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見過這種看上去酷似蒼蠅卻又比蒼蠅體積小一些的飛蟲嗎?
它們總喜歡停在廁所、浴室的牆壁上或鏡面上,你可能哪天氣兒不順,看它不順眼,就會一掌送走它,但殊不知這種外表普通、行動不夠敏捷的小飛蟲也能帶來兇險,危及我們的生命健康。
那麼,這糟心的飛蟲到底是何方妖孽?又有哪些危害呢?我們逐個來看。
這種常見“小飛蟲”到底是什麼
這種小飛蟲名叫蛾蠓,又稱蛾蚋,喜歡潮溼的地方,如衛生間、浴室、廚房。室外環境的話比如山林的淨水和瀑布處,也會常見它們的身影。居家環境中,它們通常停留在牆壁上,不會隔屋到處亂飛,也不會像蚊子一樣吸我們的血。
每到4~5月或9~10月之際,氣溫和空氣溼度適宜,蛾蠓就會活躍起來。它們或者獨立出行,或者成群結隊,拍死一個還有一個,是個無比堅挺的隊伍。
那麼蛾蠓是從何而來呢?答案就是下水道,這種地方可是它們繁殖的“溫床”。
蛾蠓幼蟲喜歡在洗手池排水管、廚房或廁所的下水口等環境下生長,這些地方藏汙納垢,細菌種類繁多,室外的淤積下水道、化糞池、汙水排放溝等,也是蛾蠓賴以生存繁殖的地方。
簡言之,它們哪裡臭哪裡髒就去哪裡。成蟲之後,雖然體積長大了一點,但飛行能力極差,所以不會走遠,它們靠著地漏、洗臉檯、洗菜池以及潮溼的抹布、牙刷等生活用品作為平臺,入侵我們的生活,季節一到,幾乎家家能看見。
蛾蠓的繁殖能力還很強大,雌蟲受精成功後會自行尋找安全適宜的地方進行產卵。成年雌蟲平均產卵240顆左右,短短48個小時,一個卵粒就能孵化成幼蟲,這是個驚人的數字。幼蟲具備一定行動能力之後,便會在潮溼黑暗的地方自食其力。
由於它們成長的環境很難被發現和及時清理,所以存活機率極高,僅需14天左右,幼蟲就能化成蛹,再過3~4天,就能成蟲。也就是說,蛾蠓的成長週期只需短短20天。繁殖能力強,生長週期短,所以總也消滅不完。
不起眼的“小飛蟲”會帶來“大隱患”
這些蛾蠓只是看上去無傷大雅、平平無奇,實際上殺傷力一點也不小。告訴你,這不是危言聳聽。我們來看2018年的一條資訊,當時引起了網友熱議:
來自山東棗莊的97歲老奶奶被家人送到了醫院,她面部有一大塊感染傷口,老人很難受,一直在哭鬧,經檢查之後確診為“蠅蛆病”。
生病就怕不能早發現、早治療。前段時間,老人的臉上長了一塊東西,起初她跟家人以為這是老年斑,就沒太在意。後來這塊“斑”開始發癢,他們就去當地衛生所看了看,沒看出個什麼結果,就回家了。
後來,“斑”出現了變化,從發癢轉為難以忍受的疼痛,老人實在撐不住,就被家人送去了大醫院就診。當時主治醫生嚇了一跳,在安排老人進行一系列檢查之後確診了這種罕見的疾病——“蠅蛆病”,臨床上指蠅類幼蟲(蛆)、類似蒼蠅等飛蟲寄生在人體上引發的疾病。
這種疾病在國內十分罕見,關於“蠅蛆病”的報道也不過十幾例而已。
第二天,主治醫生為老人進行了兩個小時的手術治療,總共在老人面部清理出了數十條蛆蟲,大的約為5~6mm,小的約為2~3mm,當場的醫護人員幾乎驚呆了。
你可能會納悶兒了,現如今生活條件好了,誰的家裡不搞衛生?難道這位老人是住在一個“髒亂差”的環境裡,所以才感染上這種病嗎?
事後經瞭解,老人身體素質一貫很好,家裡的衛生環境也一直保持得很好,唯一一點就是出現過一種行動遲鈍的“小飛蟲”。它們酷似蒼蠅,但比蒼蠅小很多,幾乎整天趴在牆面上、鏡子上、洗手池上一動不動,由於它們長了一副“人畜無害”的樣子,所以很容易被忽視。
我們再來看一個例項:
來自深圳的吳先生頂著異常紅腫的眼睛趕往醫院,3天之後,這一隻眼睛被手術摘除了,這也是可惡的“小飛蟲”造成的後果,你能想象得到嗎?
