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科技與醫術的不斷髮展,很多醫療領域的疑難問題都出現了長足進展,比如器官移植。
在曾經很長一段時間裡,器官移植是一個難以觸及的夢。
但是如今,這個夢已經變成了現實,現代醫療技術不僅可以完成手術,還可以用藥物保證排異反應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越來越多的人透過器官移植恢復了健康,無數的家庭因此得以延續美滿。
但是隨著器官移植的普及,一個新的問題也出現在人們的眼前,那就是供體器官的稀有性。
想要完成器官移植,首要前提就是有可供移植的供體,然而即便在國家提倡器官捐獻的大環境下,願意在離世後捐獻器官的人仍是少數。
為了解決供體器官太過稀少的問題,科學家們開始探尋新的手段。
他們將目光轉向與人類構造大體相同的其他哺乳類動物,試圖從動物身上移植器官到人類身上。
2022年1月7日,全球首例豬心臟移植手術宣佈成功,這不僅為現在醫術發展提供了新的突破,也讓苦苦等待器官到來的患者們看到了希望。
不過這並不是世界上第一例異種器官移植手術,早在1984年,就有一位美國醫生把狒狒的心臟移植到了一個女嬰體內。
但結局卻令人惋惜。
女嬰先天心臟畸形,迎來瘋狂計劃
1984年10月14日,美國加州巴斯托的一家醫院裡,一位可愛的女嬰順利誕生。
筋疲力盡的母親特蕾莎在看到女兒的小臉後倍感欣慰,她給孩子取名史蒂芬妮·菲伊·波克萊。
沉浸在喜悅中的她還不知道,接下來等待著她的將是一個驚天噩耗。
在對嬰兒進行進一步檢查時,醫生髮現了問題。
超聲波檢測結果顯示,史蒂芬妮·菲伊·波克萊患有左心發育不全綜合徵。
這是一種先天性的心臟畸形,會導致患兒在出生後的幾日甚至幾小時內死亡。
醫生很快地將這一訊息告知了特蕾莎,不久之前還滿心歡喜的她,此刻如墜冰窖。
她不願相信自己的孩子要承受這樣的命運,不斷地詢問醫生有沒有可能是結果出錯了。
但醫生明確地告知特蕾莎,超聲波的結果不會出現任何問題。
不僅如此,醫生還遺憾地表示,根據醫院現有的醫療條件,沒有辦法對孩子做出有效的救治。
接連的打擊,讓剛結束生產的特蕾莎陷入了情緒低谷,看著特蕾莎絕望的樣子,醫生有些於心不忍,表示去大一點的醫院或許會有更好的辦法。
這句話讓當時處於崩潰的特蕾莎又燃起了一絲希望。
為了拯救自己的孩子,特蕾莎在第一時間將小史蒂芬妮轉到了洛馬琳達大學醫學院,這是一所在當時就已經小有名氣的醫院。
得知小史蒂芬妮的情況後,醫生們立馬進行了會診,可幾輪討論結束後,得出的結果依然不夠理想。
在當時,沒有任何一起心臟修復手術,能夠做到將患兒的生命延長,嬰兒心臟移植手術也從未有過成功的案例。
經歷了醫院的雙重否定,特蕾莎似乎也明白了小史蒂芬妮的命運。
她將孩子帶回家,希望能在最後的時間裡和孩子多相處一會兒,原本幸福的家庭就此蒙上了陰影。
然而事情卻在此時出現了轉機。
就在回到家的幾天後,特蕾莎接到了一通電話,對方自稱是洛馬琳達醫學院倫納德·貝利醫生的助手。
在電話裡,他告訴特蕾莎,還有一個辦法也許可以拯救小史蒂芬妮。
聽到這一訊息的特蕾莎又驚又喜,立刻帶著孩子回到了洛馬琳達大學醫學院,在這裡,她聽到了一個瘋狂的計劃。
沒有合適供體,醫生竟選用狒狒心臟
倫納德·貝利醫生是一名胸外科和心血管外科的專家。
1969年,他在母校洛馬琳達大學獲得了醫學博士學位,畢業後他沒有選擇留下來,而是去到了其他醫院進修。
在醫院工作的幾年中,貝利醫生見到了太多和小史蒂芬妮情況一樣的患兒,他們都是死於先天性的左心發育不全。
想到這些孩子甚至沒能睜開眼好好看一看這個世界就離開了,貝利醫生感到十分心痛和困擾。
貝利醫生明白,問題不在於移植手段,而在於尋找合適嬰兒的心臟的困難性。
於是他將目光轉向了動物幼崽——既然人類的心臟難以取得,那就從動物身上找可能性。
1976年,貝利醫生回到了洛馬琳達醫學院,任心血管外科副教授。
之後的幾年裡,他在動物幼崽身上進行了200多次的移植實驗,為的就是證明異種移植的可能。
在得知小史蒂芬妮的情況後,貝利醫生覺得很激動。
他知道這將是一次很好的研究機會,如果手術成功,不僅能使小史蒂芬妮重獲新生,更能拯救千千萬萬的新生患兒。
於是在特蕾莎來到醫院後,他興奮地向特蕾莎提出了移植動物心臟的計劃。
最初聽到這個想法的時候,特蕾莎憤怒地拒絕了。
她覺得貝利醫生是個瘋子,不僅要拿自己的女兒做實驗,並且還是一個從未有過先例的實驗,這放到任何人身上都是無法接受的。
貝利醫生卻沒有放棄,他不斷向特蕾莎解釋自己的初衷,將自己在工作時的見聞告訴特蕾莎,希望能引起特蕾莎的共鳴。
與此同時,史蒂芬妮的身體情況也開始惡化,眼看就撐不了多少時日了。
如果手術失敗,史蒂芬妮會死亡,如果不進行手術,史蒂芬妮也只能等死,可如果手術成功,史蒂芬妮則可以重獲新生。
此刻特蕾莎的心中有無數個小人在爭吵,她多想上天能夠再給她多一些選擇,可女兒的情況卻刻不容緩。
最終,特蕾莎妥協了。
得到同意的貝利很激動,他立刻將自己過往的研究和手術方案,以及可能有的風險告知給特蕾莎。
特蕾莎大致對方案進行了解後,將女兒的生命徹底託付給了貝利醫生,也做好了思想準備。
手術成功,創下醫學史奇蹟
經過重重篩查,貝利醫生選擇了六隻雌性狒狒幼崽,對她們進行了嚴格的胸透、肝臟檢查、結核菌素檢測、心電圖、人類白細胞抗原檢測等,並對史蒂芬妮進行了免疫學檢測。
1984年10月26日,只有12天大的史蒂芬妮躺在了手術臺上,貝利醫生開始了一場前無古人的艱難手術。
手術足足進行了十幾個小時,這段時間裡,在外等待的特蕾莎一家經受了從未有過的煎熬。
漫長的等待結束時,一位護士來到他們面前告訴他們:“手術成功了!”
