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20世紀30年代,數千名南僑機工在祖國艱難抗戰之際,毅然拋棄海外安逸的生活,奔赴祖國烽火瀰漫的疆場,譜寫出華僑史上氣壯山河的篇章。他們之中,有一位女扮男裝在滇緬公路上運送物資的女中英豪,她就是當時被譽為“當代花木蘭”的華僑女青年李月美。
李月美,又名李月眉,1918年出生於馬來西亞檳城。她自幼在當地華僑學校讀書,從小接受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內心深處對祖國有著深厚的感情。“七七事變”爆發後,日軍對祖國的瘋狂侵略讓海外華僑憂心如焚。在愛國熱情的驅使下,李月美和同學們積極行動,組織義演、上街賣花、抵制日貨,將募捐款項交給南洋籌賑總會,支援祖國抗戰。
隨著國內戰局的發展變化,日軍切斷了我國東南沿海城市的主要交通幹線。海外華僑籌集的大批棉紗、汽車等物資以及國際上的援助物品難以入境。在此情況下,1937年底,雲南徵集了近30個縣約20萬人趕修滇緬公路。僅用了10個月的時間,從緬甸臘戌至雲南昆明,被譽為“抗戰生命線”的滇緬公路就開通了。但當時國內駕駛人員奇缺,軍需物資無人運輸,因此西南運輸處致電南僑總會主席陳嘉庚先生,懇請招募年齡在20歲到40歲之間持有汽車駕駛執照的男性和貨車修理人員。
得知這一訊息的李月美非常激動,她懂得駕駛技術,正好可以回國支援運輸,可是報名處的工作人員因她是女性不同意接收。李月美鬱悶不已,回到家中,她突然想起在學校曾學過“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於是狠心剃光了自己的頭髮,穿上了弟弟的衣服,女扮男裝,瞞著父母,趕到另一個報名點再次報名。這次,她成功入選了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回國在滇緬公路上運送軍需物資。
李月美駕駛技術精湛,但滇緬公路大部分是土路,道路崎嶇,地勢險惡,每逢下雨更是泥濘不堪。遇到道路塌方或者車子拋錨時,她就得將車停在荒山野嶺,食宿沒有著落,還要看管好所運物資,防止遭到野獸襲擊。除了自然條件惡劣外,日軍為了切斷滇緬公路,經常派出飛機對滇緬公路進行轟炸和掃射。為了躲避日軍的轟炸,李月美與南僑機工們常常是晚上關掉車燈,連夜疾行,確保物資及時運輸至前線。1940年5月,她在滇緬公路上執行物資運輸任務時,一個急轉彎處不慎翻車,身負重傷,幸被一位過路的南僑機工及時發現,從被壓扁的駕駛室中把她救出來,送醫院急救。直到此時,周圍的人們才發現這位司機原來是個女兒身,無不動容。
李月美女扮男裝、回國支援抗戰的故事經媒體披露後,一時間轟動海內外,她被譽為“當代花木蘭”。廖仲愷夫人、著名社會活動家何香凝女士為她題寫了“巾幗英雄”4個大字。身體恢復後,李月美脫去軍裝,成為機工衛生所的一名護士。她以女性特有的溫柔細心護理、照料戰爭中負傷的抗日將士,併發揮自己的文藝特長,以熱情的歌聲鼓舞大家計程車氣和鬥志。在滇緬公路上為國效力、運送物資,成為李月美一生最為驕傲的事。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供稿)