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元曲為中華文學史上的三大瑰寶,各有特色。唐詩格律嚴謹,意境高遠。宋詞筆調靈活,善於抒情。
元曲包含兩類文體,一類是散曲,包括小令、套數兩種基本形式;另一類就是包括對白,專為表演的雜劇,名篇包括《竇娥冤》《西廂記》等。本文介紹的元曲是散曲,沒有動作、說白,只供清唱吟詠之用,類似於詞。
與唐詩宋詞相比,元曲更加貼近現實生活,是生活的藝術寫照。以下5首元曲,語雖短,情綿長,頗負盛名,不輸唐詩宋詞,邀君共賞!
天淨沙·秋思
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這首元曲歷來為人傳頌,被稱為“秋思之祖”。馬致遠開頭第一句就把一幕晚秋衰敗的景象推到我們眼前,接著又以樂景襯哀情,寫了靜謐溫馨的小鄉村。
枯藤、老樹,小橋、流水,一個天涯遊子,騎著一匹瘦馬,孤獨地走在夕陽下,此情此景,任誰看了不覺心中悽苦呢?
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個字,全曲無一秋字,但卻透過九種景物的羅列,描繪出一幅荒涼寂寥、淒涼動人的秋郊夕照圖,語言簡單、意味豐富,準確地傳達出旅人悽苦的心境,不可謂不絕妙。
天淨沙·秋
元·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
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
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天淨沙》這個曲牌下的作品,基本上都是透過羅列意象來含蓄地抒發作者的情感。同樣是寫秋,不同於馬致遠《天淨沙·秋思》,此曲意境開闊,設色絢爛,清麗雋永,一掃前人悲秋的俗套,繪出了一幅絕妙的夕陽畫卷。
黃昏時,如血的殘霞映照著一座孤零零的小村莊,夕陽淡淡的炊煙裊裊,幾隻歸巢的寒鴉,靜靜地站立在老樹枝頭。這些景物都是在渲染秋天黃昏的悽清。“一點飛鴻影下”,一下子給冷清的畫面帶來了活力。
最後,作者用了青、綠、白、紅、黃五種明麗的色彩,描繪了五彩斑斕的秋日景象,青山靜靜,綠水悠悠,白草綿綿,紅葉片片,黃花朵朵,為蕭殺的氣氛平添了許多生機和活力。
水仙子·夜雨
元·徐再思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
三更歸夢三更後。
落燈花,棋未收,嘆新豐孤館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
梧桐秋聲、芭蕉夜雨,是詩詞曲中十分常見的典型意象,都是孤寂愁苦的象徵。這首元曲開頭如宋詞般婉約柔美,徐再思把數字運用得很妙,前三句中,每一句都兩次用了相同的數詞和量詞,產生了三兩字一頓和迴環往復的效果,透露出了忐忑不安的心情。
作者身在他鄉,梧桐葉引起秋思,芭蕉使人哀愁。秋雨點點,不只打在了芭蕉上,更敲打著他內心的孤寂,使他夜不能眠。作者感嘆潦倒他鄉、功名未成,而父母親在家,也不得回去盡孝,感恨不已。十年天涯羈旅,就在這秋日的夜雨中浮現,讓他感慨萬千。此曲語言簡潔、情感真摯,令人感動。
節節高·題洞庭鹿角廟壁
元·盧摯
雨晴雲散,滿江明月。風微浪息,扁舟一葉。
半夜心,三生夢,萬里別,悶倚篷窗睡些。
驟雨過後,天色初晴,烏雲散盡,滿江上都是一片明潔的月光。風平浪靜,一葉扁舟航行在浩渺的江面上。
夜深了,心裡卻很惆悵,想想人生如夢,親朋久別。胸中頓生煩悶,倚著篷窗,但願可以小睡片刻。
此曲雖然短小,卻深刻表現了三組不同的對比:天上的皎月與詩人心情的陰霾,湖面的寧靜與詩人心中的波折,以及從前的歡聚與如今的離別。這三組對比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與維度,將一個被貶詩人的痛苦形象刻畫得更為立體,也因此豐富了這首抒情小令的內涵,意蘊深遠。
人月圓·山中書事
元·張可久
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孔林喬木,吳宮蔓草,楚廟寒鴉。
數間茅舍,藏書萬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這首曲借感嘆古今的興亡盛衰,表達自己看破世情、厭倦塵俗、隱居山野、詩酒自娛的生活態度和恬淡情懷。此曲風格豪放,直抒胸臆,不作含蓄語,語言較淺近樸實。
悠悠千古歲月,世事大夢一場。作者的雙眼已經看透了世間變幻,不如歸去,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看淡了外在的事物,歲月就莫不靜好。
作者回到了山中老村,茅屋幾間,藏書萬卷,用松花釀酒,用春天的河水煮茶,悠閒寧靜,自由自在。人生中如果有這樣的好光景,還有什麼煩惱是不能消除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