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十胖九溼。
你溼氣太重,需要除溼,這裡說的溼氣,不是衣服潮溼,而是體內的水液阻塞,代謝不暢。
溼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外溼,一個是內溼。外溼我們比較容易理解的,環境中(雨水,霜雪等等。)的溼氣侵入人體。
內溼是由病理因素造成的一種現象,和人消化功能密切相關。
身體裡,有兩個管理水的臟器,一個是腎臟,一個是脾臟。腎臟喜歡水,而脾臟討厭水,喜歡乾燥。
腎陽能和食物營養起反應,產生體溫熱量,將水蒸發向上蒸騰,是腎的能力,讓水份能分佈全身。
說完了腎,現在該說說脾了。
脾主管腸胃,將體內的水份吸收進血液裡,血液再將這些水分運回腎臟,部分水分被製成了尿液,於是這樣,形成了體液的迴圈。
對於健康的人來說,腎和脾的力量是不相上下的,但如果脾虛呢?
那麼大量的水溼,也就是溼氣會在體內大量地堆積起來,舌頭也會被水溼泡得又大又腫,覆蓋著又厚又白的舌苔,邊緣還有齒痕。
這些水溼通常愛堆積在下身腹部、腿部,它們和脂肪混在一起,讓人看上去更胖。
溼氣,遇到“熱邪”,就成為“溼熱”;溼氣凝聚而生痰,就成了“痰溼”。
痰溼的人一般飲食習慣不佳,常暴飲暴食、過食肥甘醇酒厚味,這些東西不僅會令人發胖還會損傷脾胃,脾胃虛損,運化功能減退,不能佈散水谷精微及運化水溼,致使溼濁內生,蘊釀成痰,痰溼聚集體內。
此時痰溼人群的胖並不是肉很緊實的胖,尤其是腹部肥滿而鬆軟,四肢容易出現浮腫。
所以痰溼就儲存在組織、臟器、血液之中,造成經絡、氣血瘀堵不通,同時痰溼又凝聚成脂肪,讓人發胖,正好印證了元代朱丹溪提出“肥白人多痰溼”的觀點。
同樣是溼氣重,又分溼熱和痰溼,兩者有相似之處,也有些許不同,如何區分,看這7處。
01
面色
溼熱:面紅目赤,油脂分泌多,容易長痘生瘡,並且紅腫痛癢。
痰溼:面色淡黃而且發暗,眼泡浮腫,重者整個面部浮腫。
02
舌苔
痰溼:又厚又白。
溼熱:又厚又黃。
03
面板
痰溼:臉上冒油。
溼熱:不僅冒油,臉上、背上還易冒痘。
04
便便
痰溼:容易鬧肚子,大便不成形,小便一夜三四次,尿量多且清如水。
溼熱:容易便秘,大便燥結,又粘又硬,粘在馬桶上很難沖掉,小便短赤(顏色深),嚴重者小便不暢,私處潮溼瘙癢。
05
精神狀態
溼熱:頭痛身重,早上起床有溼布裹頭的感覺,心情煩躁。
痰溼:懶動、嗜睡、身重如被溼被子裹住,夏天好過,冬天難過。
06
飲食
痰溼:偏愛甜食,大魚大肉。
溼熱:偏愛香辣,燒烤油炸。
07
性格
痰溼:性格溫和,心寬體胖。
溼熱:性格急躁,易怒易煩。
痰溼重在祛溼化痰。
可選用陳皮,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肺脾二經,有理氣、健脾、燥溼、化痰的作用。適用於消化不良、胃部脹滿、咳嗽痰多等症狀。
現代醫學研究也發現,陳皮中含有大量的揮發油,對胃腸道有溫和的刺激作用,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腸道內的積滯之氣,增進食慾,同時還能使體內的痰液更容易咳出。
而溼熱重在清熱除溼,飲食要清淡,少吃油膩、甜味品,預防溼熱。應戒除菸酒,少吃辛辣助熱食物(菸酒有溫熱作用),平時多吃健脾的食物,比如薏米紅豆粥。
薏米,又叫做薏苡仁、在中國、日本和越南廣泛種植,是傳統的藥食兼用穀物資源,被譽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有利水消腫、健脾祛溼的藥用價值。
清代陳士鐸曾在《本草新編》寫道:他認為薏仁最善利水,又不損耗真陰之氣。意思就是,薏仁是最能夠排水除溼的,但是又不損耗人的精神氣。
減脂是入口,健康是出口,不僅僅是減脂減重,更是體質糾偏,從根本上祛除溼氣,變身易瘦體質,關注醫普茂,分享更多健康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