資6億美元,此後不斷增持,2007年,中國平安在A股上市,匯豐保險控股和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分別持有中國銀行8.43%和8.36%股權,合計持股超過16%,為第一大股東。
2012年12月,匯豐將手上的中國平安全部拋售,作價94億美元。據計算,匯豐在中國平安上的投資獲利約587億元,收益超4倍,這也是匯豐最成功的投資之一。
雖然匯豐其實錯過了149元的平安,也沒趕上90元的平安,但總體來說,這筆交易還是可以稱得上所獲頗豐。
但平安的操作就有點辣眼睛的意思了。
據悉,2015年12月,中國平安開始反身投資匯豐,當時滬港通南下資金持續買入匯豐控股,有投資人士認為部分為中國平安所為。2017年年報,平安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開始出現在匯豐控股的大股東行列,持股比例為5.01%,僅次於黑石。之後的2018年,平安繼續增持,到了年底,平安已超過黑石,一躍成為匯豐最大的股東,直接持股數量達到14.19億股。
截至2021年中報,平安資管持有16.55億匯豐控股股份,略低於黑石的16.59億股。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10月,孟晚舟事件發生近2年後,中國平安再次斥資3億港幣增持1080萬股匯豐控股股份。平安表示,這次增持,屬於保險資金長期的財務性投資。
從股價來看,平安增持時的匯豐的股價在28港元左右徘徊,此後,匯豐便迎來了孟晚舟事件發生之後最大的一波反彈,股價一度接近50港元/股,在今年下半年才又有了一些回落。
今年以來,中國平安有些自身難保。
資本市場上,開始人們喊出“要珍惜80元的中國平安”,之後又喊,要珍惜70、60元的平安,隨著股價跌跌不休,沒有回頭的趨勢,如今口號已經更新到“要珍惜40元的平安”了。
截至9月24日收盤,中國平安股價為48.08元/股,市值縮水至8789.14億元。
連續踩雷華夏幸福、匯豐控股,平安這兩年的投資運屬實不大好。
我們粗略的算一筆賬。中國平安投資匯豐控股首次出現在大眾目光是2017年12月5日,持股比例超過5%。2017年8月~12月,匯豐控股股價一直在60港元左右徘徊,按年報披露的10.1794億股計算,彼時平安的成本價和持有市值約為610億港元。
2018年,平安連續多次增持匯豐控股,到2018年底,平安持股已達14.19億股,增加4億股。而在2017年底~2018年底,匯豐股價總體下行,均價同樣為60港元左右,最低曾達52.92港元/股,粗略計算,平安在2018年底持有匯豐市值約850億港元。
2020年10月,中國平安再次增持,這次增持的均價在28港元左右,對平安來說,本是一次不錯的抄底,但由於股數不多,並無法對整體損失起到攤薄的左右,這次增持的成本約為3億港元。
因此,平安16.55億股的匯豐控股,粗略計算成本約853億港元,但隨著匯豐股價跌跌不休,這筆股權已大大縮水。截至9月24日,匯豐市值為8238.39億港元,平安持股比例7.98%,價值657.4億港元,浮虧近200億港元。
4、被爆非法放貸給恆大,此前已停止為恆大在港專案提供按揭服務
除了牽涉平安的地產危機外,遭遇多事之秋的匯豐,還牽扯了另一家身處輿論漩渦的地產企業——恆大。
就在本週,曾經精準預測了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的對沖基金大佬、海曼資本(Hayman Capital)創始人兼CIO Kyle Bass直接撕開遮羞布,在推特上發文指控恆大集團超貸案可能牽涉好幾家香港的銀行,暗指香港幾家銀行對恆大集團非法貸款、超貸、虛假鑑價。
其中,就直接標記了匯豐銀行 ( HSBC )。
除了故意標記匯豐銀行外,他也貼出帶有濃厚嘲諷意味的字眼,寫出“繼續牢坐在您的座位上,而不是您的股票 ( hold on to your seats, but not your stocks ) ”。
圖源:推特
除了標記恆大集團與匯豐銀行後,Kyle Bass在推特上更是點出了“犯罪與懲罰 ( Crime And Punishment ) ”以及“制裁 ( Sanctions )”等字眼 ,暗控非法貸款者需要承擔應有的懲罰。
值得注意的是,匯豐銀行在被爆違法放貸前就已出現了與恆大切割的舉動。
7月21日,有媒體曾報道稱,匯豐銀行已停止向中國恆大集團在香港未完工住宅專案買家提供按揭貸款申請。同時暫停放貸的還包括渣打銀行與東亞銀行。
訊息爆出後,匯豐方面對此拒絕置評,渣打也沒有回應置評請求。東亞銀行則表示,獲批的申請不會受到影響,並將繼續接受貸款申請,一旦公寓完工,資金就會交給買家。
而對於這一訊息,恆大方面則表示,其他銀行仍在為其樓花單位批准抵押貸款,並預計香港銀行停止放貸的任何決定只會產生輕微影響,公司發展將如期進行。
儘管恆大在回覆中未透露銀行姓名,但這一回應也在某種程度上側面印證了市場傳聞的真實性。
結語:
在孟晚舟案中充當不光彩角色的匯豐銀行,在業績上付出了自己的代價。
有意思的是,近期兩個風波不斷的大公司,中國平安和恆大集團,都與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平安投資匯豐,浮虧約200億港元;而恆大,這家最近深陷債務漩渦的房地產企業,被爆料曾經接受匯豐的非法放貸,在自身難保時,匯豐又果斷抽身而去。商場殘酷,可見一斑。
因為在孟晚舟事件和國安法上,匯豐態度都曖昧不清,逐漸失去中國市場的信任。這家從香港中環皇后大道起航的世紀銀行,如何處理與中國市場關係降至冰點的這段艱難時光?中國平安的大股東身份還將保留多久?鳳凰網財經《風暴眼》將持續關注。
參考資料:
1、《獨家|覆盤孟晚舟案件:核心證據16頁PPT首次公開 複雜程度像是看電影一樣》,鳳凰網財經
2、《匯豐銀行退出美國零售市場,稱交易後不會遭受重大虧損》21世紀經濟報道
3、《匯豐銀行4年來首次落選中國美元主權債承銷商》 觀察者網
4、《中國平安再增持匯豐控股重回大股東 此前5年投資浮虧362億元》 GPLP
5、《直接點名不演了!對沖基金大佬標記“匯豐銀行” 指控涉嫌對恆大集團超貸、虛假鑑價、非法貸款》 FX168財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