一天早上,吳先生的左眼被風吹進了一隻帶翅膀的“小飛蟲”,他下意識揉了揉眼睛,“小飛蟲”被揉死,他隨手就扔了,沒太在意。1小時之後眼睛出現紅腫、疼痛難忍,當天午後他就去了醫院,檢查視力竟然下降到了0.02!
開了藥回家後並未見起色,第二天,他的病情加重,左眼出現化膿,伴有黃綠色分泌物,再次回到醫院就診,醫生為他進行了抗感染治療,但基本無力迴天,這顆眼球的視力已經完全喪失,只能感受到若有似無的一點點光線。
(圖片來源於網路)
第三天,檢查結果顯示細菌已經將整顆眼球感染了,並且隨時有可能蔓延至腦部,危及吳先生的生命。最終,醫生將這顆眼球摘除,吳先生失去了一隻眼睛。
兩個真實的例子告訴我們,蛾蠓有多毒!那麼我們不禁好奇了,這麼點兒飛蟲何故那麼大殺傷力?
蛾蠓繁殖環境太髒,攜帶多種細菌和病毒
別看蛾蠓的樣子不起眼,行動還很遲緩,想拍死它簡直不要太容易,但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它們的身影,它們埋下的隱患也是無處不在的。
首先,蛾蠓在化糞池、下水道等充斥大量細菌、病毒的環境裡繁衍生長,成蟲全身長滿了細毛,對細菌、病毒的吸附性很強,可以隨身攜帶多種不相同的病原微生物,停留在食物上被人食用,停留在日用品上接觸到人的面板、眼睛,有使人感染疾病的可能,如痢疾、腸炎等。
其次,如上述案例中那樣,蛾蠓能在人和動物身上傳播“蠅蛆病”。蛾蠓產下的蟲卵可能寄生在牙刷或食物上,進入人體發生感染之後極易引起頭暈、噁心等症狀。
如果蛾蠓幼體或者蟲卵遇到暴露在空氣中的傷口,還會寄生在傷口上,完成發育過程,短時間內傷口會出現紅腫、刺痛,時間長了,人體組織就會成為這些幼蟲啃食的食物,直到把人啃死。
蛾蠓是一種群居動物,如果數量較多,會成群結隊地停落在牆壁上、瓷磚上,一動不動,所以,有密集恐懼症的朋友是斷不能忍受這一片黑壓壓的不和諧因素的,而且清理起來也是相對麻煩的。
顯然,維護我們的健康生活需要除掉蛾蠓,那如何對付它們呢?
(圖片來源於網路)
教你3招消滅蛾蠓,不給它們可乘之機
1.衛生做得徹底,才好“一窩端”。
很多人第一反應是見到蛾蠓就一掌拍死或是用電蚊拍打死,不過這隻適用於數量較少的情況下,如果數量較多較密集,還是建議使用正規廠家生產的殺蟲劑,使用後開窗通風,確保不危害人體的情況下做好衛生維護工作。
此外,我們還需要留意下水道及周邊環境的清潔,以及洗臉池固定塞區域、垃圾桶側面,是蛾蠓幼蟲容易繁衍生殖的地方。環境衛生的保持需要長期堅持,避免蛾蠓捲土重來,我們需要定期清理、噴灑治理。
2.密封通道,從源頭防蟲。
市面上常見的地漏和下水道裝置一般會有專用的存水彎,也就是防臭地漏,這是個單向閥門,只允許水從上往下流出,使得下方氣體、蟲類無法向上流竄。現在很多家庭已經用上了這種防臭地漏,效果很不錯。
此外,其它比較容易進蛾蠓的地方可以考慮加個密封,這麼小的蟲子想要從各種縫隙裡穿梭可是太簡單了,比如馬桶、洗菜池、洗臉盆等,是比較容易忽視的衛生死角。
3.保持乾燥,打掃及時。
如上述所說,蛾蠓喜歡在黑暗潮溼且骯髒汙穢的場所繁殖生長,所以想要消滅它們,就要保持室內良好的通風條件,保持乾燥環境,然後經常清理垃圾,清除水槽內的積水,容易變質的食物儲存在冰箱裡。
如果家裡養了花花草草,還需要做好殺蟲防護。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定期使用消毒液進行大規模清潔或者採用紫外線消殺方式。
對於我們來說,生活已經足夠豐富,平時張羅著各自的忙碌,很多時候無暇顧及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插曲”和“小細節”,覺得無傷大雅就可以置之不理,細想來,那是因為這些小問題不曾影響我們的生活,不曾危及我們的生命健康,但不表示隱患不存在。
眼下已是萬物復甦的春天,我們即將迎來蚊蟲肆虐的夏天。你不妨回家檢查一下,尤其廚房和衛生間,是不是已經出現了成群結隊的蛾蠓?
如果有,千萬別偷懶,抓緊行動起來,給自己的家來一次大掃除、大消殺。只要採用科學有效的方法治理和預防,蛾蠓就無法輕易對我們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