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極難在腔鏡下區分開乳腺癌組織和正常組織,乳腺領域的外科手術更多選擇的是大開大合的直視下手術。切口偏大,疤痕裸露,往往給乳腺癌患者帶來了極大的身心創傷。
2022年1月4日,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院長宋爾衛院士、蘇士成教授團隊成功為一位乳腺癌患者實施腔鏡下術中導航保乳手術。據瞭解,之前全球沒有該類手術報道。此次手術的成功開展,有望顯著提高腔鏡下保乳手術一次切緣陰性率,促進腔鏡下保乳手術的推廣,為更多乳腺癌患者帶來福音。
乳腺手術用腔鏡,精準性一直難於突破
受婚育年齡推後,女性哺乳減少以及飲食生活習慣變化等諸多因素影響,我國乃至全球範圍的乳腺癌發病率正在不斷攀升。也就是在2021年,全球範圍的監測顯示,乳腺癌已經超過了肺癌,成為全球範圍最高發癌症。針對這一高發惡性腫瘤,外科手術切除至今仍是最主要的治療手段。可在手術切除的選擇上,乳腺領域極少使用到腔鏡技術。不是腔鏡抵達不了乳房、乳腺,而是腔鏡視野下,有經驗的醫生難於透過螢幕判斷出腫瘤組織和正常組織的邊界,切多了達不到微創的效果,切少了又達不到治療效果。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見的癌症,隨著健康宣教及大眾體檢意識加強,很多患者在癌症早期就發現腫瘤。據統計,75%的患者可以透過保乳手術進行治療。”醫院乳腺腫瘤中心副主任蘇士成表示。在宋爾衛院士和逸仙乳腺腫瘤醫院榮譽院長蘇逢錫教授帶領下,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在全國最早開展了乳腺癌根治性保乳手術,乳腺癌患者的整體保乳率,超過了60%。
巧借成熟的定位系統
團隊破解了精準定位難題
近年來,逸仙乳腺腫瘤醫院也積極開展乳腺癌腔鏡手術。患者手術創傷小、術後恢復快,滿意度進一步提高。不過,目前的乳腺癌腔鏡手術主要集中在皮下腺體全切術,原因是在保乳手術中,切緣陰性格外重要。在開放性手術中,手術醫生透過手指觸診來評估手術範圍。但在腔鏡手術中,手術醫生靠鉗子來接觸組織,無法用傳統的方法評估手術範圍。
“因此,當前在腔鏡保乳手術中精準勾畫腫瘤邊緣,對乳腺外科醫生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挑戰。”蘇士成教授說道。醫學領域一度希望透過染色法,將癌組織和正常組織區分開來,可使用後的結果提示,腔鏡下雖然能看到不同顏色的組織,可一切下來的誤差率居然高達2-3釐米之多。如此大的偏差,腔鏡手術的微創意義或許還有,但其精準度卻明顯遜色於醫生直視下的開放手術。於是,乳腺癌患者接受手術後,都會留下一條或大或小的瘢痕。患者別說是穿泳裝,就算是穿晚禮服都可能暴露乳腺癌疾病史。
得益於醫院極早構建的醫工融合平臺,蘇士成帶領劉志瀚醫生、歐欣瑜醫生等成員開展腔鏡保乳手術中精準勾畫腫瘤邊緣的攻關研究。考慮到這一系列問題,該團隊首創腔鏡下術中導航保乳手術。在腋窩做小切口,實現乳腺無痕化。考慮到軟組織(乳腺腫瘤也是)容易隨體位發生移動,將參考架設計固定到胸骨表面。參考架位置固定不變,類似於座標系中的原點,術者移動手中的定位針,可透過紅外線攝像頭的訊號轉換,在螢幕上看到定位針與腫物的位置關係,明確定位針是否已經到達影象顯示的腫瘤邊緣。術者一邊移動定位針,在電腦上實時追蹤定位針距離腫物的位置,一邊用超聲刀切除腫物,最大限度保留正常組織的同時把腫物完全切除乾淨。透過這樣的術式,既能發揮腔鏡手術創傷小的優點,又能精準地切除病灶實現“保乳”,讓患者獲得最佳治療效果。
精準“描邊”切除腫瘤
前段時間,47歲的王女士無意中摸到自己左側乳房有腫物,找到蘇士成教授就診。超聲檢查提示,王女士的左側乳房2點鐘有一個2釐米的腫物,腫物穿刺提示為乳腺癌。
“一想到乳腺癌就想到要切掉乳房,這是我難以接受的……”王女士說道。由於她保乳意願強烈以及要求術後乳房美觀,經術前充分病例分析、討論,蘇士成教授決定為她施行腔鏡下術中導航保乳手術。
經過完善的術前準備後,2022年1月4日,蘇士成教授為王女士實施了腔鏡下術中導航保乳手術。結合王阿姨術前MR,在電腦上可獲取乳腺模擬三維影象,在全麻後,經腋窩單孔插入定位針,醫生手中的定位針指向哪裡,就可以透過電腦得知所處位置,精確掌握腫瘤範圍。
該手術在腔鏡下完成,腋窩處切口僅有2釐米,切口隱蔽,乳腺表面沒切口,不影響美觀。在術中導航的引導下,術中切緣一次獲得陰性。手術創傷小,術後恢復快,手術當天即可下地,王女士對保乳治療的效果表示非常滿意。
在第一例手術取得成功後,團隊又馬上為第二位患者進行了精準切除。“手術當天就能下床活動,第二天就沒有了明顯的疼痛感,更為關鍵的是手術切口被隱藏得很好”,患者陳女士表示道。
蘇士成教授表示,只要是符合乳腺癌保乳手術的患者,一般都可以考慮在腔鏡輔助精準導航下進行手術。“尤其是那些體積偏小,長在外上象限的乳腺癌,尤其適合這一技術。”
採寫:南都記者 王道斌 實習生 劉俐彤
通訊員 林偉吟 張陽 黃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