不一會兒,貝利醫生從手術室走了出來,他告訴特蕾莎,狒狒的心臟已經在史蒂芬妮體內開始了正常工作。
聽到這一訊息,特蕾莎忍不住放聲大哭,內心繃著的弦終於在這一刻放鬆下來,貝利醫生的情緒也十分激動,他知道自己的努力終於沒有白費。
第二天,手術成功的訊息登上了各大新聞媒體的頭版頭條,記者們把醫院門口圍得水洩不通,特蕾莎一家成為了他們的主要採訪物件。
面對媒體的鏡頭,特蕾莎講述了自己這些天來內心的痛苦與煎熬,接著又對貝利醫生表達了內心的感激,表示這是醫學史上的奇蹟。
訊息經過報道後,引起了群眾的熱烈討論,有人慶祝這是醫學界的一個新成就,也有人質疑醫生的初衷不過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名利。
甚至還有動物愛好者,對貝利醫生表示抗議,覺得他這樣做是侵犯了動物的權益。
外界紛雜的聲音,沒有影響貝利醫生和特蕾莎一家。
此刻的特蕾莎,已經確信自己的女兒徹底打敗了病魔,重獲新生。
對史蒂芬妮的後續觀察也仍在繼續,根據史蒂芬妮目前的情況來看,沒有發生區域性感染,傷口癒合情況良好,各項檢查指標也都正常。
貝利醫生一躍成為了醫院裡的傳奇人物,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然而,就在醫院決定對此項技術進行全面研究時,意外發生了。
結局令人惋惜,卻仍值得尊敬
1984年11月6日,手術後的第十一天,原本情況良好的史蒂芬妮,突然出現了食慾減退以及輕度的呼吸急促。
這一情況立馬引起了貝利醫生的重視,就在他尋找問題根源時,史蒂芬妮的心臟功能發生了損傷。
突然的轉折讓特蕾莎猝不及防,她詢問貝利醫生,自己是不是還要失去這個孩子。
貝利醫生沒有回答,他也不知道接下來還會出現什麼樣的問題。
六天之後,史蒂芬妮的身體第一次表現出對移植的排異反應,到了15日晚7時,史蒂芬妮發生了完全性地心臟傳導阻滯。
貝利醫生以及醫院的其他專家,立刻針對這一情況作出了救援。
然而情況卻沒有好轉,兩個小時之後,堅持了21天的史蒂芬妮徹底離開了人世。
11月16日,貝利醫生出席了醫院召開的新聞釋出會,面色沉重地向大家宣佈了這一訊息。
媒體和各界人士也在釋出會上對貝利醫生進行了犀利的問責。
對於種種指責,貝利醫生只回應了一句,他說:“正是因為這位患兒和她家人的偉大付出,避免了未來無數患兒的死亡。”
這句話在當時並沒有得到認同,因為在嬰兒死亡的事實面前,貝利醫生成為了一個徹底的罪人。
而對於特蕾莎來說,她已經沒有辦法去責怪貝利醫生了。
因為當初手術的確是成功了的,也是因為這次手術,她和女兒相處的時間才能夠變得更多。
儘管最終的結果不如意,可對於貝利醫生,她仍然是感激大於責怪。
在史蒂芬妮去世後,貝利醫生並沒有放棄對器官移植的研究。
一年後,他和他的團隊一起完成了世界上首例人對人的兒童心臟移植手術。
洛馬琳達醫學院就此成為了世界首屈一指的嬰幼兒心臟移植中心,並帶領了整個醫學界在這一方向的發展,往後的幾十年中,器官移植手術不再是一個難題。
儘管救治了無數人,可史蒂芬妮的事件卻一直刻在貝利醫生心中,成為了永久的遺憾。
如今,隨著器官移植手術的普及,供體的稀缺問題也越來越嚴重,異種移植這一選擇再次出現在人們的眼前,越來越多的科學家投入到這項研究裡。
研究物件也從羊、狒狒、黑猩猩轉變到小型豬上來,為了克服最難的免疫排斥反應,科學家們嘗試了從基因問題入手,可面對的仍然是一座又一座難以攀爬的大山。
2022年1月7日,全球首例豬心臟移植手術宣告成功,然而人們還未欣喜多久,遺憾的訊息就又傳了出來。
和史蒂芬妮一樣,患者在手術兩個月後離開了人世。
不同的是,這一次的患者比史蒂芬妮多堅持了一個多月,這也讓科學家們再次看到了希望。
也許在不久的未來,異種移植真的可以實現,當那一天來到的時候,它將帶給人類全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